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yī)家篩選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是一個嚴謹而科學的組合,每一種脈象都有一定針對性,其診斷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種脈象的脈形規(guī)范和實際意義被埋沒或被誤解,都會影響對脈象的診察,甚至影響脈診的適用范圍和診斷作用。因此,二十六種脈象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偏廢,必須熟煉掌握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技術(shù)。
在診療實踐中,一般是以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及其相兼脈概括臨床錯綜復雜的脈象變化。因此,必須弄清每一種脈名是診察寸口脈哪一方面的變化。否則,對脈象的診察就缺乏依據(jù)。比如,滑澀二脈都是診察脈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確這一點,對滑澀二脈的診察就沒針對性。再如動脈,其實際意義是診察非竇性心律的脈形,若不明確這一點,對動脈所主病證的分析很容易與其實際意義相悖。特別是代脈和革脈,由于近代脈書誤解了這兩種脈象的實際意義,對其所主病證的分析已離題太遠。這些實例說明,必須弄清每一種脈名是診察寸口脈哪一方面的變化,才能充分體現(xiàn)脈診的診斷作用。
脈的變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脈體的大小、脈的長短、頻率、脈位、節(jié)律、氣勢、張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緩程度等。錯綜復雜的脈象,主要是這些方面發(fā)生變化。古代醫(yī)家篩選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就是針對這些方面的變化。其中,由一種條件構(gòu)成的脈象,針對一個方面的變化。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條件構(gòu)成的脈象,針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方面的變化。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再加相兼脈,基本上概括了對脈象進行診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對錯綜復雜的脈象進行診察,必須掌握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方法,這是診脈的入門技術(shù)。最簡便的方法是:根據(jù)每一種脈象的構(gòu)成條件和脈形規(guī)范,熟識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分別涉及寸口脈哪些方面的變化。然后,按脈象的構(gòu)成條件對寸口脈相關(guān)方面的變化逐一進行診察。對初學者來說,這是簡便易學的診脈方法。
1,察至數(shù)
在察至數(shù)的過程中,主要辨別遲脈和數(shù)脈。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脈動四、至之間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遲脈。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數(shù)脈。
2,察脈位
在察脈位的過程中,主要辨別浮脈、沉脈和伏脈。具體方法是:先將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將所用指力看成是“總指力”。然后,再用相應指力診察脈位。凡所用指力小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觸及寸口脈,都是浮脈。凡所用指力大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觸及寸口脈,都是沉脈。不浮不沉之脈,所用指力相當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與“五分之三”之間。若用“總指力”不能觸及脈體,需大于“總指力”才能觸及者,則是伏脈。
3,察脈體大小
在察脈體大小的過程中,主要辨別洪脈和細脈。其具體方法是:按寸口脈劃分“五部”的理論,寸口脈不論居于何部,其脈體以充盈本部為正常。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凡比正常脈體“大”者,都是洪脈。凡比正常脈體“小”者,都是細脈。這是獨取寸口脈法的特殊規(guī)定,雖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導意義,可靈活掌握。
4,察脈體長短
在察脈體長短的過程中,主要辨別長脈和短脈。其具體方法是:按劃分“三關(guān)”的理論,寸口脈的長短以“一寸九分”為正常。在這種理論指導下,若寸口脈超過“一寸九分”,寸、尺兩端過于本位,則為長脈。若寸口脈達不到“一寸九分”,寸、尺兩端不及本位,則為短脈。這也是獨取寸口脈法的特殊規(guī)定,雖有一定指導意義,但可靈活掌握。
5,察脈體張力或彈性
在察脈體張力或彈性的過程中,主要辨別弦脈、緊脈和緩脈。其具體方法是:若只是脈體張力增強,按之如弓弦狀,為弦脈。若脈體“緊張”或“拘急”,按之“左右彈人手”或如“切繩狀”,為緊脈。若脈體“舒緩”或“緩縱”,按之有脈體“張力”或“彈性”低下的指感特征,為緩脈。
6,察脈律
在察脈律的過程中,主要辨別結(jié)、動、促三種脈象。結(jié)脈的辨別比較簡單,凡脈有間歇即是結(jié)脈。若數(shù)脈而有間歇則是促脈。動脈是非竇性心律的脈形,在實際表現(xiàn)時比較復雜,可根據(jù)正常竇性心律脈形的基本特點進行辨別。
7,察脈的流利程度
在察脈的流利程度的過程中,主要辨別滑脈和澀脈。具體方法是:觸及脈體時,先將指目按在脈的脊部,細心體察脈管內(nèi)血液運行的流利程度,若脈管內(nèi)的血液運行滑利,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則為滑脈。若運行艱澀,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則為澀脈。
