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土細辛、大葉細辛、大葉山茨菇、一塊瓦、龍須草、馬蹄細辛、小犁頭。 |
漢語拼音 | jin er huan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Small Coleus |
藥材基原 | 為馬兜鈴科植物金耳環(huán)和長莖金耳環(huán)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金耳環(huán)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葉柄長10-20cm,有柔毛,芽胞葉窄卵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睫毛;葉片長卵形、長10-15cm,寬6-11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耳狀深理解,通常外展,上面中脈兩旁有白色云斑,偶無,具疏生短毛,下面右見細小顆粒狀油點,脈上和葉緣有柔毛;ㄗ仙,直徑3.5-5.5cm;花梗常彎曲;花被管仲狀,中部以上擴展成一環(huán)突,然后縊縮,喉孔窄三角形,無膜環(huán),花被裂片寬卵形,無膜環(huán),花被裂片寬卵形至腎狀卵形,中部至基部有一半圓形墊狀斑塊,斑塊直徑約1cm,白色;藥隔伸出,錐狀或寬舌狀,或中央稍下凹;子房下位,外有6棱,花柱6,先端2裂,裂片長約1mm;柱頭側生;ㄆ3-4月。 2.長莖金耳環(huán)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節(jié)間長6-12cm。葉1-2片,葉柄長10-18cm,無毛;芽胞葉通常窄卵形,近邊緣有睫毛;葉片長方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14cm,寬5-8cm,先端漸尖,基部耳形或戟形,兩側裂片略成三角形,上面具散生短毛,脈和近邊緣較密,下面無毛;ㄗ暇G色,直徑約3cm;花梗長約1.5cm;花被管圓筒狀,長約1.5cm,喉部縊縮,膜環(huán)寬約2mm,內壁有縱行脊皺,花被裂片寬卵形,頂部和邊緣淡紫綠色,中部紫色,近喉部有乳突皺褶區(qū);藥隔伸出,舌狀;子房半下位,花柱6,先端2裂,柱頭側生;ㄆ7-12月。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江西、廣東、廣西等地。 2.分布于廣西。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林下陰濕地或山坡。 2.生于林下或林間陰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連根采挖,去泥土,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1.金耳環(huán)根莖粗短。根叢生,直徑2-3mm,灰黃色。葉片展平后呈長卵形、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0-15cm,寬6-11cm,先端急尖或漸尖,上面中脈兩側有白色去斑,脈上及邊緣有柔毛,下面放大鏡下可見顆粒狀油點;葉柄有柔毛?梢娀ǎ虾稚,較大,花被管鐘狀,喉部無膜環(huán)。氣辛香,有濃烈麻辣味。 2.長莖金耳環(huán)根莖細長,節(jié)間長6-12cm。根纖細,稀肉質而較粗狀。葉片長方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上面散生短毛;葉柄無毛;ㄗ暇G色,花被管圓筒狀,喉部膜環(huán)寬2mm,內壁有縱行脊棱。 |
中藥化學成分 | 金耳環(huán)全草(干品)含揮發(fā)油0.5%,揮發(fā)油中成分有:龍腦(bor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黃樟醚(safrol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β-古蕓烯(β-gurjunene),反式-β-金合歡烯(trans-β-farnes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橙叔醇(nerolidol),細辛醚(asaricin),欖香脂素(elemicin),樟腦(camphor),β蒎烯(β-pinene)。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溫;小毒 |
歸經 | 肺;肝;脾;胃經 |
功效 | 溫經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腫;行氣止痛 |
功效分類 | 止咳平喘藥 |
主治 | 風寒咳嗽;風寒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風寒痹痛;齲齒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草搗敷;干全草研末吹鼻;或撒;酒調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嶺南采藥錄》:理跌打,治毒蛇傷,又能生肌去腐。 2.《廣西中草藥》:祛風散寒,平喘止咳,行氣止痛,解毒消腫。治風寒咳嗽,支氣管哮喘,腹寒痛,齲齒痛,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3.《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熄風開竅。治小兒抽搐。 |
考證 | 出自《廣西中草藥》。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Asarum insigne Diels[A.longipedunculatum O.COSchmidt.;A.gracilipes C.S.Yang et C.F.Liang] 2.Asarum longerhizomatosum C.F.Liang et C.S.Yang |
科屬分類 | 馬兜鈴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