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俺這個人很厚道,也可能是有點保守……我知道有破才有立,但是當我們破得太
盲目的時候,想立談何容易?
速效
救心丸 我這個人很厚道,見不得無知,見不得丑惡,更加見不得虛偽,對于這個優(yōu)點我很自戀?墒亲罱行┩嬉馔蝗婚g擺在我的面前,挑戰(zhàn)我的心理承受極限,使我好幾天坐臥不寧,胸悶氣短,不好,年紀輕輕不會得了心臟病吧,先去買瓶
速效救心丸,有備無患以備不時之需。
可是提起速效救心丸我就來氣,這是咱們中醫(yī)老祖先嘔心瀝血的對全人類的貢獻之一,這藥方本來是中國中醫(yī)保密的方子,可是就在幾十年前生生被日本人偷去,然后趁中國專利、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尚屬迷茫狀態(tài)的空子,在其國內(nèi)大張旗鼓生產(chǎn),向世界各地銷售。其立竿見影的療效、幾乎沒有副作用和低廉的成本挽救了全世界無數(shù)心臟病患者,就是那個小丸子,把各種膚色的冠心病、急性心臟病患者生生從閻王爺(我不愛說死神)跟前拉回來,這不能不說是傳統(tǒng)中醫(yī)的成功?墒乾F(xiàn)在偏偏有人叫囂“廢除中醫(yī)”,而且持這種觀點的人一夜間應者云集,或語重心長或言辭鑿鑿,口口直言中醫(yī)是“偽科學”,中醫(yī)醫(yī)生是在“誤國”。這讓我大吃一驚之后大汗淋漓,看來中國的傳統(tǒng)中醫(yī)文化要失傳了,那么是不是扁
鵲、華佗、孫思邈、張仲景之流會被扣上“誤國”的帽子,以后在歷史教科書上會和秦檜、汪精衛(wèi)等人平起平坐?不敢想不敢想,中國中醫(yī)一直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韓國很多醫(yī)療機構(gòu)懇求中國開放中醫(yī),甚至培養(yǎng)專門的人才翻譯中醫(yī)理論。
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
我很厚道,經(jīng)常替別人著想。如果要廢除中醫(yī),那么小日本一定第一個舉手擁護,雖然說速效救心丸等等等等是在中國研發(fā),但是推向世界的是日本,那么以后日本更會堂而皇之舉起“日醫(yī)”的旗號,雖然這個日醫(yī)從骨子里面都是中國的。我可不想有一天等我用速效救心丸救命的時候,醫(yī)生告訴我:這雖然是咱們老祖宗的玩意,可是現(xiàn)在咱得叫它“舶來品”。
那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陰歷
可是死都不讓人省心。這不,聽說有人要廢除陰歷?诳诼暵曊f華夏歷法太過復雜,總有什么閏月攪亂社會主義建設時間,由于陰歷的存在,中國要過兩次年:元旦和春節(jié),這很大程度養(yǎng)成中國人的惰性,也不利于經(jīng)濟發(fā)展,二十四節(jié)氣已經(jīng)沒有存在的價值等等。
我不想說陽歷多么先進,我只想搞明白為什么陰歷每到15月亮最圓而陽歷絲毫沒有類似記載?為什么陰歷能推算出會有閏月,一年就會成為13個月,而大氣氣溫太陽角度月亮陰晴圓缺也會按部就班不差分毫?
韓國,這個與中國有著歷史淵源的國家,在搶去了“端午節(jié)”之后,是不是早就瞄上中國的中秋節(jié)了?那么在廢除陰歷之后,這些幾千年來的農(nóng)耕、生活、除舊迎新的歷法拱手送與他人,還有那些流傳了幾千年的與歷法有關(guān)的諺語也會成為糟粕?“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句詩往后會有多少人理解?那么我們每年過的端午、中秋就會和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一樣,都是過得人家的節(jié),也都成了“舶來節(jié)”?
聽到這個論斷,我心里不禁替我爺爺叫苦,老人家作古多年,全家人只記得他去世時間的陰歷,而不記得陽歷。如果一旦廢除,那么我什么時間去祭奠他老人家?
