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bian zhou mu |
英文名 | root of Jerusalemthorn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扁軸木的枝樹皮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扁軸木 小喬木,有刺。高達(dá)6m。具光滑綠色的樹皮。二回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總?cè)~柄短,中軸須有1刺;羽片2-4,簇生在刺狀軸的基部,長達(dá)30cm以上,當(dāng)小葉脫落或不發(fā)育時,很象小枝,具多數(shù)小葉;小葉片長橢圓形,長3-8mm,寬3mm,先端圓,有時微缺,基部楔形,全緣,無毛,落早。總狀花序膠生,花排列稀疏;花便細(xì)瘦,長約15mm;苞片披針形;花托盤狀;萼片5,長約6mm,基部合生呈短筒狀;花瓣5,黃色,芳香,分離,長約10mm,寬約 6mm;雄蕊10,分離,基部有毛。莢果呈串珠狀,壓扁,革質(zhì),長約8-15cm,寬約6-8mm。種子通常4-7顆。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海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熱帶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四季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含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膽堿(choline),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β-香樹脂酮(β-amyrone,β-amyrenone)和β-谷甾醇(β- sitosterol)。 葉含氨基酸(amino acid),表葒草素(epiorientin),扁軸木素(parkinsonin)A、B,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 牡荊素(vitexin)和異牡荊素(isovitexin),6,8-二-C-葡萄糖基 木犀草素(lucenin Ⅱ),6,8-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 Ⅱ),香葉木素-6-C-β-葡萄糖甙(diosmetin-6-C-β-glucoside),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奈酚(kaempferol),金圣草黃素(chrysoeriol)和皮羅因-6-C-β-D-葡萄糖甙(pilloin-6-C-β-D-gluco-side)。 亦含β-谷甾醉-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膽堿(choline),β-香樹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香樹脂酮 (β-amyrone,β-amyrenon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種子含白蛋白(albumin),谷蛋白(glutelin), N-酰氨基酸氨基水解酶(N-acylamino acid aminohydrolase)和氨基轉(zhuǎn)移酶(aminocylase)。 花合表葒草素(epiorientin),扁軸木素A、B。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微甘;性平 |
歸經(jīng) | 腎;脾經(jīng) |
功效 | 補(bǔ)益 |
功效分類 | 補(bǔ)益藥 |
主治 | 身體衰弱;勞傷乏力;虛熱;自汗;盜汗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及枝葉有補(bǔ)虛勞的功能。用于一般身體衰弱。 |
考證 | 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arkinsonia aculenta L.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