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腦膜瘤(神經(jīng)外科)起源于蛛網(wǎng)膜內皮細胞。常見,占顱內腫瘤16%,僅次于膠質瘤?砂l(fā)生于任何年齡,中年人好發(fā),女稍多于男。好發(fā)部位為:幕上89%,幕下11%;大腦凸面、矢狀竇及鐮旁多見,其次為顱底,腦室內較少。多屬良性,惡性或惡性變占1-2%。多為實質性,有包膜,血運豐富;腫瘤常較大、較深,與一些重要血管、神經(jīng)相鄰,使處理困難。臨床表現(xiàn)以慢性進行性顱內壓增高癥為主,可出現(xiàn)局源癥狀。由于麻醉、手術設備與技巧的顯著進步,腦膜瘤治療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由于腫瘤性質與解剖特征,某些腦膜瘤處理仍屬難題。有待早診早治。晚期死于腦疝。
癥狀表現(xiàn):
1.具有顱內占位病變的共同表現(xiàn):如進行性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癥狀。2.多先有刺激癥狀(如癲癇等),繼之出現(xiàn)麻痹癥狀(如癱瘓等)。3.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腫瘤雖大,但癥狀輕。4.不同部位腫瘤有不同表現(xiàn):大腦凸面、矢狀竇及鐮旁腦膜瘤可有癲癇、精神異常、肢體力弱、失語等癥。顱底腦膜瘤(蝶骨嵴、鞍結節(jié)、橋小腦角、斜坡等),具有相應的定位癥狀。而腦室系統(tǒng)腦膜瘤則主要表現(xiàn)為顱內高壓癥。
診斷依據(jù):
1.病程長,發(fā)病慢,慢性進行性頭痛,精神異常,局限性癲癇;逐步可出現(xiàn)定位癥狀。2.后期可出現(xiàn)明顯的顱內壓增高癥狀及各部位腦膜瘤的典型定位體征。3.頭部CT:病變呈均勻高或較高密度,邊界清,基底寬,增強掃描腫瘤像更明顯,腦室系統(tǒng)受壓。頭部MRI:大多數(shù)腦膜瘤為低信號(T1加權)和高、等信號(T2加權),注射Gd-DTPA造影劑后信號均勻提高;腫瘤與腦組織間有一低信號環(huán)或帶;伴瘤周水腫,清晰顯示腫瘤與血管、靜脈竇的關系。4.血管造影:除正常血管移位外,一般可見腫瘤“染色”影像,不僅能定位,而且能定性。
治療: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是腦膜瘤的主要治療方法。2.立體定向放射治療(γ-刀,X-刀):適用于中線區(qū)、顱底的小腫瘤,手術風險大,顱內壓不高者。3.血管內介入治療:選擇性插管置入腫瘤供血動脈,注入各種栓子或性激素拮抗劑,以減少腫瘤供血,促進腫瘤壞死,抑制腫瘤增大。
用藥原則 1.藥物對腫瘤無直接作用。2.糾正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為主藥,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3.注意電解質與體液平衡,術中補充失血。4.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和抗癲癇藥;使用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物促進腦細胞康復。5.對癥治療。
預防常識:
腦膜瘤是良性腫瘤,由于生長緩慢,早期很難發(fā)現(xiàn),首發(fā)癥狀依然是頭痛。故慢性頭痛者要警惕腦膜瘤的發(fā)生,頭部CT或MRI可確診,早診早治效果好;疾≌咧委熞e極,藥物對腫瘤無效,手術切除腫瘤是最好方法,必須找?漆t(yī)生診治,切勿輕信流言。極少病例:如中線或顱底小腫瘤,手術風險大,可采用γ-刀治療,但其費用高,療效不肯定。血管內介入治療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