唉,孫兒不孝。
中國龍
孝敬長輩是我們龍的傳人與生俱來的傳統(tǒng)美德?墒乾F(xiàn)在有人拍著我的肩膀說:你快不是龍的傳人了!
這句話幾乎讓我背過氣去,后來細打聽才知道,有人建議廢除中國龍了。
持這種觀點的人絕對不是混混,而是兩個地位很高的教授,他們的觀點聽起來匪夷所思:龍,在國外是恐怖、暴力的象征,我們中國華民族不適合以龍來做圖騰。這幾句話聽著就覺得不舒服,中國龍和國外的“變種恐龍”造型上一樣嗎?含義一樣嗎?代表性一樣嗎?國外認為龍是不好的象征,干咱們中國人什么事?憑什么我們就要取悅他們的胃口?話反過來說,西醫(yī)的最早的標志是一條蛇和一個巫師杖,而且現(xiàn)在很多國外的醫(yī)療機構(gòu)一直在沿用,蛇在中國的形象和
老鼠都是一窩的,能好到哪里去?他們?yōu)槭裁床粊碛衔覀兊奈缚?我就是龍的傳人,龍就是中國文化不可缺上的一部分,中?2屬相只有龍不是現(xiàn)實存在的動物,可是為什么我們的祖先這么看重龍?因為在我們心中,龍是奮發(fā)向上、不屈不饒、風雨無阻的象征,這和老外的龍的概念完全是兩回事,如果要改,也是應該老外們更正他們的看法,或者用另外一個單詞去翻譯中國龍,而不是用“Dragon”。
那么按照這個推論,我們應該用另外一個形象物來代表我們,首先要溫順,其次代表中國特色——一定是熊
貓拉,我們都是熊貓的傳人。可是無論是熊還是貓都不討中國人待見,清華學子給熊喂硫酸,北大學子當堂摔死貓。我暈……
廢除中國龍取悅國際社會?完全透漏著不自信。
但是今天又聽到新的說法:中國龍是皇權(quán)的象征,崇拜中國龍就是中國奴性的表現(xiàn)。哦?換了說法了?看來是不廢除中國龍誓不罷休啊。不懂中國歷史居然有臉出來獻丑,中國龍和中國皇權(quán)究竟哪個先出現(xiàn)?中國龍是中國封建帝王創(chuàng)造出來的?當然不是,再按照這個推理,黃色也是封建帝王的專有色,那么我們干脆,以后無論如何不能出現(xiàn)黃色,下發(fā)中國美術(shù)界,誰的美術(shù)作品出現(xiàn)黃色就是奴性的表現(xiàn),不允許辦畫展。
水墨畫
說到美術(shù)界,也有人在推翻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水墨,一代響當當?shù)拇笫,在舉辦若干次畫展之后,心平氣和地說:中國畫,筆墨等于零。
說起美術(shù)這個行當,自己覺得稍微有點發(fā)言權(quán),術(shù)業(yè)有專攻,俺就是窮畫畫的,當然資歷尚淺,大學還沒畢業(yè)。但是這個當頭一棒打得我著實不輕,還沒畢業(yè),所學的專業(yè)已經(jīng)等于零了,那還有什么混頭?
