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yǔ)拼音 | hua dong mo jue |
英文名 | Barbate Filmy Fern |
藥材基原 | 為膜蕨科植物華東膜蕨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小型石生或附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3m。根莖纖細(xì)如絲,暗褐色,疏生淡褐色絨毛,下面疏生纖維狀根。葉遠(yuǎn)生,相距1.5-2cm;葉柄長(zhǎng)0.5-2cm,暗褐色,絲狀,全部或大部具狹翅,疏被淡褐色柔毛;葉片薄膜質(zhì),半透明,干后褐色或鮮綠色,卵形,長(zhǎng)1.5-2.5cm,寬1-2cm,先端鈍圓,基部近心形,二回羽裂;羽片3-5對(duì),長(zhǎng)圓形,長(zhǎng)5-7mm,寬4-6mm,互生,羽裂幾達(dá)有寬翅的羽軸;末回裂線形,4-6對(duì),長(zhǎng)2-3mm,寬約0.8mm,邊緣有小尖齒;葉脈叉狀分枝,暗褐色,與葉軸及羽軸上面均被褐色柔毛,末回裂片有小脈1-2條。孢子囊群生于葉片頂部,位于短裂片上;囊苞二瓣?duì)睿ǔ槁研,長(zhǎng)約1.5mm,寬約1mm,圓頭,先端有少數(shù)小尖齒,囊群托內(nèi)藏,不伸出囊孢之外。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800-1000m的林下樹干上或陰暗巖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1.華東膜蕨多卷縮成團(tuán)。根莖纖細(xì),絲狀,黑色。葉柄絲狀,長(zhǎng)0.5-2cm,被淡褐色柔毛;葉片展開后呈卵形,長(zhǎng)1.5-2.5cm,寬1-2cm,薄膜質(zhì),半透明,淡褐色或鮮綠色。氣微,味淡。 2.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綠色。①葉片上下表皮細(xì)胞均為長(zhǎng)多邊形,壁微呈念珠狀增厚,內(nèi)含圓形棕色物。②葉柄纖維棕紅色,直徑26-47μm,壁厚10-18μm。③非腺毛淡黃色,多細(xì)胞,直徑26-34μm,壁厚約5.0μm。④梯紋管胞直徑26-34μm。⑤孢子四面體形,極面觀為近圓形,直徑17-35μm,具細(xì)長(zhǎng)三裂縫,外壁厚約1.5μm。表面具短棒狀紋飾。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芹菜素(apigenin)。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澀;涼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化瘀止血 |
功效分類 | 止血藥 |
主治 | 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止血的功能。外用治外傷出血。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guó)植物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ymenophylli Barbat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Hymenophyllum barbatum (V.d.B) Bak.[Lepto cionium barbatum V.d.B.] |
科屬分類 | 膜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