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溶血反應是補體參與的抗體致敏紅細胞的溶解反應。參與反應的成分有3種:①紅細胞,一般用綿羊紅細胞(SRBC);②抗紅細胞抗體,也稱溶血素,多為家兔抗SRBC的抗血清;③補體。
溶血反應的直接用途是測定總補體活性或溶血素的效價;也可利用溶血系統(tǒng)作為指示劑,檢測另一反應系統(tǒng)的抗原或抗體,即補體結(jié)合試驗。
(一)補體
檢測血清補體水平或補體活性時需要從受檢者采血及分離血清。做補體結(jié)合試驗時多采用豚鼠血清作為www.med126.com實驗用補體的來源。因為補體在體外極易衰變,所以檢測補體活性的血清標本和作為補體試劑的血清必須新鮮。
受檢者一般做靜脈采血,在動物可做心臟采血。血清分離后應及時使用,最好在當日用完。必須保存時采用小量分裝的辦法,置-70℃下可保存數(shù)月,避免反復凍融。凍干制品可長期保存,但其活性都不同程度地比新鮮血清降低。
以豚鼠血清作補體來源時,應考慮到個體差異。為了確保血清中補體的有效活性,必須取3只以上豚鼠的血清混合后使用。
(二)綿羊紅細胞
從綿羊頸靜脈無菌采血,抽出血液后立即小心地注入放有玻璃珠的無菌干燥三角燒瓶中,充分旋搖15~20min,以除去纖維蛋白。也可將羊血與等量或2倍量的Alsever血液保存液混合,既有抗凝作用,又適于儲存;分裝后置4℃,可使用3周。
實驗前,取適量抗凝血,加入8~10倍的生理鹽水,輕輕混勻后2000r/min離心5min;棄上清,沉淀的紅細胞用生理鹽水再洗一次,這時上清為無色澄清,如顯紅色說明有溶血現(xiàn)象,應更換新鮮羊血;第三次用緩沖液洗滌,棄上清,取壓積紅細胞用緩沖液配制SRBC懸液,使用濃度一般為2%~5%。為使紅細胞濃度標準化,可吸取少量紅細胞懸液,中入20~30倍的稀釋液中,在542nm波長比濁,以吸光度為標準調(diào)整紅細胞濃度。
(三)溶血素
溶血素即抗綿羊紅細胞抗體,多是以綿羊紅細胞免疫家兔而得到兔抗血清。一般沒有必要進一步提純抗體,但在試驗前需先進行加熱56℃30min或60℃3min以滅活補體。
由于補體溶血試驗及補體結(jié)合試驗均是比較精密的試驗,其結(jié)果與溶血素的效價有關,所以試驗需要滴定溶血素效價;在制備抗血清的過程中,于動物采血前和分離抗血清后也需要滴定溶血素效價。
1.溶血素稀釋稀釋溶血素時,要先對效價有個大概的估計,以便確定稀釋度的范圍。動物采血前滴定時稀釋范圍要稍大些,實驗前的滴定便以原先的記錄作為參考(溶血素的效價多在數(shù)千單位以上)。溶血素稀釋一般不采用連續(xù)倍比稀釋法,因為稀釋到最后時跨度太大,不容易確定單位。為了便于操作,現(xiàn)舉例按表14-1配制不同稀釋度的溶血素。
表14-1不同濃度溶血素的配制
最終稀釋度 | 緩沖液(ml) | 所加溶血素 | |
稀釋度 | 體積(ml) | ||
1:1000 | 1.8 | 1:100 | 0.2 |
1:2000 | 0.2 | 1:1000 | 0.2 |
1:3000 | 0.4 | 1:1000 | 0.2 |
1:4000 | 0.2 | 1:2000 | 0.2 |
1:5000 | 0.8 | 1:1000 | 0.2 |
1:6000 | 0.2 | 1:3000 | 0.2 |
1:8000 | 0.2 | 1:4000 | 0.2 |
1:10000 | 0.2 | 1:5000 | 0.2 |
2.效價滴定將稀釋好的溶血素及其他試劑按表14-2所示逐步加入到各試管中,放置37℃水浴,不要蓋上水浴箱的蓋子,以免蓋子上冷凝的水蒸氣滴入試管內(nèi)引起非補體性溶血。30min后取出觀察結(jié)果。
表14-2溶血素的滴定
管號 | 溶血素稀釋度 | 試管內(nèi)加的各種試劑材料 | 結(jié)果 | |||
溶血素(ml) | 1:60稀釋補體(ml) | 緩沖液(ml) | 20%羊紅細胞(ml) | |||
1 | 1:1000 | 0.1 | 0.2 | 0.2 | 0.1 | 全溶 |
2 | 1:2000 | 0.1 | 0.2 | 0.2 | 0.1 | 全溶 |
3 | 1:3000 | 0.1 | 0.2 | 0.2 | 0.1 | 全溶 |
4 | 1:4000 | 0.1 | 0.2 | 0.2 | 0.m.quanxiangyun.cn/wszg/1 | 全溶 |
5 | 1:5000 | 0.1 | 0.2 | 0.2 | 0.1 | 大部分 |
6 | 1:6000 | 0.1 | 0.2 | 0.2 | 0.1 | 微溶 |
7 | 1:8000 | 0.1 | 0.2 | 0.2 | 0.1 | 不溶 |
8 | 1:10000 | 0.1 | 0.2 | 0.2 | 0.1 | 不溶 |
9 | (對照) | - | - | 0.5 | 0.1 | 不溶 |
溫育反應后,完全溶血的試管內(nèi)液體紅色透明,放置一段時間后管底無細胞沉淀,離心后可見少許細胞碎渣。不溶血的管內(nèi)液體渾濁;放置后可見紅細胞沉淀,上清無色透明。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溶血介于兩者的中間變化態(tài)。