脈的流利程度沒有具體指標,可結(jié)合脈的形體變化綜合體會。因此,必須加強基本功練習,多根據(jù)正常脈象體察正常脈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澀二脈的脈形特點和指感特征。
8,察脈的圓斂程度和脈管與周圍組織的界限
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辨別散脈。散脈有生理性散脈和病理性散脈之分。生理性散脈是脈體“大”而表現(xiàn)出的“散漫”之象,但脈體圓斂,無其他不適。病理性散脈的脈形是:脈體不圓斂、過度散漫或形體過度寬泛,甚至脈管與周圍組織的界限模糊不清。
9,察脈的力度
在察力度的過程中,主要辨別脈的有力無力。一般說,這是對主要脈象進行詳細診察的附加條件。因此,對每一種脈象的診察,都需要進一步診察脈的有力無力。如,數(shù)脈有力、數(shù)脈無力、沉脈有力、沉而無力等。
10,察特殊脈形
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辨別比較特殊的脈形或二十六種常用脈象不能概括的脈形。古代醫(yī)家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芤脈即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脈形。其脈形特點是“中央空、兩邊實”。除芤脈以外,古文獻記載了很多特殊脈形,如:釜沸脈、解索脈、
雀啄脈、麻促脈、蝦游脈、魚翔脈、屋漏脈、彈石脈、轉(zhuǎn)豆脈、偃刀脈等。這些脈形雖然少見,但可預示異乎尋常的病變,對提供特殊診斷依據(jù),及時判測病情,確有一定意義。所以,不應棄而不用。
11,察復合脈或相兼脈
復合脈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構(gòu)成條件復合而成的脈象,因有固定專名,稱為復合脈。相兼脈兩種或兩種以上脈象相兼,沒有固定專名,故稱相兼脈。比如,浮脈和數(shù)脈相兼,稱為脈浮數(shù);沉脈和弦脈相兼,稱為脈沉弦;這都是相兼脈。
需要在察復合脈或相兼脈過程中辨別的常用脈象主要是微脈、濡脈、弱脈、虛脈、實脈、促脈等,除此之外,若兩種或兩種以上脈象相兼,都是相兼脈。如,脈浮數(shù)、脈沉數(shù)、脈弦滑、脈遲緩等。對這一類脈象的診察,可根據(jù)每一種脈象的構(gòu)成條件,按相關(guān)方面的變化逐一辨別。凡復雜脈象,都在這一過程詳細診察。
12,察脈的更代
察脈的更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診察脈象變化是否符合季節(jié)脈或體質(zhì)脈的變化規(guī)律,二是診察由一種脈象更代為另一種脈象是否符合正常規(guī)律。因此,必須掌握正常脈象的變化規(guī)律,才能診察脈的更代。
古代醫(yī)家診脈,脈的更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脈書誤解了代脈的實際意義,誤將代脈認為是“脈來一止,止有定數(shù),良久復來”的脈象,因此,察脈的更代被忽視了。現(xiàn)已證實:代脈的實際意義并不是“脈來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數(shù)”或“良久復來”,而是專指脈的更代,這是對脈象變化進行診察和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
察脈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節(jié)脈和體質(zhì)脈的變化規(guī)律,若脈的更代不符合季節(jié)脈或體質(zhì)脈的變化規(guī)律,表明脈的更代不正常,這對辨別脈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發(fā)展轉(zhuǎn)歸具有重要意義。比如,按季節(jié)脈的變化規(guī)律,春季之脈應顯弦象,秋季之脈應顯浮象。若春季其脈不弦,秋季其脈不浮,說明脈的更代不正常,這對分析脈象的變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義。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脈應顯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脈不滑而澀,說明脈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養(yǎng)。又如《脈經(jīng)》說:“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其脈代絕者死!边@些實例說明,察脈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3,察革脈
察革脈主要是診察在疾病過程中脈象的變化和轉(zhuǎn)變,這是古代醫(yī)家對脈象進行診察和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后人誤解了革脈的實際意義,使其診斷作用未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據(jù)考證,古代醫(yī)家診脈,既診察脈的更代,又診察脈象在疾病過程中的變化和轉(zhuǎn)變。這兩個方面的診察,既可診斷脈象變化是否主病,又可診斷脈象變化與病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還可診斷疾病的發(fā)展變化及其轉(zhuǎn)歸。后世脈書誤解了革脈的實際意義,是脈診的重大損失。應該提倡按病變規(guī)律診察和分析脈象的變化和轉(zhuǎn)變。這是充分發(fā)揮脈診診斷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絕不可忽視。
14,察獨
在察獨過程中,主要診察脈象在某一“部”或某一“關(guān)”出現(xiàn)的異常變化,這是診察病脈的具體方法之一。如《素問.三部九候論》說:“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這是根據(jù)發(fā)生“獨變”的脈象辨別病脈。后世醫(yī)家繼承和發(fā)揚了這種辨別病脈的方法,將“察獨”作為發(fā)現(xiàn)病脈或辨別病脈的主要手段。這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方法,深受后世醫(yī)家推崇,如張景岳說:“此獨字,即醫(yī)中精一之義,診家綱領(lǐng)莫切于此!
