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多異病狀如癇,莫作真搐一例看,
家秘幼科皆有法,非人勿示泄心傳。
天瘹似癇:天瘹者。壯熱驚悸,眼自翻騰,手足搐掣,或哭或笑,容怒無常,甚者爪甲皆青紫之狀,此肝病也,但不睡臥耳。宜解利風邪則愈,釣藤散主之。
鉤藤、白茯苓,各五分。大黃(包煨)二分半。防風、朱砂、蟬蛻、羌活、獨活、青皮、甘草,各三分。
又方用:釣藤、人參、犀角屑,各五分。炙甘草、天麻、全蝎,各二分半。為末,薄荷湯調(diào)服。
內(nèi)瘹似癇:內(nèi)瘹者,腹痛多啼,唇黑囊腫,傴僂反張,眼內(nèi)有紅的斑黑者也,此肝病也,但不昏困耳,乃受寒氣所致。先是內(nèi)臟抽掣,極病狂叫,則泄瀉縮腳,腸痛而啼。內(nèi)瘹一過,外證抽掣又來,內(nèi)外交攻,極難調(diào)理,須分內(nèi)外用藥治之。內(nèi)瘹甚者,宜乳香膏主之。
乳香,五分。沉香,一錢。
為極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用石菖蒲、釣藤煎湯下。
又方,木香丸
沒藥、茴香、木香(炒),各等分。釣藤、同上、全蝎、乳香、各半分。
先研乳香,另放,后研上m.quanxiangyun.cn/yaoshi/諸藥為末,取蒜少許,研和勻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丸,酒下。
按此二萬,治內(nèi)瘹之要藥也,內(nèi)瘹甚者,宜鉤藤丸主之。
鉤藤、白茯苓各五分。天麻、防風、朱砂(飛)、蟬蛻、羌活、獨活、青皮、炙甘草各二分半。
除朱砂另研,余為末,水煎,調(diào)朱砂末服。
按:天瘹內(nèi)瘹二證,百日內(nèi)小兒多有之。此二者,皆肝之病也。蓋厥陽肝經(jīng),內(nèi)行于小腸,外行于背,故外感傷風,熱則為天瘹,內(nèi)傷寒冷,則為內(nèi)瘹。故曰:天瘹者陽也,內(nèi)瘹者陰也。
病有盤腸腹痛似內(nèi)瘹者,乃小腸氣痛也。亦令腹痛作啼,傴僂腰曲,于痛多啼,額上有汗,此小腸為冷氣所搏然耳。宜用和平溫氣之劑,川楝子散主之。眼內(nèi)無紅筋黑斑,囊不腫者:
木香、小茴香(鹽炒、去鹽),各一錢。川楝肉,二錢。用巴豆二粒炒,去豆共末,酒調(diào)服。
客忤似癇:小兒神氣怯弱,外邪客氣,獸馬異物,暴觸而忤之。其候口吐青黃白沬,水谷鮮雜,面色變異,喘急腹痛,反側(cè)瘈疭,狀似驚癇,脈來弦急而數(shù)。視其口中懸壅,在左右若有小腫核,即以竹針刺潰,或以指甲摘破治之。當辟邪正氣,散驚安神,久延則難為力也。古方作客忤及中惡者,急作醋炭,服蘇臺丸。此方治客忤、中惡之要藥也。
全按:客忤者,謂客邪之氣忤其兒之正氣也。論其所忤,不但外邪之氣與人物之氣自鼻而入,乃外因之客忤也,聞見之驚,自心而生,乃內(nèi)因之客忤也。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小兒神氣既虛,故易動耳。邪有微甚,治有輕重,幼科混同論之,所謂辨之未辨者矣。夫癇則病發(fā)而困,忤則病發(fā)而醒,此似癇而非癇也。若發(fā)而困,亦真癇矣。予特表而出之。按手指三關紋,經(jīng)曰:脈候若深青,情知四足驚,赤因水火得,紅色是人驚。此洞客忤者,以此辨。