等仔細想想,突然覺得不是那么回事,中國水墨畫的水墨性表現(xiàn)是與西方繪畫立意不同的根本,中國水墨講的是寫意,立意是表現(xiàn),這在西方繪畫界是被普遍認可的,畢加索13歲就成為西班牙口熟能詳?shù)睦L畫天才,可是到了20歲,就已經(jīng)成為世界級大師,其中根本之一就是“立體表現(xiàn)”和“東方風格的筆觸”,他的很多習作就是從中國傳統(tǒng)造型藝術(shù)和中國傳統(tǒng)表現(xiàn)思維借鑒演化而來,這是業(yè)內(nèi)不爭的事實也是很多理論工作者達成統(tǒng)一致的觀點(很多資料,恕不贅述),歐洲文藝復興代表人物之一安格爾也大加贊賞東方“表現(xiàn)主義”畫風,這都是西方大師的評價?墒菫槭裁次覀兊拇髱熝哉搮s截然相反?說中國的水墨畫不適合畫美國風景,因為“沒有那么多云霧繚繞”,啊,難道中國水墨只是用來畫云霧的?這位是大師級人物啊,難道不明白“技法多變性”的簡單道理?無論你用什么工具來畫,
鉛筆、毛筆、油畫筆,無論你用什么顏色,礦物質(zhì)顏色、化學顏色,這都不是重要的,一幅作品的靈魂是畫家本身的感情,如果你表現(xiàn)得不夠,“畫不出感覺”,那只能證明你的水平不夠,不是技法本身的問題,而是作畫者掌握的技法不夠高超。
我們的先輩林風眠就用中國傳統(tǒng)水墨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他的畫主體涉獵極廣,人物、花鳥、靜物、風景等等無所不包,尤其是風景,國內(nèi)外各地風光很多,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達到一種境界,就已經(jīng)超脫出工具、技法的局限,這才是繪畫的高境界(請注意我的措辭,高,我沒有說最高)——用得多的不是顏料和技法,而是感情和表現(xiàn)。
尾聲
唉,俺這個人很厚道,也可能是有點保守,固守在中國文化而成為井底之
蛙,所以對于幾乎一夜間“顛覆中國文化”有點不能接受。但這瞬間的“文化大貶值”又有多少人真正過了腦子?
我知道有破才有立,但是當我們破得太盲目的時候,想立談何容易? (文/ 李紅袖)
-----------從“改龍事件”到精英誤國思維發(fā)貼者:akaaaa 2006/12/08 09:47 來源論壇:東方軍事 點擊:1616次 我來說兩句 當前一些文化精英經(jīng)常發(fā)出不和諧的聲音,意圖詆毀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幫精英的用心極為險惡,必須引起國人的高度警惕,提出更改中國形象代表的謬論并不是吳有富的專利,在吳有富之前,已經(jīng)有人提過,而恰巧也是一個上海學者,他就是時下正火的余秋雨,吳有富受到了網(wǎng)友的憤怒聲討,余秋雨卻沒有受到過多指責,當然,余秋雨也并沒有象吳有富那樣向有關(guān)當局申請立項,但從思維上來說,與吳有富如出一轍,吳有富受了余秋雨的影響也說不準,只不過在行為上,吳有富則赤裸裸的公開賣國了.
讀過余秋雨散文的人,一定記得他寫過一篇有關(guān)都江堰的文章,余秋雨寫到:“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長城半是壯膽半是排場,世世代代,大體是這樣。直到今天,長城還常常成為排場”, “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xiāng)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后輩。它,就是都江堰!痹倏磪怯懈坏母哒:“ 中國的“龍”,其形象往往讓一些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國人過多地看到“龍”的兇猛殘酷,咄咄逼人,充滿霸氣和攻擊性、挑戰(zhàn)性的一面;而“鳳凰”、等宣示溫和善良與吉祥如意、幸福美滿的形象,則能較為清晰和準確地反映出中華民族與人為善、愛好和平的本性!
不難看出,二者言論有著驚人的相似,二精英的意思,無非是宣揚中國應 “卑處溫和”,總之,要避免給人造成威脅,哪怕是形象上的威脅,這樣的言論大錯特錯,是典型的誤國思維,從中反映出的問題非常嚴重,說明我國文化精英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了分裂,已經(jīng)到了非制止其蔓延不可的時候。
討論都江堰與長城誰更加偉大,也許是有些不著邊際,既然余秋雨談到了這個問題,那么筆者也不妨談一談,都江堰是水利工程,起到的作用是農(nóng)田灌溉,蓄水泄洪,確實給成都平原帶來了非常大的好處,但僅此而已,一旦遇到外敵入侵,都江堰能阻擋住敵人的進攻嗎?假設敵人占領(lǐng)了成都平原,都江堰顯然也不免被敵人所占,到時蠻夷遍地,區(qū)脫縱橫,反而會給敵人利用,只有國家安全得到保障,都江堰才能為成都平原造福;而長城是阻擋匈奴入侵的軍事工程,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國防,只能任人宰割,在這個層面來說,長城的地位無疑要高于都江堰,這是長期以來國人的共識,中國近代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形象威嚴不可侵犯,姑且算有些霸氣吧,這也沒什么不好,實際上當今的中國,缺少的并不是“與人為善、愛好和平”,缺少的正是先秦時的尚武精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zhàn)國劍客的血性今天已很難看到,中國已經(jīng)很“卑處溫和”,余秋雨,吳有富這類精英卻還嫌不夠,還要去掉中國僅余的陽剛之氣,改作女子態(tài),理應受到國人的唾棄.
