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竹馬灸法
主治治發(fā)背腦疽,腸
癰牙癰,四肢下部一切癰疽、
疔瘡、魚臍、
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測,風癉腫瘤,緊硬赤腫,惡核
瘰疬發(fā)奶之屬。
不問癰生何處,已破未破,并用此法灸之,無不安愈。
作用原理蓋此二穴心脈所起。凡癰疽只緣心火流滯而生,灸此二穴,心火即時流通,不過三日可以安愈,可謂起死救危,有非常之功,屢施屢驗。
蓋《素問》云∶諸瘡痛癢,皆屬于心。又云∶榮血不調,逆于肉理而生癰腫,灸此二穴,心火調暢,血脈自然流通,勝于服藥多矣。
取穴1、定偃孔:先令病患憑幾曲手男左女右,看臂腕節(jié)中間有一偃孔,令把臂相對者以朱點定了。
2、量臂距:次用挺直其臂,如持弓之直,卻見先來用朱點定偃孔處正在臂節(jié)橫紋上,就以篾自橫紋貼肉量至中指肉尖而止,不過指爪。
3、取一寸:次用屈中指,側看中節(jié)有兩斜橫縫,就用篾壓定截斷,此是一寸,須量橫紋各一則,乃各一寸也。
4、貼竹杠:次用竹扛一條、兩卓子前后閣起,以氈褥被帛等藉定令穩(wěn),令病患脫去襯衣,解開褲帶,騎定竹杠,用身壁直靠,尾閭骨坐于竹扛上,兩足懸虛,俱不要著地,懸身正直,要兩人左右扶定,勿斜側僵曲,要以尾閭骨正貼在竹杠上。
5、定穴位:卻就竹扛上用初頭自臂腕量至中指肉尖竹篾子,自尾閭骨量上背脊之心,盡其所壓之篾而止。卻用前所壓橫紋二寸則子橫安篾盡處,用朱點定兩頭是穴,相去各一寸也。忽遇點穴近瘡,或正在瘡上,不問遠近,只要根據法灸之,切莫生疑。
施灸方法1、艾炷:三分闊,以紙軸艾作炷,十分緊實方可用。切為艾炷。即安艾炷,難安時,微用津唾占粘之。
2、壯數:各灸五壯或七壯,壯數不可灸多。
3、姿勢:身壁直坐。略才曲身,其穴便差,切不可曲身。
灸后調理1、灸罷,謹口味,戒房事,依法將理。
2、
(1)依前法一灸七壯了,經半日許灸,瘡內流水甚多,覺火氣游走周遍一身,蒸蒸而熱。再視正瘡舋腫已消減五六分矣。
(2)至第二日五更,艾火盛行,咽喉焦枯,口舌干燥,小便頗澀,四肢微汗,略覺煩躁,當是艾火流通使然。遂投
乳香綠豆托里散(方在后)兩匙頭許,專防托毒氣不入心,及
國老膏一服(方在后)。
(3)良久,諸證漸漸釋去,視其瘡腫舋已消,第三日果安愈矣。
(4)但灸瘡舋發(fā)異常如蟲行狀,流清水,四五日方定。此誠可謂活人良法也。
(5)仍服五香
連翹湯(方在后),此以疏散郁毒之氣,甚則轉毒散(方在后),或凡黃元,以防毒內攻(方在后)。
(6)更在識輕重緩急,分陰分陽而服藥;蚰z醋熨散,或膏藥涂貼,如外科常法治之(醋熨法在后)。
附錄江西傳得元本云∶余既躬獲異效,深愿家家自曉,人人自理,不陷枉亡,亦仁人之用心 也。每恨嬰此疾者,輕委庸人,束手待斃。余目睹耳聞,不知其幾人矣。此灸法流傳數十載,但人每意其淺近而忽之,且以其灸法之難,或疑而已之。今親獲異效,尋窮其原,如秦緩視晉侯之疾,確然知其在肓之上膏之下。然攻達之難,藥石所不至,寥寥千載,至唐而孫真人出焉,始洞徹表里,垂法萬世,以膏肓穴起人之羸疾,世皆稱驗。惟癰疽之酷,方論甚多,皆不保其全活。今予發(fā)明騎竹馬灸法之良,其殆孫真人發(fā)明秦緩膏肓之絕學,庶幾脫人于虎口之危而奔人之急,當如拯溺救焚也。膏肓之灸,固為良法,癰疽之灸,尤為效驗。膏肓但能灸背穴于未危之先,而騎竹馬灸實能脫人之危于將死之際,故不得不委曲而備論之。