養(yǎng)小兒之法,詳見前卷育嬰四要中。凡小兒客忤中惡諸病,皆父母及抱養(yǎng)者之過也;蛞蛏诉h來忤者,或因六畜忤者,或因戲冷水忤者,皆外生者也。人物之氣,自鼻而入 上沖巔預。經(jīng)曰:五氣入鼻,藏于心肺。肺主皮毛,心主血脈,頂巔之上,諸陽之所會也,邪中之即病矣。宜用沐體法、涂囟法治其外,吹鼻法搐之,內(nèi)服對證之藥,以扶正氣為主,正氣勝則邪氣自退也(并用釀乳湯)。
病時睡不醒,醒而喜睡者,忤之微也。宜發(fā)散惺惺散。
人參、白術、白茯苓、炙甘草、桔梗、天花粉各等分,細辛,減半。一方加防風、川芎各等分水煎,薄荷葉引,微汗妙。
治體法:治客忤中惡自利諸證,有邪者當宜浴之。
川穹、蒼術、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分。長流水煎,去渣,向無風處浴之,浴后睡片時。
涂囟法:治客忤白虎證。伏龍肝散。
壯心、黃土,一錢。雄黃,五分。麝香,少許。棗肉和丸,捏作餅子,如錢樣,四圍出囟一分,囟門上安餅,取艾作小炷,灸三壯。
搐鼻法:《一名救苦散》治傷風寒,頭目不清并容忤。
川芎、藿香、藜蘆,各三錢。玄胡索、牡丹皮、朱砂(飛),各—錢。
為極細末,少許吹鼻,得嚏,則邪氣出矣。如病時,客忤癥悉具者,此忤之甚也。宜表里發(fā)散,攝生飲、安神驚氣丸主之。
攝生飲:治一切卒中。大小科同。
南里(包煨)、木香、半夏(泡),各一錢半。北細辛、生蒼術①、石菖蒲、甘草,各一錢。為未,每用生姜同水煎,調(diào)驚氣丸服。
驚氣丸:治驚憂積氣,又受風邪,發(fā)則牙關緊急,誕潮昏塞,團則精神如癡,又可治癇。
木香、白僵蠶、白花蛇肉(酒洗,焙)、橘紅(去白)、天麻、麻黃(去根節(jié))、錢花粉,各半兩。全蝎二錢半。蘇子一兩。膽星半兩。朱砂(飛),二錢半。腦麝少許,另入。
此許學土方也。蜜托,芡實大,每服一丸。
癇用薄荷金銀湯下。
①生瘡術:原作“生花術”,據(jù)忠信堂本改。
以上治外中客忤之法。
如抱兒騎馬,或父母騎馬遠歸,未及換衣熏衣即抱其兒,或戲抱兒在馬鞍上坐得病者,此名馬客忤,或聞馬嘶著驚者,取馬尾燒煙熏兒面,頻熏以醒為度。
如見生人、異扮人,或六畜跳躍異者,或鬼神惡狀者,或迅雷擊鼓、一切大聲使兒成客忤者,此內(nèi)生之病也。宜安神去痰,不爾,病根日深,但見聞原忤之例即發(fā),此成癇矣。抱龍丸主之。
水銀,二兩。鉛,一兩五錢。溶化入水銀制死。以柳枝燒成珠,又入朱砂末、乳香末各一兩在內(nèi),乘熱用柳木槌擂勻,為丸芡實丸大,每一丸,空心井花水下,服后令睡,不可驚動;蜃餍⊥璺嗝睢4隋X氏五色丸加減也。
如見平常慣熟之人,喜啖之果,玩戲之物,有所不得,則忤其意,但見神昏不食,即其病也。宜順意,更與之,及服安神之劑,沉香妨主之。
人參,五分。白術、陳皮(去白)、枳殼(麩)、桔梗、青礞石、硝煅(金色),各一兩。炙甘草、沉香各五分。朱砂(飛),一錢。黃連,一錢半。
小兒客忤者,吾以為父母之過:有所喜者,乃戲而奪之,則怒而哭矣;有所畏者,乃戲而嚇之,則想而驚矣。夫失所喜者,思則傷脾;遇所畏者,驚則傷心。因循而成癇,誰之過哉?
