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火傷葉、胡椒草、石瓜子、三葉稔、散血丹、石馬菜、豆瓣綠、散血膽、紅豆瓣、豆瓣七。 |
漢語拼音 | shi chan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Dindygulen Peperomia |
藥材基原 | 為胡椒科植物石蟬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石蟬草 一年生肉質(zhì)草本。高10-45cm。莖直立或基部葡匐狀,粗3-4cm,分枝,被短柔毛,下部節(jié)上常生不定根。葉對生或3-4片輪生;葉柄長6-18cm,被毛;葉橢圓形、倒卵形菱形,下部有時近圓形,長2-4cm,寬1-2cm,先端圓或鈍,稀短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兩面被短柔毛;葉脈5條,基出,最外1對細(xì)弱面短或有時不明顯;膜質(zhì)或薄質(zhì)。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單生或2-3叢生,長5-8cm,直徑1.3-2mm;總狀梗被疏柔毛,長5-15mm;花疏離;苞片圓形,盾狀,有腺點,直徑約0.8mm;雄蕊與苞片同著生于子房基部,花藥長橢圓形,有短花絲;子房倒卵形,先端鈍,柱頭頂生,被柔毛。漿果球形,先端稍尖,直徑0.5-0.7mm;ㄆ4-7月及10-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云南、廣西、海南、貴州、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谷、溪邊或林下石縫內(nèi)、濕潤巖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肉質(zhì),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表面紫黑色,有縱皺紋及細(xì)小皮孔,具短茸毛,節(jié)上有時右見不定根。葉對生或3-4葉輪生,具短柄;葉片多卷縮,展平后呈菱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長1-3cm,寬0.5-1.5cm,先端鈍圓,膜質(zhì),有腺點,葉脈5條,兩面有細(xì)茸毛。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涼 |
歸經(jīng) | 肺;脾;肝;腎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化瘀散結(jié);利水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補益藥 |
主治 | 肺熱咳喘;麻疹;瘡毒;癌腫;燒燙傷;跌打損傷;腎炎水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侵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爛絞汁涂。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云南中草藥選》:祛瘀散結(jié),抗癌。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 2.《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腫散瘀,止痛利水。治跌打損傷,燙燒傷,癰腫瘡癤,腎炎水腫,肺結(jié)核,哮喘,氣管支氣管炎,肺熱咳嗽。 |
考證 |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eperomia dindigulensis Miq. |
科屬分類 | 胡椒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