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細(xì)水麻葉、石邊采、赤車使者、半 邊山、半邊傘、到老嫩、冷子草、冷水草、龍含 珠、上天梯、海馬含珠、水芝麻葉、驚風(fēng)草、大傘花樓梯草、拐棗七 |
漢語拼音 | lou ti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樓梯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莖高25-60cm,無毛,稀上部有疏柔毛。葉無柄或近無柄;托葉狹三角形;葉片草質(zhì),斜倒披針狀長圓形或斜長圓形,長4.5-16cm,寬2-4.5cm,先端驟尖,基都在狹側(cè)楔形,在寬側(cè)圖形或淺心形,邊緣有牙齒、上面有少數(shù)短糙伏毛,下面無毛或沿脈有短毛;葉脈羽狀,側(cè)脈在每側(cè)5-8條。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有梗;花序托不明顯,稀明顯,周圍有少數(shù)狹卵形苞片;小苞片條形;雄花花被片5;雌花序有極短梗;花序托通常很小,周圍有卵形苞片,中間生有多數(shù)密集的雌花。瘦果卵形,有少數(shù)不明顯縱肋;ㄆ4-5月,果期9-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谷溝邊石上、林中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秋季采割,洗凈,切碎,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長約40cm。葉皺縮,展平后斜長橢圓形,先端尖銳,帶尾狀,基部斜,半圓形,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鋸齒。聚傘花序常集成頭狀;雄花1-10朵簇生,花序有 柄;雌花8-12朵簇生,無柄。瘦果卵形,細(xì)小。氣微,味微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性微寒 |
歸經(jīng) | 大腸;肝;脾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利水消腫;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 |
主治 | 赤白痢疾;高熱驚風(fēng);黃疽;風(fēng)濕痹痛;水腫;淋證;經(jīng)閉;瘡腫;痄腮;帶狀皰疹;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爛和酒揉擦。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清熱除濕,活血散瘀功能,用于疾痢、風(fēng)濕痛、黃疸、水腫、癰癤腫毒、骨折。 |
考證 | 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Elatostemae Involucrat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latostema involucratum Franch.Franch.et Sav.[E.umbellatum(S.et.z.)Bl.var.majus Maxim.]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