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翠珍
上海蔡氏婦科傳至吾師蔡小蓀已七代。先生懸壺執(zhí)著50余載,學驗俱豐。臨證治療婦科痼疾,擅用驗方,每獲卓效。吾幸列門墻,親聆教誨,獲益匪淺。茲將其驗方數則整理如下。
1
癥瘕積聚 消癥散結
子宮肌瘤是婦科臨床常見沉疴、難療之疾,屬祖國醫(yī)學癥瘕范疇。因其為病多由漸而甚,年久病深,故張錫純曾有“治癥瘕者,十中難愈二三”之說。歷代婦科醫(yī)籍中均有較詳細記載!鹅`樞·水脹篇》已提出:“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蔡師認為,子宮肌瘤的成因,不外六yin之邪乘經產之虛而侵襲胞宮、胞絡,有因多產房勞、產后積血、七情所傷等,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沖任損傷,以致氣滯血瘀,血結胞宮,積久而成。蔡師擬消堅湯為治療子宮肌瘤經驗方,運用于臨床數十年,效果頗佳。
消堅湯:
桂枝5g,
赤芍10g,
丹皮10g,
茯苓12g,
桃仁泥10g,
三棱10g,
莪術10g,
鬼箭羽20g,
水蛭5g,
夏枯草12g,
海藻10g。方以
桂枝茯苓丸為主,桂枝辛散溫通;丹皮、赤芍破瘀結,行血中瘀滯;茯苓滲濕下行;三棱、莪術逐瘀通經消積;鬼箭羽既有破瘀散結之功,又有療崩止血之效;水蛭破血消癥,《神農本草經》曰其:“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癥積聚,利水道。”全方具有消癥散結的功效。子宮肌瘤之部份患者往往經量偏多或妄行,該方應在經凈后服,3個月為1療程。此外臨診時應結合患者素體強弱、病邪輕重,隨癥加減。早期患者一般體質較盛,宜攻為主。后期因長期出血,導致氣血兩虧,則可加扶正化瘀的藥物,如
黨參、
黃芪、
黃精等,不宜急于求成。更年期前后患有子宮肌瘤者,應斷其經水,促使肌瘤自消。蔡師每選用
苦參、
寒水石、夏枯草平肝清熱,消瘤防癌。
例1. 王×,女,35歲,已婚。1992年12月10日初診。
患者年前婦科普查發(fā)現子宮肌瘤,B超提示子宮肌瘤4.3×7.8×6.4cm,經潮超前而至,行則量偏多、色暗有塊,經前乳脹。因懼手術而求中醫(yī)治療。脈細弦,舌苔薄,邊有紫點。乃宿瘀內結。治擬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方以消堅湯加黨參、黃芪,調治半年。1993年6月B超復查提示:宮內光點分布均勻,未見實質性或液性暗區(qū),經量正常。1年后隨訪未見復發(fā)。
2 痰濕
閉經 益腎消脂
痰濕閉經是閉經中常見的一種證型。其特點為閉經后形體肥胖或肥胖后形成閉經。治療上有其一定的難度,頗為棘手。中醫(yī)學對肥胖致閉經論述較多,如《女科切要》云:“肥人經閉必是痰濕與脂膜窒塞之故!薄兜は姆āD人八十八》謂:“軀脂滿,經閉者,以導痰湯加
黃連、
川芎!逼洳∫虿C多與脾腎二臟關系密切。蔡師認為,
腎陽虛是形成痰濕閉經主要因素。蓋腎陽者,職司氣化、主前后二陰,有調節(jié)水液的作用。陽虛氣化不利,水液失調,停聚而致痰濕,痰濕內塞,閉塞子宮,胞脈不通致閉。此外,脾虛運化失職,水谷不能化生精血而生痰脂,濕聚脂凝,脈絡受阻,胞脈閉塞,逐成閉經。蔡師指出,痰濕閉經,臨診辨治要點有二:一是多見于體質肥碩或素體痰濕之婦人,二是必兼有痰濕為患的證候。如
咳嗽痰多,胸脘腹?jié)M,渾身倦怠,苔白膩,脈滑。擬健脾益腎
消脂湯為治療痰濕閉經的經驗方,臨床運用隨證加減變通,每應手取效。
健脾益腎消脂湯:炒
當歸10g,大
生地10g,
白芍10g,川芎6g,
仙靈脾12g,
巴戟肉12g,
仙茅10g,石
