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嗽氣急胸滿者,表散之;咳嗽發(fā)熱者,和解之;咳而胸膈隱痛,唾涎腥臭者,宜排膿;喘急恍惚痰盛者,宜平肺;唾膿,脈短澀者,宜補(bǔ)之。
一男子喘咳,脈緊數(shù),以小青龍湯一劑,表證已解。更以葶藶大棗湯,喘止。乃以桔梗湯而愈。
一男子咳嗽氣急,胸膈脹滿,睡臥不安。以葶藶散,二服稍愈,更以桔梗湯而瘥。
一男子咳嗽,項強(qiáng)氣促,脈浮而緊。以參蘇飲,二劑少愈,更m.quanxiangyun.cn/wszg/以桔梗湯,四劑而痊。
一男子咳嗽,兩脅脹滿,咽干口燥,咳唾腥臭。以桔梗湯,四劑而唾膿;以排膿散,數(shù)服而止,乃以補(bǔ)陰托里之劑而瘳。
一男子咳而膿不止,脈不退,諸藥不應(yīng),甚危。用拓黃丸,一服稍愈,再服頓退,數(shù)服而痊。
一婦人唾膿,五心煩熱,口干胸悶。以四順散,三劑少止;以排膿散,數(shù)服而安。
一男子因勞咳嗽不止,項強(qiáng)而痛,脈微緊而數(shù),此肺癰也。尚未成膿,余欲用托里益氣藥,
若肺氣虛,則腠理不密,皮毛不澤。肺受傷,則皮毛錯縱。故患肺癰、肺痿、腸癰者,必致皮
邪不能解,多因腠理不密,而邪復(fù)入也。專用發(fā)表,則腠理愈虛,邪愈易入,反為敗癥矣。
宜診其脈,邪在表者,止當(dāng)和解而實(shí)腠理。乘虛復(fù)入者,亦當(dāng)和解,兼實(shí)腠理,故用托里益氣之藥。若小便赤澀,為肺熱所傳;短少為肺氣虛。蓋肺為母,腎為子,母虛不能生子故也。亦有小便頻數(shù)者,亦為肺虛不能約制耳。
一男子面白神勞,咳而胸膈隱痛,其脈滑數(shù)。余以為肺癰,欲用桔梗湯。不信,仍服表藥,
里藥數(shù)劑而愈。大抵勞傷血?dú),則腠理不密,風(fēng)邪乘肺,風(fēng)熱相搏,蘊(yùn)結(jié)不散,必致喘嗽。
若誤汗下過度,則津液重亡,遂成斯證。若寸脈數(shù)而虛者,為肺痿;數(shù)而實(shí)者,為肺癰。脈微緊而數(shù)者,未有膿也;緊長而數(shù)者,已有膿也。唾膿自止,脈短而面白者,易治;膿不止,脈洪大,而面色赤者,不治。使其治早可救,膿成則無及矣!督饏T》方∶論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得之,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彼下藥快利,重亡津液,故寸自脈數(shù),其人燥咳,胸中隱隱時痛,脈反滑數(shù),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shù)虛者,為肺痿;數(shù)實(shí)者,為肺癰。
一童子氣稟不足,患肺癰,唾膿腥臭,皮毛枯槁,脈浮,按之澀,更無力,用鐘乳粉湯治之。
一男子患之,形證皆同,惟咽喉時或作癢,痰多脅痛,難于睡臥。用紫菀茸湯治之,并愈。
一弱人咳膿,日晡發(fā)熱,夜間盜汗,脈浮數(shù)而緊。用人參五味子湯,數(shù)劑頓退,以紫菀茸湯,月余而痊。
一男子腎氣素弱,咳唾痰涎,小便赤色,服腎氣丸而愈。
一仆年逾三十,嗽久不愈,氣壅不利,睡臥不寧,咯吐膿血,甚虛可畏,其主已棄矣。
余以
散性澀而不用,何以得愈?
