別名 | 苦麻木。 |
漢語拼音 | huan gma ye |
英文名 | Leaf of Roundpod Jute |
藥材基原 | 為椴樹科植物黃麻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黃麻 直立木質(zhì)草本,高1-2m。全株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2cm,被柔毛;葉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至狹窄披針形,長5-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粗鋸齒,最下面的2鋸齒長而成鉆形,向下彎曲,兩面均無毛;三出脈的兩側(cè)脈上行不過半,中脈有側(cè)脈6-7對;▎紊驍(shù)朵排成腋生聚傘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長3-4mm;花瓣黃色,倒卵形,與萼片約等長;雄蕊18-22,離生;子房無毛,柱頭淺裂。蒴果球形,直徑1cm或稍大,先端無角,表面有直行鈍棱及小瘤狀突起,5爿裂開。花期夏季,果秋后成熟。 |
資源分布 | 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普遍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荒野或人工栽培。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可在旱田種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種植。以向陽、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壤上栽培為好。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飽滿果實,晾干或曬干后,去掉果皮,取出種子放入布袋中置通風(fēng)處貯藏。翌年3月播種,直播,按行距35cm開溝條播,溝深5cm,將種子均勻播人溝里,覆蓋細(xì)土2cm,澆水保濕。約7-10d出苗。 田間管理 苗高4-5cm時,按株距5cm左右留苗1株,間 苗并追施稀薄人糞尿或尿素。生長期直至封行前,每月追復(fù)合肥或農(nóng)家肥,花期施1次磷、鉀肥。每次進(jìn)行追肥前中耕除草,并進(jìn)行培土。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葉含β-谷甾醇(β-sito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園果黃麻酮(capsularone),黃麻醇 (corchorol),園果黃麻醇甙(capsularol),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園果黃麻甙(capsin),園 果黃麻甙元-30-O-β-吡喃葡萄糖甙(capsugenin-30-O-β-glucopyranoside)及園果黃麻甙元(capsugenin)。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平 |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
功效 | 理氣止痛;排膿解毒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止痛藥 |
主治 | 咯血;吐血;血崩;便血;脘腹疼痛;瀉;疔癰瘡疹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孕婦禁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血崩: 黃麻葉連根搗爛,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 (《年希堯集驗良方》)②治腹痛,痢疾: 鮮黃麻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冊》)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綱目拾遺》:治氣癥,心疼,肚痛,痢疾,痞結(jié)。 2.《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子宮內(nèi)出血。 3.《陸川本草》:排膿,生肌。治瘡癰,膿皰。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圖經(jīng)》:黃麻葉如荏而狹尖,莖方,高四、五尺,黃花,生于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葉可食,甚甘滑,利大腸。皮亦可作布,類大麻,色黃而脆。其實黑色如韭子而粒細(xì),味苦如膽,杵末略無膏油。 2.《醫(yī)方集聽》:黃麻,三月生苗如麻,葉有微毛,取吟嚼之,味如苦蘿,久嚼微辛,大葉旁兩小葉如杏葉,至八九月每葉生子三粒,狀如粟米,子內(nèi)一粒如菜子,嫩時青色,老即黑色,開花細(xì)紫紅色,自五月起至十月止,處處有之。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orchorus capsularis L. |
科屬分類 | 馬鞭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