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枳殼花、玳玳花、酸橙花。 |
漢語拼音 | dai dai hua |
英文名 | Daidaihua |
藥材基原 | 為蕓香科植物玳玳花的花蕾。 |
動植物形態(tài) | 玳玳花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5-10m。小枝細長,疏生短棘刺。葉互生,具柄;葉翼寬闊;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 5-10cm,寬2.5-5cm,先端漸尖,鈍頭,基部闊楔形,邊緣具微波狀齒,葉面具半透明油腺點。花單生或簇生于葉腋;花萼杯狀,先端5裂,近卵圓形,有緣毛;花瓣通常5,長圓形,白色;雄蕊約25個,花絲基部連合成數(shù)束;子房上位,扁球形,花柱圓柱形,柱頭頭狀。柑果橙紅色(留在樹上至次年夏間又轉(zhuǎn)為污綠色),近圓球形,徑7-8cm,有增大的宿存花萼;瓤囊約10瓣。種子橢圓形,先端楔形;ㄆ5月,果熟期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南部各地,江蘇、浙江、廣東、貴州等地有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宜排水良好、肥沃松軟、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和黏質(zhì)壤土。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幼苗怕霜凍,成苗后抗寒能力增強。最適宜溫度20-23℃,溫度低于-4℃則易遭凍害。耐濕,不耐干旱,年降雨量在1000- 20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65%-75%最為適宜生長。長江以南可露地栽培;華北多盆栽。以向陽背鳳山坡、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堿性土壤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扦插、嫁接繁殖。種子繁殖的實生苗易變異,只宜用作砧木。扦插繁殖:4-5月選生長健壯的枝條作為插條,剪去部分葉片,斜插于沙床內(nèi),在20-22℃下,并保持一定的濕度,均經(jīng)1個月左右即可生根。嫁接繁殖:生產(chǎn)上多用 此法。用枝接或靠接法。選枸橘、枳、酸橙、玳玳花的實生苗作砧木,選2年生玳玳花枝條作接穗。枝接于4月下旬-5月上旬;靠接于5-6月。成活后經(jīng)培育1-2年移栽。4月按行株距1.4m×1.4m開穴,穴深0.5m,穴寬0.6m,穴內(nèi)施入基肥,每穴栽種1株,填土壓實,施稀人糞尿。 田間管理 玳玳花有多次抽梢特點,應多次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速效肥,每年4月施促新消生長肥;5月施夏梢肥;8月上旬施秋梢肥。以上春、夏、秋三季均以施用硫酸銨、尿 素為主。12月施冬肥,以餅肥、堆肥、廄肥、骨粉為主,開溝環(huán)施。為結合防治病害,可在使用農(nóng)藥時加尿素或氮磷鉀復合肥,進行根外追肥,濃度0.03%-0.05%。遇干旱季節(jié)及時澆水, 但夏季澆水應不使花盆內(nèi)積水,冬季因植株處于休眠狀態(tài),應控制澆水,干透澆透,不得多澆。修剪,整形修剪,嫁接苗抽夏梢時,從30cm處摘心,出圃時有3-5個分枝,定植后3-4年幼枝進行長枝短截,使樹形成圓頭形,春季修剪枯枝、密枝、叢生枝、無葉花枝、病蟲枝。冬季幼苗用稻草包扎,根部培土或鋪草。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糠片介殼蟲,冬季可噴松堿合劑的10倍液;煤煙病噴多菌靈。蟲害有黃蜘蛛、鳳蝶幼蟲。民蝶幼蟲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射。 |
采收和儲藏 | 立夏前后,選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摘取含苞未開的花朵,用微火烘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花蕾略呈長卵圓形,先端稍膨大,長1-1.5cm,直徑6-8mm,有梗;ㄝ嗷揖G色,皺縮不平,基部聯(lián)合,裂片5片,有凹陷的小油點;花瓣5片,覆瓦狀抱合,黃白色或淺黃棕色,表面有棕色油點和縱紋;雄蕊多數(shù),黃色,花絲基部聯(lián)合成數(shù)束;雌蕊棒狀,子房倒卵形,暗綠色。體輕,質(zhì)脆易碎。氣香,味微苦。以色黃白、香氣濃郁、無破碎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淡黃色。①花粉粒眾多,淡黃色,類球形,直 徑26-43μm,具4個萌發(fā)孔,表面有網(wǎng)狀雕紋。②花粉囊內(nèi)壁細胞壁呈肋條狀增厚。③草酸鈣結晶多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方形、菱形,棱尖、銳尖或鈍尖,直徑5-13μm。④非腺毛單細胞多破碎,有時可見2-3個分隔,直徑16-26μm,壁厚約6μm。⑤氣孔可見,環(huán)式,副衛(wèi)細胞6個。 品質(zhì)標志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1992年規(guī)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0.25%(ml/g)。 |
中藥化學成分 | 花蕾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含檸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牻牛兒醇(Geraniol)、香茅醇(Citronellol)、纈草酸(Valericacid)等。尚含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和柚皮甙(Naringin)。成熟果實的果皮含揮發(fā)油 l-1.8%,油中含有月桂烯(香葉烯,Myrcene)、羅勒烯(Ocimene)、異松油烯(Terpinolene)、蒎烯(Pinene)、莰烯(Camphene)、檸檬烯、芳樟醇、松油醇(Terpineol)、橙花醇(Nerol)、金合歡醇(Farnesol)、橙花叔醇(Nerolido1)、萊莉花素(Jasmone)、壬醛、癸醛、辛酸、苯乙酸、苯甲酸、鄰位氨基苯甲酸甲酯等。果實尚含橙皮甙(Hesperidin,達10%)、新橙皮甙、柚皮甙、橙色素(Citraurin)、檸檬酸、蘋果酸、水楊酸、鞣酸等。種子含脂肪油約18%,并含苦味成分檸檬苦素(Limonin)。葉含水蘇堿(Stachydrine)、揮發(fā)油。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甘;微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理氣寬胸;和胃止嘔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和胃藥 |
主治 | 胸中痞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惡心嘔吐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2.5g;或泡茶。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動植物民間藥》:治腹痛,胃病。 2.《浙江中藥手冊》:調(diào)氣疏肝。治胸膈及脘宇痞痛。 3.《飲片新參》:理氣寬胸,開胃止嘔。 |
考證 | 出自《藥材資料匯編》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itrus aurantium L.var.amara Engl.[C.aurantium ‘Daidai’] |
科屬分類 | 蕓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