中惡似癇:此客忤之甚者,乃小兒危惡癥也。其候因初中惡毒,心腹刺痛,膠皮青黑不能啼息,悶亂欲死。古方治此先用皂角末吹鼻①,急服蘇合香丸。全按:中惡與尸厥同,但腹不鳴,心腹俱暖也。此有二證,幼科未辨。有中惡毒之氣,自鼻而入,心肺受之,故忽然倒地,四肢厥冷,兩手握拳,不能喘息也。有中惡毒之物,自口而入,腸胃受之,故心腹刺痛,腹皮青黑,悶亂欲死者。先用霹靂散搐鼻,分醒進藥,仍以殺鬼丸房內(nèi)燒之,以熏百鬼惡氣。
①吹鼻:原作“治鼻”,據(jù)忠信堂本改。
霹靂散:治卒惡死者。
牙皂,三分。細辛、川穹、白芷,各五錢。羊躑躅花,一分半。雄黃,二分。麝香,少許。
并末,每用少許,燈心三寸長,蘸點鼻內(nèi),噴嚏為驗。
殺鬼丸:雄、雌黃各二兩。牯羊骨;㈩^骨,②各一兩。龍骨,鱉甲。鯪鯉甲,刺猬皮,各三兩。樗雞,十五枚,無,即以芫青五枚代之。川芎,白蒺藜,鬼臼,禹余糧,東門上雄雞頭一枚,用蠟二十兩為丸,梧子大。門口房內(nèi)燒之,男左女右臂上帶一丸,可辟百鬼。如中惡毒之氣即死者,宜返魂湯主之。即仲景麻黃湯也。
麻黃(去根節(jié)),三錢。杏仁(去皮尖),七個。炙甘草,一錢。
水一盞,煎半盞,分開細服。
②頭字下原脫”骨”,據(jù)忠信堂本補。
如中惡毒之物卒死者,宜雄黃解毒丸主之。方見驚風。
又方通治中毒,用降真香、白膠香、沉香、虎頭骨、鬼臼、龍膽草、人參、白茯苓、雄黃,各五錢。麝香一錢。
煉蜜丸,芡實大,乳香湯下,或令兒佩帶一丸,即燒臥房妙。
兒忽大叫一聲而悶絕者,亦中惡例,不治。
白虎似癇:白虎者,流年白虎神,太歲后五位,是所占之方,不可犯也。小兒變蒸未滿者,乳母無知,抱兒向其方頑戲,更觸犯之,使兒不精爽,兩目視物不轉(zhuǎn),手如數(shù)物,此客忤之輕者也。宜用浴作法,更以殺鬼丸房內(nèi)燒之,使兒聞其煙,又取伏龍肝,搗醋和丸球大,摩兒頭及五心,效。鄉(xiāng)俗婦人以雞子一枚遍身摩之,送糞地埋之,亦禳法也。
邪崇似癇:汗濯兒衣,不可夜露,恐為睢鳥落羽所污,染觸兒身,未有不為癇者,其后,面色變異①,見人羞怕。宜常用前浴體法,房中燒殺鬼丸,又以囊盛一丸,掛兒背上,男左女右。宜辟邪丸主之。
人參、白茯苓、炙甘草、使君子肉、夜明砂、干蟾(灰),各一錢。沉香,五分。雄黃(飛)、朱砂(飛),各一錢。黃連,一錢五分。麝香,少許。
豬膽汁和粟米糊為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一丸至三十五丸,米飲下。
①變異:原作“變不常”,據(jù)忠信堂本改。
馬脾風似癇:小兒肺脹喘溺,胸高氣逆,兩脅扇動,鼻張悶亂,嗽喝聲嗄,痰涎潮塞,俗謂之馬脾風者,宜雄黃奪命散主之。
為末,三歲者,服二錢,溫水調(diào)服。
涎多者,加輕粉少許方見《丹溪附余》。
蟲痛似癇:小兒本怯,致胃虛冷,則蟲痛而心痛,口中沫及涎水出,發(fā)痛有時,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宜木香化蟲丸主之。
檳榔,一錢。木香、鶴虱、貫仲、錫灰、干漆(炒盡煙)、使君子肉,各五分。輕粉,二錢。巴豆肉、雷丸,各二錢半。
飛羅面作糊為丸,五更米飲下。
痓痙似癇:其癥項背強直,腰身反m.quanxiangyun.cn/kuaiji/張,搖頭掣手瘈疭,噤口不語,發(fā)熱腹痛,鎮(zhèn)目不醒,病在足太陽經(jīng)。其候有二:如面紅眼赤,牙緊手張,痰涎壅甚。昏憒煩渴,小便赤澀,先譫語而發(fā)者,此剛痙也,宜小柴胡加大黃湯方見前。如大便滑泄,不渴不語,手足先冷而發(fā)者,此柔痓也,宜理中加桂枝湯主之。理中湯加桂技、白芍,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