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hematuria(TCM) |
拚音 | XUENIAO(ZHONGYI) |
別名 |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中醫(yī)病證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
中醫(yī)釋名 | 本病是尿血是指血隨小便排出的癥狀。 |
西醫(yī)病因 |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常因濕熱下注、陰虛火旺、疫毒或藥毒傷腎等所致。石淋、熱淋、子淋、腎癉、腎癆,腎及膀骯的癌瘤,某些血液病變、傳染病等?梢娔蜓。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臨床對以尿血為主癥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以尿血待查作為初步診斷,并進行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 1.首先排除月經(jīng)、前后陰出血污染及藥物使尿著色。尿色多呈淡紅、鮮紅、洗肉水樣色,甚或夾雜血塊。古人將尿血伴排尿疼痛者稱血淋,不痛者稱血尿。 2.根據(jù)病情進行診斷思考,如: (1)尿血而具有少尿、水腫、高血壓、尿蛋白、尿管型者,多屬皮水、石水、正水。 (2)石淋所致之尿血,常有腰腹絞痛。 (3)有癆病史者見尿血,多屬腎癆。 (4)中年以上無痛性。間隙性尿血,應警惕腎癌、膀胱癌。 (5)急起尿頻。尿急、尿痛,或伴腰痛、發(fā)熱者,應考慮腎癉、熱淋。 (6)隨立位工作時間延長,腰酸、腰痛、尿血加劇者,應考慮腎下垂。 (7)尿中有血塊和乳糜凝塊者,多由絲蟲病引起。 (8)急起發(fā)病,有高熱,皮膚粘膜有出血點及其他部位出血者,應考慮疫斑熱。稻瘟病等。 (9)血溢病之出血不僅為尿血,已有出血難止的特點。 (10)由外傷引起者,則有腰、腹或泌尿系損傷史,或尿路器械檢查和腎穿刺史。 (11)應用磺胺藥、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環(huán)磷酰胺、汞、砷等而尿血者,多為藥物損害所致。 3.除作尿常規(guī)檢查外,可選擇性地作x調線攝片、尿路造影、B型超聲波等檢查,以助診斷的確定與鑒別。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
中醫(yī)治療 | 辨證論治: 1.膀肌濕熱證:小便灼熱疼痛,尿血鮮紅,身熱夜甚,口苦口干,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清利膀胱、涼血止血。小薊飲子加減。 2.心火幾盛證:尿血鮮紅,小便短黃、灼熱疼痛,心煩失眠,面赤口瘡,口渴引飲,大便秘結,舌尖紅赤,苔黃,脈數(shù)。清心瀉火、涼血止血。導赤散合小薊飲子加減。 3.血熱動血證:尿血鮮紅,高熱煩躁,口渴飲冷,身見斑疹,或衄血,大便干結或便血,舌紅絳,苔黃干,脈數(sh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犀角地黃湯加小薊、藕節(jié)等。 4.陰虛火旺證:小便短赤帶血,頭暈耳鳴,顴紅潮熱,心煩口十,腰膝酸軟,舌質紅,苔少,脈細數(shù)。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知柏地黃湯加味。 5.脾腎氣虛證:久病尿血色淡紅,小便頻數(shù),頭暈耳鳴,面色不華,體倦乏力,氣短聲低,食少腹脹,腰脊酸痛或兼齒衄、紫斑,舌質淡,脈細弱,補益脾腎、養(yǎng)血止血。 |
中藥 |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對癥處理:1.常用止血中藥:大薊、小薊、地榆,紫珠、白茅根、蒲黃、苧麻根、血余炭。三七等,可在辨病、辨證基礎上選用。2.西藥止血劑:如維生素E、葉酸。止血環(huán)酸、EACA等。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