按照以上標準,以產(chǎn)生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釋管為最大有效反應管,以該管的溶血素稀釋倍數(shù)為溶血素產(chǎn)效價。例如表14-2中的溶血素效價應為1:4000;在1:4000稀釋的情況下,反應液中所含溶血素的的量為1U/ml。
做補體活性測定或補體結(jié)合試驗時,一般使用2U/ml溶血素(在本例做1:2000稀釋),與SRBC懸液等體積混合。
(四)稀釋緩沖液
磷酸緩沖液或巴比妥緩沖液等均可用于溶血試驗,pH值應調(diào)至7.2~7.4之間。另加入適量氯化鈉以保持等滲,并適當?shù)丶尤胍恍┾}離子和鎂離子,這是補體活化所不可缺少的。有的配方還加入0.1%的明膠以使蛋白溶液穩(wěn)定;加入0.01%NaN3可以防腐,利于較長時間保存。
(一)CH50試驗原理
補體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細胞作用,這種活性很容易通過溶血反應進行檢測。在一個適當?shù)、穩(wěn)定的反應系統(tǒng)中,溶血反應對補體的劑量依賴呈一個特殊的S形曲線(圖14-1)。
圖14-1溶血程度與補體含量的關系
從圖14-1可以看出,在輕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時,補體量的變化不能使溶血程度有顯著改變,速溶血對補體量的變化不敏感。但在半溶血(50%溶血)上下時曲線最陡,即使補體含量僅有較小變動時,溶血程度也會發(fā)生較大的改變,也就是說對補體量的變化非常敏感。故采用50%溶血作為終點指標要比100%溶血敏感得多,這一方法稱為補體50%溶血(complementhemolysis50%),簡稱為CH50。
(二)CH50試驗方法
取新鮮血清標本進行試驗。按表14-3的要求在各管中加入試劑和反應物,一起放37℃水浴箱中溫育30min。
做CH50試驗時,應同時配制50%溶血的標準管。取2%SRBC懸液0.5ml,加2.0蒸餾水,使SRBC全部溶解;再加入2.0ml1.8%NaC1溶液校正為等滲溶液;最后加入2%SRBC懸液0.5ml,即成為50%溶血狀態(tài);混勻后取該懸液2.5ml,隨試管一起進行溫育,便是50%溶血標準管。
表14-3總補體溶血活性測定
試管號碼 | 1:20稀釋血清(ml) | 巴比妥緩沖液(ml) | 2U溶血素(ml) | 2%羊紅細胞(ml) |
1 | 0.10 | 1.40 | 0.5 | 0.5 |
2 | 0.15 | 1.35 | 0.5 | 0.5 |
3 | 0.20 | 1.30 | 0.5 | 0.5 |
4 | 0.25 | 1.25 | 0.5 | 0.5 |
5 | 0.30 | 1.20 | 0.5 | 0.5 |
6 | 0.35 | 1.15 | 0.5 | 0.5 |
7 | 0.40 | 1.10 | 0.5 | 0.5 |
8 | 0.45 | 1.05 | 0.5 | 0.5 |
9 | 0.50 | 1.00 | 0.5 | 0.5 |
10 | 0.00 | 1.50 | 0.5 | 0.5 |
溫育后將所有試管2500r/min離心5min,通過觀察比較,選擇溶血程度與標準管相近的兩管在分光光度計上分別讀取吸光度,以最接近標準管的那一管定為最高有效反應管,取其稀釋倍數(shù)代入下列公式,求得CH50的測定值(單位U)。
每毫升血清總補體活性(單位)=×稀釋倍數(shù)
用CH50法測定總補體溶血活性時,所測得的值與反應體積成反比例關系,上例采用的液體總量為2.5ml,測得的總補體活性的參考范圍為50~100U/ml。
(三)臨床意義
CH50法主要檢測的是補體經(jīng)典途徑的溶血活性,所反映的主要是補體9種成分的綜合水平。如果測定值過低或者完全無活性,首先考慮補體缺陷,可分別檢測C4、C2、C3和C5等成分的血清含量;嚴重肝病時血漿蛋白合成能力受損,營養(yǎng)不良時蛋白合成原料不足,這些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血清補體水平下降。
在患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病時,血清補體水平隨病情發(fā)生變化。疾病活動期補體活化過度,血清補體水平下降;病情穩(wěn)定后補體水平又反應性增高。另外,補體各成分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時可有特征性的表現(xiàn)(詳見第二十五章),因此補體檢測?勺鳛樽陨砻庖卟≡\斷或是否有疾病活動的參考指標。
細菌感染、特別是革蘭陰性細菌感染時,常因補體旁路途徑的活化過度引起血清補體水平降低。心肌梗塞、甲狀腺炎、大葉性肺炎、糖尿病、妊娠等情況下血清補體水平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