菖蒲5g,
白芥子3g,生
山楂20g,云茯苓12g,炒
白術10g,懷
牛膝10g。方以
四物湯養(yǎng)血活血,化瘀調經;懷牛膝引血下行;仙茅、仙靈脾、巴戟肉溫腎助陽,補命門火而興陽道;茯苓、白術健脾燥濕化痰消脂;
石菖蒲祛痰開竅;白
芥子辛散利氣、溫通祛痰;生山楂消食化積,據藥理分析有降低膽固醇之功效。全方具有健脾益腎、化痰消脂調經的功效。脂消胞脈通暢,經水自行。
例2. 吳×,女,28歲,已婚。1993年5月27日初診。
患者14歲初潮,多后期而至,量尚可;楹笞阍马槷a1胎,此后逐漸肥胖。2年來體重增加25kg,經量逐減至閉。現閉經已8個月,屢服中西藥未效。面目虛浮,胸悶脘脹,喉間有痰,性欲淡漠,腰膝酸軟。脈細滑,苔白膩。婦科檢查:子宮偏小,基礎體溫測定為單相。證屬脾腎不足,脂膜塞阻,胞脈閉塞,癥勢糾纏,圖功非易。擬健脾益腎消脂湯加減,20余劑后,經水來潮,色淡紅、量不多,3天凈。癥見好轉。再服此方加
指迷茯苓丸,40天后經量增多,喉間痰爽,體重亦減,基礎體溫出現雙相欠典型。隨訪半年,經期已準,頑癥告愈。
3 盆腔瘀熱 清瘀解毒
急慢性
盆腔炎均以少腹墜脹疼痛、腰酸、赤白
帶下為主癥。急性盆腔炎往往伴有
發(fā)熱。祖國醫(yī)學古籍中雖無專論,但其癥狀和治療散見于“癥瘕”、“
痛經”、“帶下”等證中,F代醫(yī)學將女性生殖器官炎癥,如
子宮內膜炎、
輸卵管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等,統(tǒng)稱為盆腔炎。蔡師認為:急性盆腔炎多由產后或經期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胞宮,濕熱與氣血相搏而成。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治療不當延誤而致,其病機均為濕熱邪毒壅結下焦而成。臨證當宜清熱利濕、解毒祛瘀為大法,以蔡氏
清熱化濕湯隨癥加減,每獲良效。
清熱化濕湯:云茯苓12g,赤芍10g,丹皮12g,川桂枝3g,敗
醬草30g,紅藤20g,
鴨跖草20g,
金鈴子10g,
延胡索10g,
柴胡5g,懷牛膝10g。方中桂枝溫通辛散潔血;赤芍、丹皮、延胡索涼血活血,行瘀止痛;重用紅藤、
敗醬草、鴨跖草清熱解毒,破血消
癰;柴胡、金鈴子疏肝理氣,殺蟲抑菌;懷牛齲恤下行。全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利濕消腫之功效。蔡師臨證運用此方時有變通,兼有炎性腫塊者加
桃仁泥、
皂角刺、海藻;赤白帶下者加椿根皮、
雞冠花。綜觀上述方藥及變通諸法,充分體現了蔡老師古而不泥古的治學態(tài)度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例3. 張×,女,37歲,已婚。1992年10月5日初診。
少腹兩側隱痛2年,曾在外院診斷為右側附件炎性腫塊,屢經治療,
腹痛時輕時重。近半年來腹痛墜脹加重,月經量減少,帶下色黃氣穢,口渴便堅。B超子宮右側見40×27mm低回聲區(qū),邊緣不規(guī)則,提示右側附件炎性包塊。脈細弦,舌苔薄微黃,舌質偏暗。此乃瘀熱內壅。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以清熱化濕湯加
皂角刺10g,
石見穿10g。治療3個月,腹痛逐日減輕,B超復查附件包塊消失,半年后再次隨訪未見復發(fā)。
原載于《江蘇中醫(yī)》1996年第1期
-----------還可以!
但沒什么新東西
-----------我覺得挺好!謝謝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