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葛根解肌湯、柴胡解肌湯
    

  



  

    處方來源
    《傷寒六書》卷三!" />
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國方劑數據庫 > 正文:柴葛解肌湯功效主治藥物組成
    

柴葛解肌湯

別名
葛根解肌湯、柴胡解肌湯
處方來源
傷寒六書》卷三。
藥物組成
柴胡、干葛、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
加減
本經無汗,惡寒甚者,去黃芩,加麻黃,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蘇葉
功效
解肌清熱。辛涼解肌,兼清里熱。
主治
三陽合病,頭痛發(fā)熱,心煩不眠,惡寒無汗,嗌干耳聾,眼眶痛,衄血,脈浮洪而緊,F(xiàn)用于外感熱病、沙門氏菌屬感染、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等。
制備方法
用法用量
水2鐘,加生3片,大棗2枚,槌法用石膏末1錢,煎之熱服。
用藥禁忌
臨床應用
①陽明伏暑《徐渡漁醫(yī)案》:陽明伏暑,經府交病,表熱里泄,脈弦細數,五日。予柴葛解肌湯。②沙門氏菌屬感染《云南中醫(yī)雜志》(1984;4:28):喬某,男,7個月。發(fā)熱咳嗽,喉中痰鳴,咽赤,全身灼熱,體溫39℃-40℃。白細胞9700/mm3,分葉核45%,淋巴42%,嗜酸性0。西醫(yī)診斷為沙門氏菌屬感染,諸抗菌素用后癥不減。精神不振,面赤氣粗,煩躁不寧,咳嗽痰鳴,身灼無汗,口干咽赤,時而嘔逆,小便短少。舌紅苔膩,指紋紫黑。投本方2劑,加生姜1小片。當晚體溫降至37.5℃,其它癥狀緩減,2劑后體溫正常,諸癥消失,僅見精神欠佳,口唇干燥。投益氣養(yǎng)陰之劑調理之。2劑后愈。③外感熱病《湖北中醫(yī)雜志》(1983;2:25):萬某某,男,發(fā)熱、微惡風寒4天,伴頭痛流涕,周身關節(jié)酸痛,曾用抗生素,退熱鎮(zhèn)痛劑治療無效。診見體溫38.4℃,大汗出,咳嗽,咯痰白色,口渴欲飲,苔淡黃舌干,脈浮數。胸透提示Ⅲ型肺結核(增殖期)。時值炎夏,病由外感溫熱時邪所致,治宜清熱解肌。擬柴葛解肌湯化裁:粉葛、柴胡、二花、石膏各30g,羌活、白芍、黃芩各18g,前胡、桔梗各15g,白芷12g,進1劑,諸證平息。④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新中醫(yī)》(1986;9:29):夏某某,男,9歲,1984年7月16日就診。發(fā)熱7天,初起微惡風寒,繼則發(fā)熱漸增,汗出不解,體溫39-40.5℃,頭痛神煩,鼻干口渴,舌紅少津,苔薄黃,脈浮洪數。白細胞7600/mm3,中性65%淋巴35%,肺部X線檢查未見異常,肥達氏反應結果正常。診斷為病毒性上感,靜滴紅霉素、氫化考的松等藥,體溫不降。辨證為寒郁化熱,內傳陽明,故從陽明經治,用柴葛解肌湯加減:柴胡、黃芩、知母各10g,葛根12g,生石膏50g,羌活、白芷各7.5g,薄荷、甘草各5g。連服2劑,體溫平復,諸癥悉除。
藥理作用
各家論述
①《醫(yī)方集解》:此足太陽、陽明藥也。寒邪在經,羌活散太陽之邪(用此以代麻黃),芷、葛散陽明之邪,柴胡散少陽之邪;寒將為熱,故以黃芩、石膏、桔梗清之(三藥并泄肺熱),以芍藥、甘草和之也。②《刪補名醫(yī)方論》:葛根、白芷解陽明正病之邪;羌活解太陽不盡之邪;柴胡解少陽初入之邪;佐膏、芩治諸經熱,而專意在清陽明;佐芍藥斂諸散藥而不令過汗;桔梗載諸藥上行三陽;甘草和諸藥通調表里。③《成方便讀》:以柴胡解少陽之表,葛根、白芷解陽明之表,羌活解太陽之表,如是則表邪無容足之地矣。然表邪盛者,必內郁而為熱,熱則必傷陰,故以石膏、黃芩清其熱,芍藥、甘草護其陰,桔梗能升能降,可導可宣,使內外不留余蘊耳。用姜、棗者,亦不過借其和營衛(wèi),致津液,通表里,而邪去正安也。④《方劑學》:方用葛根、柴胡解肌退熱為主藥;羌活、白芷解表邪,并宣痹痛,黃芩、石膏清泄里熱,四藥均以為輔;白芍、甘草酸甘化陰,和營泄熱,桔梗宣利肺氣,以助疏泄邪氣,生姜、大棗調和營衛(wèi),并以和中,五藥均以為佐;甘草又兼調和諸藥,是以為使。諸藥寒溫并用,辛涼為主,共成辛涼解肌、兼清里熱之功。
備注
葛根解肌湯(《古今醫(yī)鑒》卷三)、柴胡解肌湯(《回春》卷二)。
...
評論加載中...
網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經論書籍: 《經絡全書》 《四圣心源》 《內經評文》 《靈樞懸解》 《素問懸解》 更多>>
傷寒金匱: 《傷寒說意》 《傷寒心法要訣》 《傷寒懸解》 《傷寒尋源》 《傷寒醫(yī)訣串解》 更多>>
診治書籍: 《脈訣刊誤》 《脈訣乳! 《脈理求真》 《脈確》 《脈象統(tǒng)類》 更多>>
本草書籍: 《本草崇原》 《本草從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經》 《本草綱目》 更多>>
方言書籍: 《洪氏集驗方》 《華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經》 《急救便方》 更多>>
內科書籍: 《中國醫(yī)籍考》 《中風論》 《重訂靈蘭要覽》 《重訂廣溫熱論》 《止園醫(yī)話》 更多>>
婦科書籍: 《產寶》 《產鑒》 《婦科秘方》 《婦科秘書》 《婦科問答》 更多>>
兒科書籍: 《保嬰撮要》 《保幼新編》 《慈幼便覽》 《慈幼新書》 《達生編》 更多>>
外科書籍: 《金瘡秘傳禁方》 《救傷秘旨》 《立齋外科發(fā)揮》 《傷科補要》 《傷科大成》 更多>>
五官書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條辨》 《包氏喉證家寶》 《喉科秘訣》 《喉科指掌》 更多>>
針灸書籍: 《針經指南》 《針灸大全》 《針灸甲乙經》 《針灸聚英》 《針灸神書》 更多>>
醫(yī)論書籍: 《思考中醫(yī)》 《四圣懸樞》 《塘醫(yī)話》 《推求師意》 《外經微言》 更多>>
醫(yī)案書籍: 《馬培之醫(yī)案》 《奇癥匯》 《三家醫(yī)案合刻》 《邵蘭蓀醫(yī)案》 《孫文垣醫(yī)案》 更多>>
綜合書籍: 《急救廣生集》 《景岳全書》 《明醫(yī)雜著》 《明醫(yī)指掌》 《儒門事親》 更多>>
養(yǎng)生書籍: 《食療方》 《壽世傳真》 《壽世青編》 《心醫(yī)集》 《服食導餌》 更多>>
其它書籍: 《本草問答》 《瘋門全書》 《厘正按摩要術》 《醫(yī)暇卮言》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更多>>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