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散陣
    

景岳全書:散陣

一柴胡飲:一為水數(shù),從寒散也。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fā)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chǎn)后經(jīng)后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nèi)兼火者,須從涼散,宜此主之。柴胡(二、三錢) 黃芩(一錢半) 芍藥(二錢) 生地(一錢半) 陳皮(一錢半) 甘…

柴胡飲:一為水數(shù),從寒散也。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fā)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chǎn)后經(jīng)后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nèi)兼火者,須從涼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黃芩(一錢半) 芍藥(二錢) 生地(一錢半) 陳皮(一錢半) 甘草(八分)水一鐘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內(nèi)熱甚者,加連翹一、二錢隨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風一錢佐之;如邪結(jié)在胸而痞滿者,去生地,加枳實一、二錢;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錢;熱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二柴胡飲:二為火數(shù),從溫散也。凡遇四時外感,或其人元氣充實,臟氣素平無火,或時逢寒勝之令,本無內(nèi)熱等證者,皆不宜妄用涼藥,以致寒滯不散,則為害非淺,宜此主之。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細辛(一、二錢) 濃樸(一錢半)www.med126.com(三、五、七片) 柴胡(一錢半,或二、三錢) 甘草(八分)水一鐘半,煎七、八分,溫服。如邪盛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風、紫蘇之屬,擇而用之;如頭痛不止者,加川芎一、二錢;如多濕者,加蒼術(shù);如陰寒氣勝,必加麻黃一、二錢,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三柴胡飲:三為木數(shù),從肝經(jīng)血分也。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jīng)血少,而偶感風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后產(chǎn)后感冒,有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芍藥(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 生姜(三、五片) 當歸(二錢。溏泄者,易以熟地)水一鐘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微寒咳嘔者,加半夏一、二錢。

四柴胡飲:四為金數(shù),從氣分也。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饑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shù)微細,正不勝邪等證,必須培助元氣,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顧根本,未有不元氣先敗者,察之,慎之!柴胡(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生姜(三、五、七片) 當歸(二、三錢,瀉者少用) 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酌而用之)水二鐘,煎七、八分,溫服。如胸膈滯悶者,加陳皮一錢。

五柴胡飲:五為土數(shù),從脾胃也。脾土為五臟之本,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與四柴胡飲相表里,但四柴胡飲止調(diào)氣分,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寒邪,尤切于時用者也m.quanxiangyun.cn/zhuyuan/,神效不可盡述。凡傷寒瘧疾痘瘡,皆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錢)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白術(shù)(二、三錢) 芍藥(錢半,炒用)炙甘草(一錢) 陳皮(酌用,或不必用)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熱服。寒勝無火者,減芍藥,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一、二錢,或再加桂枝一、二錢則更妙;脾滯者,減白術(shù);氣虛者,加人參隨宜;腰痛者,加杜仲;頭痛者,加川芎;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一錢。

正柴胡飲:凡外感風寒,發(fā)熱惡寒,頭疼身痛, 瘧初起等證,凡血氣平和,宜從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二、三錢) 防風(一錢) 陳皮(一錢半) 芍藥(二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五片)水一鐘半,煎七、八分,熱服。如頭痛者,加川芎一錢;如熱而兼渴者,加葛根一、二錢;如嘔惡者,加半夏一錢五分;如濕勝者,加蒼術(shù)一錢;如胸腹有微滯者,加濃樸一錢;如寒氣勝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黃一、二、三錢,去浮沫服之,或蘇葉亦可。

麻桂飲:治傷寒瘟疫陰暑瘧疾,凡陰寒氣勝而邪有不能散者,非此不可。無論諸經(jīng)四季,凡有是證,即宜是藥,勿謂夏月不可用也。不必濃蓋,但取津津微汗透徹為度。此實麻黃桂枝二湯之變方,而其神效則大有超出二方者,不可不為細察。

官桂(一、二錢) 當歸(三、四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隨宜用,或不用亦可) 麻黃(二、三錢)水一鐘半,加生姜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時服。若陰氣不足者,加熟地黃三、五錢;若三陽并病者,加柴胡二、三錢;若元氣大虛,陰邪難解者,當以大溫中飲更迭為用。

大溫中飲:凡患陽虛傷寒,及一切四時勞倦寒疫陰暑之氣,身雖熾熱,時猶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披覆蓋,或喜熱湯,或兼嘔惡泄瀉,但六脈無力,肩背怯寒,邪氣不能外達等證,此元陽大虛,正不勝邪之候。若非峻補托散,則寒邪日深,必致不救,溫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服后畏寒悉除,覺有躁熱,乃陽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以素稟薄弱之輩,或感陰邪時疫,發(fā)熱困倦,雖未見如前陰證,而熱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時,即速用此飲,連進二、三服,無不隨藥隨愈,真神劑也。此方宜與理陰煎、麻桂飲相參用。