古代醫(yī)家積累了很多“察獨”的具體方法,其一是從脈的形象變化入手,以一部之脈的形象異于其余各部為獨。如《診家樞要》說:“一部之內(nèi),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薄夺t(yī)原》說:“六脈之中,有一脈獨乖者,即當于獨乖之一脈求之!边@是因某一部脈的形象變化異于其余各部,故為“獨變”,“獨”則為病脈。其二是從脈在各部的顯現(xiàn)入手,以脈體獨顯于某部為“獨”。如《脈理求真》曰:“有以五臟五脈各應互見,而六部六脈偏見一臟之脈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獨名也。”以上兩種方法,是根據(jù)脈體的顯現(xiàn)部位和脈體的形象變化“察獨”,確有一定診斷意義。張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察獨,其曰:“獨之為義,有部位之獨也,有臟氣之獨也,有脈體之獨也。部位之獨,謂諸部無恙,惟此稍乖,乖處藏邪,此其獨也。臟氣之獨者,不得以部位為拘也,如諸見洪者,皆是心脈;諸見弦者,皆是肝脈;肺之浮,脾之緩,腎之石,五臟之中各有五脈,五脈互見,獨乖者病,乖而強者,即本臟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臟之不足,此臟氣之獨也。脈體之獨者,如經(jīng)所云:獨小者病,獨大者病!憋@然,張景岳對察獨的方法又有所創(chuàng)新。
總之,察獨是對脈象進行診察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首先要掌握正常脈象的普遍規(guī)律和不同體質(zhì)的脈象特點,在同中求異,在常中求變。這種方法,若能運用自如,不失為診察病脈的捷徑。
15,察胃、根、神
古代醫(yī)家認為,胃、根、神是脈的三要素,是正常脈象必須具備的三個方面。因此,察脈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察胃根神的具體方法,非常復雜,且因字數(shù)太多,請大家參見其他脈書,具體內(nèi)容沒太大出入。故從略。
以上是對脈象進行診察的十五個方面,從診察這些方面的變化入手,首先掌握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方法,然后,循序漸進,觸類旁通,抓關(guān)鍵,識要領(lǐng),逐漸積累診察復雜脈象的經(jīng)驗,再圖精益求精。
-----------好貼好貼,經(jīng)過分類,這樣更容易理解了
-----------非常感謝.學習了.
-----------謝謝,學習了。
-----------好文章,謝樓主
-----------其實脈不是這樣的,更不要去找什么胃根神,人的精氣神,是在消除病邪后精氣神自然會體現(xiàn)的,就由于
傷寒理論辨證中說的辨證氣血和津液,是同一種錯誤,二十六種脈象也不是什么病的病脈都能體現(xiàn)的,比如虛長脈是腎衰竭,網(wǎng)狀脈是
肺結(jié)核的病脈,點脈浮點是結(jié)石病脈,沉點就是癌病脈,伏點是骨質(zhì)增生的脈,外越脈是陽氣外瀉的脈,這些頻湖脈里都沒有的,真正的切脈一定要分清主病和主病的層次,傳導,脈的形狀,一個人的病脈最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病脈,看那主病先上浮就先治那個,所以只要真正認識了切脈辨證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書上寫的與實際切脈辨證相差甚遠,中醫(yī)是理論,辨證,用藥的平衡,就會發(fā)現(xiàn)病邪進人體傳導的路徑,和用藥的正確性了,
-----------看得出zhangjiang先生是切脈高手,以后多交流。
也希望先生能在論壇多發(fā)些好文章,以供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