蓋此二穴正在夾脊雙關,流注之所。凡人榮衛(wèi)周流,如環(huán)無端,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晝夜流行,無有休息,故一日一夜脈行周身,共計八百一十丈。此即平人常經之數,唯癰疽之疾,血氣流滯,失其常經,況人一身榮衛(wèi)循度,如河水之流,其夾脊雙關乃流注之總路,如河之正道也。皆自尾閭穴過,又復通徹百骸九竅大絡,布達膚腠,無所不周。 灸法云∶凡癰疽只緣心火留滯!端貑枴吩啤弥T痛癢瘡,皆屬于心。又云∶榮血不調,逆于肉理,則生癰腫。今此二穴所以為效者,使心火通流,周遍一身。蓋妙在懸一身騎于竹扛之上,則尾閭雙關,流注不得。俟灸罷二穴,移下竹扛,其艾火即隨流注先至尾閭,其熱如蒸,又透兩外腎,俱覺蒸熱,移時復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漸漸周遍一身,奇功異效蓋原于此也。且遍搜百家議論,皆以癰疽發(fā)背之患為最慘,如治法則專以當頭灼艾為先嘗,一日二日三四五日灼艾者尚不保其全活,至十日以后,雖當頭灸之無及也。然此法似未盡善,惟騎竹馬灸法,雖經日危甚,不問癰生何處,已破未破,一例灸之,無不全愈。此法最為簡易,而效驗異常,真神仙垂世、無窮之惠也,但恨得之之晚,慨念平昔觀其長往者哽然在念,今遇此良法,躬獲大驗,豈收私秘,欲廣其傳,冀同志之士,見而勿嘆;蚝蒙,轉以濟人,其幸尤甚。
又云∶余三十余年,每見患癰疽發(fā)背之疾甚多,十中僅得一二活者,惟是著灸早則猶有 可治之理。倘始末不能灼灸,則瘡勢引蠹,內攻臟腑,甚則數日而至于不救。要之富貴驕奢 之人動輒懼痛,聞說火艾,嗔怒叱去,是蓋自暴自棄之甚者。茍不避人神,能忍一頃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當堅壯此心,向前取活以全膚體,不致枉夭,豈不誠大丈夫歟。
又云∶癰疽發(fā)背,要須精加度療之于未危之先,庶收萬全之效。勿以勢緩而忽視,勿以 勢急而愴惶。其勢既見,不問其他,便先要隔蒜當頭灸之,使毒發(fā)越于外,則不致內攻殺人 之速也。其患處當頭得灸,便成瘡口,良久火艾既透,則瘡口滋潤,或出惡水,痛勢亦定,兼服五香連翹湯?v使未能頓減,其勢亦少緩矣。更以騎竹馬法灸之,則隨即見效。若得疾已過七日,則不須用蒜當頭灸之,只用騎竹馬法灸之,仍服五香連翹湯,甚則轉毒散,立見功效。此所謂要識輕重緩急也。
又云∶余親以灸法灸人甚多,皆獲奇效。如遇灸穴在所發(fā)之疽相近,則其灸罷良久便覺艾火流注,先到灸處,其效尤速。若離所發(fā)疽邊,則不甚覺其火氣流注,灸瘡亦發(fā)遲。然癰疽在左則左邊灸瘡先發(fā),在右則右邊灸瘡先發(fā)。蓋艾火隨流注行于經絡使然也。灸者宜預知此意,不須疑惑,但要依法灸之,使毒散越,不致內攻,便有向安之望。
又云∶嘗究癰疽之作,皆積微而至著。及其熱之驟也,如山源之水一夕暴漲,不能小決,使導乃筑塞之勢則大決,傷人必多矣。勢既奔沖,治之宜急,茍徒以猛烈之藥外涂肌肉,閉塞毛竅,使毒氣無所從出,是謂閉門捕賊,必有傷主之害也。法當自外以火艾,引泄毒氣,然后分陰陽而服藥可也。分陰陽服藥說,備載紹興官庫所刊李迅與興明州醫(yī)家所刊李世英癰疽方論。
附方
綠豆乳香托里散方(托毒氣不入心)
綠豆粉(一兩) 乳香(半兩)
上為末,和勻,
生甘草水調下。
國老膏方(使毒氣不入內)
甘草
(大者,二兩,細銼,長流水浸一宿,揉令漿汁濃,去盡筋滓,再用絹濾過,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以瓷器收貯)
每服一二匙,和酒調服,白湯調下亦得,微利為度。
五香連翹湯方(疏散郁毒之氣)
木香(三分,不見火)
沉香(三分,不見火) 連翹(全者,去蒂,三分)
射干(三分)