熟地(三、五、七錢) 冬白術(shù)(三、五錢) 當歸(三、五錢,如泄瀉者,不宜用,或以山藥代之) 人參(二、三錢,甚者一兩,或不用亦可) 炙甘草(一錢) 柴胡(二、三、四錢) 麻黃(一、二、三錢) 肉桂(一、二錢) 干姜(炒熟,一、二錢,或用煨生姜三、五、七片亦可)水二鐘,煎七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取微汗。如氣虛,加黃 二、三錢;如寒甚陽虛者,加制附子一、二錢;頭痛,加川芎或白芷、細辛;陽虛氣陷,加升麻;如肚腹泄瀉,宜少減柴胡,加防風、細辛亦可。嘗見傷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溫散,如麻黃、桂枝等湯是也;亦知補氣而散,如小柴胡之屬是也。至若陽根于陰,汗化于液,從補血而散,而云騰致雨之妙,則仲景猶所未及,故予制此方,乃邪從營解第一義也,其功難悉,所當深察。

柴陳煎:傷風兼寒,咳嗽發(fā)熱,痞滿多痰等證。

柴胡(二、三錢)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五、七片)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勝者,加細辛七、八分;如風勝氣滯者,加蘇葉一錢五分;如冬月寒甚者,加麻黃一錢五分;氣逆多嗽者,加杏仁一錢;痞滿氣滯者,加白芥子五、七分。

柴芩煎:治傷寒表邪未解,外內(nèi)俱熱,瀉痢煩渴喜冷,氣壯脈滑數(shù)者,宜此主之。及瘧痢并行,內(nèi)熱去血,兼表邪發(fā)黃等證。

柴胡(二、三錢) 黃芩 梔子 澤瀉 木通(各二錢) 枳殼(一錢五分)水二鐘,煎八分,溫服。如瘧痢并行,鮮血純血者,加芍藥二錢,甘草一錢;如濕勝氣陷者,加防風一錢。

柴苓飲:治風濕發(fā)黃,發(fā)熱身痛,脈緊,表里俱病,小水不利,中寒泄瀉等證。

柴胡(二、三錢) 豬苓 茯苓 澤瀉(各二錢) 白術(shù)(二、三錢) 肉桂(一、二、三錢)水一鐘半,煎服。如寒邪勝者,加生姜三、五片;如汗出熱不退者,加芍藥一、二錢。

柴胡白虎煎:治陽明溫熱,表邪不解等證。

柴胡(二錢) 石膏(三錢) 黃芩(二錢) 麥冬(二錢) 細甘草(七分)水一鐘半,加竹葉二十片,煎服。

歸葛飲:治陽明溫暑時證,大熱大渴,津液枯涸,陰虛不能作汗等證。

當歸(三、五錢) 干葛(二、三錢)水二鐘,煎一鐘,以冷水浸涼,徐徐服之,得汗即解。

柴葛煎:方在因陣十八。

治瘟毒表里俱熱。

秘傳走馬通圣散:治傷寒陰邪初感等證。此方宜用于倉卒之時,其有質(zhì)強而寒甚者俱可用。

麻黃 炙甘草(各一兩) 雄黃(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下,即汗;蚣哟ㄜ憾X。

秘傳白犀丹:發(fā)散外感瘟疫毒等證。

犀角 麻黃(去節(jié)) 山茨菇 玄明粉 血竭 甘草(各一錢) 雄黃(八分)

上共為末,用老姜汁拌丸,如棗核大,外以紅棗去核,將藥填入棗內(nèi),用薄紙裹十五層,入砂鍋內(nèi)炒令煙盡為度,取出去棗肉,每藥一錢,入冰片一分,麝香半分,研極細,瓷罐收貯。用時以角簪蘸麻油粘藥點眼大角。輕者只點眼角,重者仍用些須吹鼻,男先左,女先右,吹點皆同。如病甚者,先吹鼻,后點眼。點后蜷足坐起,用被齊項暖蓋半炷香時,自當汗出邪解。如汗不得出,或汗不下達至腰者不治。

又一制法,將前藥用姜汁拌作二丸,以烏金紙兩層包定,外搗紅棗肉如泥,包藥外約半指濃,曬干,入砂鍋內(nèi),再覆以砂盆,用鹽泥固縫,但留一小孔以候煙色,乃上下加炭火,先文后武,待五色煙盡,取出去棗肉,每 過藥一錢,止加冰片二分,不用麝香。忌生冷、面食、魚腥、七情。

上藥,凡傷寒瘟疫,及小兒痘毒壅閉,癰毒,吼喘,及陰毒冷氣攻心,或婦人吹乳,或眼目腫痛,鼻壅閉塞,并皆治之。

歸柴飲:治營虛不能作汗,及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者,此神方也。如大便多溏者,以冬術(shù)代當歸亦佳。

當歸(一兩) 柴胡(五錢) 炙甘草(八分)水一鐘半,煎服。或加生姜三、五片;蚣雨惼ひ诲X;蚣尤藚。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