-----------2006-12-22
“中國要放棄龍圖騰是腦子進水了”
來源:德國之聲
中國最近掀起了一場關(guān)于是否該放棄龍最為中國形象的討論。德國兩位對中國文化十分了解的教授對此大為不解,不知道為什么中國人竟還討論這樣的問題。最近引起“中國文學與垃圾”討論的顧彬教授認為提出要廢棄龍形象的人,“是有問題”。
最近上海外國語大學吳友富和金立鑫兩位教授先后提出,由于西方世界認為龍是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動物,中國龍的形象容易招致別有用心的歪曲,為此建議改變這一標志,以重塑中國形象。中國媒體認為,這一建議的含義就是龍不應再作為中國形象標志。
而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黃佶出于同樣的理由提出,中國應該繼續(xù)使用龍的形象,但是龍今后在英文中不應再翻為Dragon,而是用一個和漢語發(fā)音相似的諧音翻譯方法。德國人究竟怎么看待中國龍的形象呢?
無論是中國的“廢龍派”還是“更名派”,教授們對中國龍?zhí)岢龇亲h的理由都是龍在西方語言文化中是惡魔的代名詞,西方媒體用龍來隱喻恐怖主義、財政赤字、火災等惡性事件。雖然中國文化被介紹到西方至少有幾百年的時間了,但是很多西方人對龍的看法并沒有改變。
華東師范大學的黃佶教授專門舉出幾個小例子來證明這一判斷。黃佶說:“送給外國游客的紀念品是龍,拒絕接受。中國的基督教徒把家具和服飾上的龍的形象毀掉。認為是惡魔的象征!
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教授顧彬?qū)Υ擞胁煌目捶āK硎荆^去德國人的確認為龍是邪惡的標志,但是20世紀之后德國人對龍的看法發(fā)生很大變化。
他說,“我估計這和中國神話有關(guān)系。我們都知道龍對中國人來說是好東西,不是一個壞東西,20世紀有不少兒童文學作家給孩子介紹龍。在故事里寫龍,描寫的很理想,龍是孩子們的好朋友!
普通的德國人現(xiàn)在對龍的印象看法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在波恩街頭做了一次隨機調(diào)查。很多人都表示,聽到龍這個詞的時候,他們想到的就是一個神話中的形象,這個形象有可能是一個吐火的的怪獸,但是也可能像中國文化中的龍一樣是一種吉祥的標志。
也許多數(shù)西方老百姓現(xiàn)在對中國龍的看法多是溫和的正面的,但是黃佶教授認為,中國文化對龍的圖騰崇拜有可能被西方敵視中國的勢力組織利用。他說,“中國人怎么會崇拜一個惡魔。為他們反對中國找到宗教、學術(shù)、意識形態(tài)上的理由!
顧彬?qū)@一結(jié)論的看法是:“有人會這么想,但我覺得如果一個人這么想,他有問題。德中關(guān)系很好,我們德國人不怕中國的龍!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德意志民族的象征則是一只黑色的雄鷹。1950年,德國前總統(tǒng)豪伊斯決定在德國的國徽上繪制著一只鷹。鷹在德國歷史的不同時期都被用作國家的象征。在歐洲歷史上,鷹被看作是太陽之鳥,它象征著生命活力。德國人相信,這只圣潔的神鳥可以給德國帶來幸福、恩寵和力量。
德國人沒有因為鷹屬于猛禽而擔心別的國家對德國產(chǎn)生誤解,但是中國人自己卻由于西方文化對龍這一形象有不同認識就對龍圖騰產(chǎn)生質(zhì)疑,波恩大學遠東藝術(shù)史學院教授陶文淑對此做法連稱太可惜。
她說:“我常常覺得,中國人應該對自己的文化多需要一些自信,不管是過去的還是現(xiàn)在的。雖然我們的文化沒有你們的長和這么豐富,但是我們是不會想到這樣改自己文化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