升麻(三分)
木通(三分,去節(jié))
黃芪(三分,楝無叉附者,生用)
丁香(半兩,揀去枝,不見火) 乳香(半兩,別研)
大黃(微炒,半兩,銼) 甘草(半兩,生用)
麝香(真者,一錢半,別研)
獨活(三分,買老
羌活用)
桑寄生(三分,難得真者,缺之亦可)
上十四味為粉末,和勻,每服三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并滓煎,用銀器煎藥,入銀一片,同煎亦得。
轉毒散方(利去病根,不動元氣)
車螯(紫背光厚者,以鹽泥固濟,煅通紅,候冷凈取末,一兩) 甘草(一兩,生用)
輕粉(半錢)
上一處為細末,每服四錢匕,濃煎栝蔞一個,去皮,煎酒一碗調下,五更服,甚者不過二服。
礬黃丸方(專托毒不攻內)
白礬(一兩,為末)
黃蠟(半兩,溶開和白礬末)
上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元,用溫酒和些煎熟
麻油送下,不以時候。
醋熨法(未成 膿熨之則散,已成膿熨之則出)。
牛皮膠銚中略入水溶釋,攤刷皮紙上,
中心開一圓竅,如此作數片,卻以膠紙貼瘡上,就以竅子出了瘡頭,以出毒氣。用好釅醋以小鍋煮在面前,令沸,用軟布手巾段兩條蘸醋,更互熨之(用竹夾子夾上)。須乘熱蒸熨數百度,就膠紙上團團熨,不住手,紙破再換。如癢愈熨,切不可以癢而止。如有膿從竅中流,更熨勿歇,落熨三五日,不妨臨時歇熨,時更以好
拔毒膏藥貼之,仍出竅子。以泄毒氣,其熨時直候瘡有血水來,癢止痛止,然后住熨,或要住熨而膠粘于背,可煎
貫眾湯洗之,即脫一面熨了,一面看陰陽證隨證用藥,此法甚簡而功甚大,委有神驗,切不可忽。釅醋,即
米醋也。
鷺鷥藤酒
李氏方云∶病癰疽人適有僻居村 ,及無錢收買高貴藥材,只得急服鷺鷥藤酒。不問已灸未灸,連服數劑,并用 法(方在后),候其疽破,即以神異膏(方在李氏集驗背疽方論) 貼之。亦屢用取效應。發(fā)眉發(fā)頤發(fā)背,但是腫發(fā),盡量多服,無不取效,前后用此醫(yī),田夫野老,百發(fā)百中。
《蘇沈良方》云∶鷺鷥藤一名
忍冬草,葉尖圓,蔓生,葉背有毛,田野籬落處處有之。兩葉對生,春夏開,葉梢尖,面色柔,綠葉微薄,秋冬即堅濃色深而圓,得霜則葉卷而色紫,開花極芬芳,香聞數步。初開色白,數日則變黃,每枝黃白相間,故一名
金銀花;ㄩg曳蕊數莖如絲,故一名老翁須,一名金銀股。冬間葉圓,濃似
薜荔,故一名大薜荔;饪蓯郏颇├、
瑞香輩。古人但以為補藥,今以治疽奇驗。
鷺鷥藤 嫩苗葉(五兩,不得犯鐵器,用木捶碎) 甘草(一兩,生銼為粉末)
上二味同入瓦器內,用水二碗,文武火緩緩煎至一碗,入好無灰黃酒一大碗,同煎十數沸,濾去滓,分為三服,微溫,連進一日一夜,吃盡。病勢重者連進數劑。既云可作補藥,必然無慮傷脾,服至大小腸通利為度。鷺鷥藤圓形,又名甜藤。
散癰疽法鷺鷥藤取葉不拘多少,入砂盆內,爛碾,入無灰黃酒少許,調和稀稠得所,涂患處四圍,
中心留一大穴,以泄毒氣,早晚換 ,不可間斷。
*此灸法,見于書籍記載,由于其不易操作,故世人少用之,然其中醫(yī)理,頗耐人尋問,何以騎灸?何以取是兩穴?何以用治疽癰?尚能治它疾否?
------------------------------------------------------------------------
精修陳年艾草 傳承千古灸療
奉灸閣:http://blog.sina。com。cn/fengjiuge
-----------網上大多各家解釋操作,皆忽略避開竹馬,而偏重論其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