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invasion of lung by pathogenic warm factor |
拚音 | WENXIEXIFEI |
別名 | 中醫(yī):風溫病,西醫(yī):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支氣管炎,麻疹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中醫(yī)病證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
中醫(yī)釋名 | 本證為臨床常見證,系風熱病邪侵襲人體肺經(jīng)所致。感邪較輕者,多偏重于衛(wèi)表,為肺衛(wèi)功能失宣,感邪較重,或素體正氣不足者,多偏重于里,為邪熱內(nèi)壅于肺。 |
西醫(yī)病因 |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本證為臨床常見證,系風熱病邪侵襲人體肺經(jīng)所致。感邪較輕者,多偏重于衛(wèi)表,為肺衛(wèi)功能失宣,感邪較重,或素體正氣不足者,多偏重于里,為邪熱內(nèi)壅于肺。屬衛(wèi)氣營血辨證中的衛(wèi)分或衛(wèi)氣同病證。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發(fā)熱,微惡風寒,或發(fā)熱而不惡寒,無汗或少汗,頭痛、咳嗽,吐白痰或黃粘痰.口渴或煩渴喜飲,胸悶胸痛,苔薄白或苔黃,舌紅,脈數(shù)。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
中醫(yī)治療 | 治療法則: 辛涼解表,宣肺泄熱。 施治方法: (一)內(nèi)服方藥 l.基本方藥:(1)銀翹散: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桔梗10克、薄荷8克、竹葉10克、荊芥10克、淡豆鼓10克、牛蒡子12克、生甘草6克、鮮蘆根30克。本方適宜于風溫初起,偏于衛(wèi)表,發(fā)熱惡寒明顯者。(2)桑菊飲:杏仁10克、連翹12克、薄荷8克、桑葉10克、菊花8克、桔梗8克、生甘草6克、葦根15克。本方適宜于風溫初起,偏于衛(wèi)表,而見咳嗽明顯者。以上方藥,水適量,煎取汁200~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1~2劑。(煎至香氣大出即可服,切勿過煎)。(3)麻杏石甘湯:麻黃10克(去節(jié))、杏仁10克(去皮尖,碾細)、炙甘草6克、生石膏12克。本方適宜于風溫表證已罷,邪熱偏里,內(nèi)壅于肺者。上方以水適量,先煎石膏、麻黃,去沫后入它藥,取汁200~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l~2劑。 2.加減變化:若惡寒已罷,而煩渴,咳喘不甚,苔薄白者,方(1)去荊芥、豆鼓;若兼挾溫毒而見項腫咽痛者,方(1)、(2)中可加入馬勃、玄參各12克、土牛膝10克、射干12克;若兼鼻衄者,方(1)~(3)中均可酌情加入茅根12克、魚腥草12克:便泄者,方(1)中加葛根12克、黃芩10克;衛(wèi)氣同病而氣粗喘者,方(1)、(2)中可加入生石膏12克、知母10克;口渴甚者,方(1)~(3)中均可加入天花粉12克、玉竹10克;兼熱甚津傷而小便短赤者,方(1)~(3)中加入麥冬12克、知母12克、黃芩6克;痰多、咳嗽胸悶者,方(1)~(3)中可加入瓜蔞皮12克、貝母10克、郁金10克;若熱毒熾盛者,各方中可加入大青葉12克、蒲公英10克、魚腥草15克。 (二)飲食療法 (1)荊芥粥:荊芥10克、薄荷8克、豆豉10克、粳米l00克。先將三藥加水煎拂五分鐘,取汁;另將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同煮為稀粥食用。 (2)貝母蒸梨:貝母末3克、杏仁3克、法半夏末l克,大梨一個。先將梨去核,放入諸藥末,加冰糖適量,水少許,裝入碗中,隔湯重溫,至糖溶化即可食用。 施治要點: (一)本證偏于衛(wèi)表者,常易與風寒性質(zhì)的太陽表證相混,臨床上應認真鑒別,以免誤用麻、桂等辛溫之品,而致溫邪化火化燥、重傷陰津、使病情加重。 (二)本證若見表郁較甚者,可酌情少量使用蘇葉、白芷等品,但表郁一解,即應中止使用。 (三)本證治療,應以輕清透解為原則,切不可一見發(fā)熱,就濫用苦寒之品,以免遏伏病邪不易外解,且防損傷胃氣。 (四)臨床上某些疾病初起雖亦可見本證中之衛(wèi)表者,但其實質(zhì)為熱閉于里,應予鑒別。若單純使用辛涼解表方,則有藥輕不能勝邪之弊,故應表里同清,或重在清里,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而延誤病情。 |
中藥 | |
針灸 | 取大椎、合谷、風池、足三里等災,均用瀉法、強刺激,不留針,每日1~2次。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
護理 | 1.本證宜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病人宜多飲水,臥床休息。 2.在流行期間,應盡量減少到公共場所去。若有流行趨勢的單位,可用藥物進行預防,常用藥物有:貫眾10克、板藍根12克、大青葉12克、葛根10克、生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3天;蛴檬炒邹谷揪邮。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