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政治家魏征據(jù)傳是個十分孝順的人。他母親多年患
咳嗽氣喘病,魏征四處求醫(yī),但無甚效果,使魏征心里十分不安。這事不知怎的讓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即派御醫(yī)前往診病。御醫(yī)仔細(xì)地望、聞、問、切后,處方書川貝、
杏仁、
陳皮、
法夏等味中藥?蛇@位老夫人的性情卻有些古怪,她只喝了一小口藥汁,就連聲說藥汁太苦,難以下咽,恁你磨破嘴皮子地勸說,可她就是不肯再吃藥,魏征也拿她沒辦法,只好百般勸慰。
第二天老夫人把魏征叫到面前,告訴魏征,她想吃梨。魏征立即派人去買回梨,并把梨削去皮后切成小塊,裝在果盤中送給老夫人。可老夫人卻因年老,牙齒多已脫落,不便咀嚼,只吃了一小片梨后又不吃了。這又使魏征犯了難。他想,那就把梨片煎水加糖后讓老夫人喝煎梨汁吧。這下可行了:老夫人喝了半碗梨汁湯還舐著嘴唇說:好喝!好喝!魏征見老夫人對煎梨汁湯頗喜歡,但光喝梨汁湯怎能治好病呢?因此他在為老夫人煎煮梨汁湯時就順手將按御醫(yī)處方煎的一碗藥汁倒進(jìn)了
梨子湯中一齊煮汁,為了避免老夫人說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憊了,他閉目養(yǎng)了下神。等他睜開眼揭開藥罐蓋,誰知藥汁已因熬得時間過長而成了糖塊,魏征因怕糖塊口味不好,就先嘗了一點(diǎn),感到又香又甜,他隨即將糖塊送到老夫人處,請老夫人品嘗,這糖塊酥酥的,一入口即自化,又香又甜,又有清涼香味,老夫人很喜歡吃。魏征見老夫人喜歡吃也心中樂了,于是他就每天給老夫人用中藥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塊。誰知老夫人這樣吃了近半個月,胃口大開,不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氣喘的病也好了。
魏征用藥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這消息很快傳開了,醫(yī)生也用這一妙方來為病人治病療疾,收到了好的效果。人們就稱它梨膏糖。
城隍廟梨膏糖的來歷相傳清咸豐年間,有一朱姓男子,無以為生,乃向親友借湊了點(diǎn)錢,與他妻子一道,在當(dāng)時上海城隍廟設(shè)攤賣梨,心想以此賺點(diǎn)錢養(yǎng)家糊口。不料氣候陡然變涼,買主甚少,生意維艱,眼見梨子即將爛掉,夫妻倆甚是心急,因此打算到城隍廟去燒香拜神求城隍爺保佑他們生意興隆,可是一摸口袋,卻空無一文,連求神的香燭錢也沒有。恰在這時,路邊過來了一個老道人,他走到梨攤旁突然跌了一跤,差點(diǎn)把攤子撞翻。朱姓男子(名阿三)忙把老道人扶起并端板凳讓他坐下,接著又給老道人削梨吃,可老道人忙制止不讓削梨,說梨留著能賣錢。朱阿三說:賣梨沒人買,沒生意,再不吃,梨就全爛了,分文不值了,不如吃了好……朱阿三說到這里,兩口子都哭了起來。老道人見此情景已知道了朱阿三一家到了走投無路的境況,便一邊安慰朱阿三夫婦,一邊給他夫婦講了魏征熬梨膏糖治愈母病的故事。老道人講完故事后就揚(yáng)長而去。朱阿三受到了故事的啟發(fā),于是將未爛的生梨削成片,再托人去藥店里賒來川貝、杏仁等中藥,也熬起梨膏糖出賣,誰知生意特別的好。朱阿三也不辭辛勞,更不怕技藝被人盜去,乃當(dāng)場做當(dāng)場賣,為了招來顧客,他夫妻二人一邊做一邊賣還一邊唱:
一包糖屑吊梨膏,二用藥味重香料,三(山)楂
麥冬能消食,四君子能打小囡癆,五和
肉桂都用到,六加
人參三七草,七星爐內(nèi)加炭火,八卦爐中吊梨膏,九制玫瑰有藥效,十全大補(bǔ)共煎熬。
他夫婦這一唱,使上海城隍廟梨膏糖一下就出了名,效益倍增便不在話下了。
后來朱阿三開了“朱品齋”,專營梨膏糖。
現(xiàn)在上海梨膏糖由永生堂、德生堂和朱品齋三家組合生產(chǎn),除了川貝、杏仁糖外,還有
山楂糖、
丁香糖、攻瑰糖、香蘭糖等 30多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