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乳集》養(yǎng)子論附)
《產(chǎn)寶》論曰∶夫妊娠腫滿,由臟氣本弱,因產(chǎn)重虛,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脹,手足、面目皆浮腫,小便秘澀。陳無擇云∶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妊娠喜腳腫,俗呼為皺腳。亦有通身腫滿,心腹急脹,名曰胎水。
論曰∶凡妊娠之人,無使氣極。若心靜氣和,則胎氣安穩(wěn);若中風寒邪氣及有所觸犯,則隨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經(jīng)血壅閉以養(yǎng)胎。若忽然虛腫,乃胎中挾水,水血相搏。脾胃惡濕,主身之肌肉。濕漬氣弱,則肌肉虛;水氣流溢,故令身腫滿也。然其由有自,或因泄瀉下痢,臟腑虛滑,耗損脾胃;或因寒熱瘧疾,煩渴引飲太過,濕漬脾胃,皆能使頭面或手足浮腫也。然水漬于胞,兒未成形,則胎多損壞。及其臨產(chǎn)日腳微腫,乃胞臟水少血多,水出于外,故現(xiàn)微腫,則易生m.quanxiangyun.cn/pharm/也。宿有寒氣,因寒冷所觸,故能令腹脹腫滿也。
《產(chǎn)乳集》養(yǎng)子論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兩足自腳面漸腫腿膝以來,行步艱辛,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至于腳指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婦人素有風氣,或沖任經(jīng)有血風,未可妄投湯藥。亦恐大段甚者,慮將產(chǎn)之際費力,有不測之憂,故不可不治于未產(chǎn)之前也。古方論中少有言者。按《名醫(yī)錄》云∶宋少主元徽與徐文伯微行學針法,文伯見一娠婦足腫不能行。少主脈之,此女形也。文伯診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則胎黑色。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惻然曰∶臣請針之。胎遂墮,男形而色黑。此妊娠足腫之說見于古者。今《巢氏病源》中,但有子煩之論,《千金》并《產(chǎn)寶》亦略言之。劉禹錫《續(xù)傳廣信方》以謂妊婦有水氣而成胎,《太平圣惠》亦言之,皆非也。元豐中,淮南陳景初,名醫(yī)也,獨有方論治此病。方名初謂之香附散,李伯時易名曰天仙藤散也。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陳皮 甘草 烏藥(不須要天臺者,但得軟白、香而辣者良)
上等分,凈秤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蘇三葉,同煎至七分,放溫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氣脈通,體輕,腫漸消,更不須多服。
元豐末,王荊公居金陵。舉家病,以詩贈景初曰∶舉族貧兼病,煩君藥石功;到家何所寄,一一問征鴻。因此見方,得于李伯時家傳方,錄于臨川張石丞宅。
《產(chǎn)寶》療妊娠身腫有水氣,心腹脹滿,小便少。茯苓散。
茯苓(四兩) 杏仁 檳榔(各三兩) 旋復花 郁李仁(各一兩)
上為粗末,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通即瘥。
療妊娠體腫有水氣,心腹急滿。
上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肚Ы稹、《救急》、《古今錄驗》、《集驗》同。
療妊娠遍身洪腫。
葶藶子(十分) 白術(二十分) 茯苓(二兩) 桑白皮(二兩) 郁李仁(八分)
上為粗末,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小便利即瘥。
上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小便利即瘥。
治妊娠氣壅,身體腹脅浮腫,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四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妊娠脾虛,通身浮腫,心腹脹滿,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三分) 桑白皮 紫蘇莖、葉 赤茯苓(各一兩) 木香(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四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上細銼,以鯉魚一頭,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魚不用,每服四錢。入魚汁一盞半,姜七片,橘皮少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m.quanxiangyun.cn/job/服。(《集驗》同)
治妊娠手足腫滿、攣急。
赤小豆 商陸(等分)
上 咀,每服一兩。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澄清汁服。《集驗》、《千金》有澤漆,《產(chǎn)寶》方無澤漆,有桑白皮。
治妊娠腰腳腫。
茯苓 白術(各四兩) 干姜 甘草(各二兩) 杏仁(三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食前服。
《指迷方》治胎水,五皮散。尋常脾虛腫滿亦治。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盞,濃磨木香,水一呷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亦治男子脾虛腫滿。
一方無桑白皮,有白術倍之,名白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