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熟地黃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120g,澤瀉60g,肉桂20g,附子(制)20g,牛膝40g,車前子40g。 |
加減 | |
功效 | 溫腎化氣,利水消腫。 |
主治 | 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飲喘咳。 |
制備方法 |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日2-3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在本方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一年的臨床觀察中,對肝腎功能及炎癥相關的檢查(血沉、唾液酸)、血液檢查(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和纖維蛋白原)給藥前后均未見明顯差異,可見長期應用是安全的。35例中,胃腸道癥狀1例,服用困難1例(惡心),合計2例(5.7%),考慮為藥物副作用,但均輕微,通過減量、逐漸增量得到改善。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有調節(jié)膀胱內壓力,改善糖尿病代謝及神經功能等作用。 1.調節(jié)膀胱內壓力:在本方治療排尿困難的療效高于尿頻的分析中,認為可能不是使膀胱括約肌的張力增高、收縮力加強,而是通過減輕膀胱頸部的阻力,相對地升高膀胱內壓的結果。 2.改善糖尿病代謝及神經功能:(1)改善代謝:進一步分析本方中地黃、山茱萸、茯苓、牛膝、車前子有改善水液代謝的作用,這些作用綜合起來改善糖尿病患者神經組織的糖、脂肪、水液代謝。(2)改善神經功能:對糖尿病動物實驗顯示本方提取液用人劑量5信可明顯抑制賽庚啶造成的糖耐量降低,可明顯減輕坐骨神經壓挫所致的神經障礙;對糖尿病患者,本方有較強的擴血管作用,使手背和足背平均皮膚溫度均升高,這可能是本方治療糖尿病性神經功能障礙有效的原因之一;而方中澤瀉、茯苓、牡丹皮、桂皮、附子有抑制血液凝固和抗血栓作用,改善神經組織的循環(huán)障礙;附子的有效成分烏頭堿有鎮(zhèn)痛及擴血管作用,改善麻木、疼痛冷感等癥狀;本方還可改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因而能改善糖尿病人的排尿障礙、發(fā)熱感、性欲減退、陽痿、起立眩暈、腹瀉、便秘等癥狀。服本方后也有意義地降低血脂中磷脂和膽固醇,致使動脈硬化指數也有下降的表現。濟生腎氣丸還可抑制大鼠晶狀體內醛糖還原酶活性,有報道稱此酶的阻斷劑可改善麻木感、熱感、起立眩暈、腹瀉以及神經傳導速度。故認為本方長期服用與自覺癥狀和神經學檢查所見改善是有關聯(lián)的。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酸而微甘、苦。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糊化淀粉粒團塊類白色。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草酸鈣砂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黏液細胞中,長80-240μm,針晶直徑2-8μm。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種皮下皮細胞表面觀狹長,壁稍波狀,以數個細胞為一組,略作鑲嵌狀排列。石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壁一面菲薄。木栓細胞淡紅色至微紫色,壁稍厚。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醋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熊果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2μl及(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8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