一男子患肺痿,咳嗽喘急,吐痰腥臭,胸滿咽干,脈洪數(shù)。用人參平肺散六劑,及飲童子小
肺痿肺癰,發(fā)熱口渴者,尤效。
一婦人患肺痿咳嗽,吐痰腥臭,日晡發(fā)熱,脈數(shù)無力。用地骨皮散治之,熱止;更用人參養(yǎng)肺湯,月余而安。
一男子咳嗽喘急,發(fā)熱煩躁,面赤咽痛,脈洪大。用黃連解毒湯,二劑少退,更以梔子湯,四劑而安。
一 婦咳而無痰咽痛,日晡發(fā)熱,脈浮數(shù)。先以甘桔湯少愈,后以地骨皮散而熱退;更以腎氣丸及八珍湯加柴胡、地骨皮、牡丹皮而愈。丹溪云∶咳而無痰者,此系火郁之證,及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開之,下用補(bǔ)陰降火之劑,不已,則成勞嗽,此證不得志者多有之。又《原病式》曰∶人瘦者,腠理疏通而多汗,血液衰少而為燥,故為勞嗽之疾也。
一男子年前病肺癰,后又患咳嗽,頭眩唾沫,飲食少思,小便頻數(shù)。服解散化痰藥,不應(yīng)。
尚未成癰耳。投以加味理中湯四劑,諸證已退大半,更用鐘乳粉湯而安。河間曰∶《金匱》云∶肺痿屬熱,如咳,又肺癟聲啞,聲嘶咯血,此屬陰虛熱甚然也。本論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用炙
補(bǔ)陰虛火熱不同,是皆宜分治,故肺痿又有寒熱之異也。
附方
青龍湯 治肺經(jīng)受寒,咳嗽喘急。
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半) 干姜(炮) 細(xì)辛 麻黃(去節(jié)) 肉桂 芍藥 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二兩,搗炒) 每服五錢,水一鐘,姜二片,煎七分,食后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肺癰胸膈脹滿,上氣喘急,或身面浮腫,鼻塞聲重。
葶藶炒令黃色,研末,每服三錢,用水二鐘,棗十枚,煎八分,去棗入藥,煎七分,食后服。
升麻湯 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口吐膿腥臭。
川升麻 苦梗(炒) 薏苡仁 地榆 黃芩(炒) 赤芍藥(炒) 牡丹皮(去心) 生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遠(yuǎn)服。
參蘇飲 治感冒風(fēng)邪,咳嗽,涕唾稠粘,或發(fā)熱頭痛,或頭目不清,胸膈不利。
木香 蘇葉 葛根(姜制) 前胡 半夏(湯泡七次) 人參 茯苓(各七分) 枳殼(麩炒)
桔
一莖。
桔梗湯 治咳而胸滿隱痛,兩 腫滿,咽干口燥,煩悶多渴,時出濁唾腥臭。
桔梗(炒) 貝母(去心) 當(dāng)歸(酒浸) 栝蔞仁 枳殼(麩炒) 薏苡仁(微炒) 桑白皮(炒)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杏仁(各五分) 作一劑,水一鐘半,生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燃百藥煎;熱加黃芩;大便不利,加煨大黃少許;小便澀甚,加木通、車前子;煩躁加白茅根;咳而痛甚,加人參、白芷。
排膿散 治肺癰吐膿后,宜服此排膿補(bǔ)肺。
嫩黃 (鹽水拌炒) 白芷 五味子(研炒) 人參(各等分) 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食后,蜜湯調(diào)下。
四順散 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貝母(去心) 紫菀(去苗) 桔梗(炒,各錢半) 甘草(七分)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遠(yuǎn)服。如咳嗽加杏仁。亦可為末,白湯調(diào)服。
如圣柘黃丸 治肺癰咳而腥臭,或唾膿瘀。不問膿成否,并效。肺家雖有方,惟此方功效甚捷,不可忽之。
柘黃(一兩,為末) 百齒霜(即梳垢,三錢) 用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柘黃,乃柘樹所生者,其色黃,狀靈芝,江南最多,北方鮮有。
葶藶散 治過食煎爆,或飲酒過度,致肺壅喘不臥,及肺癰濁唾腥臭。
甜葶藶 桔梗(炒) 栝蔞仁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炙) 葛根(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作一劑,水一鐘半,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鐘乳粉散 治肺氣虛久嗽,皮毛枯槁,唾血腥臭,或喘之不已。
鐘乳粉( 煉熟) 桑白皮(蜜炙) 紫蘇 麥門冬(去心,各五分) 作一劑,水一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六分,食后服。
紫菀茸湯 治飲食過度,或煎爆傷肺,咳嗽咽干,吐痰唾血,喘急脅痛,不得安紫菀茸(去苗,一錢) 犀角(鎊末) 甘草(炙) 人參(各五分) 桑葉(用經(jīng)霜者) 款冬花
作一劑,水一鐘半,生姜三片,煎八分,入犀角末,食后服。
人參五味子湯 治氣血勞傷,咳膿,或咯血,寒熱往來,夜出虛汗,羸瘦困乏,一切虛損之證并治。
人參 五味子(酒炒) 前胡 桔梗(炒) 白術(shù)(炒) 白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 熟地黃(
枳殼(去穣炒) 柴胡(各七分) 作一劑,水一鐘半,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寧肺散(一名寧神散) 治久嗽漸咯膿血,胸膈不利,咳嗽痰盛,坐臥不安,語言不出。
烏梅(八錢) 罌粟殼(二斤,去斤蜜炙) 為末,每服二錢,煎烏梅湯調(diào)下,不拘時。
寧肺湯 治榮衛(wèi)俱虛,發(fā)熱自汗,或喘急咳嗽唾膿。
人參 當(dāng)歸 白術(shù)(炒) 川芎 熟地黃(制如前) 白芍藥 五味子(搗炒) 麥門冬(去心)
分,食后服。
知母茯苓湯 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茯苓 黃芩(炒,各二錢) 甘草(炙) 知母(炒) 五味子(搗炒) 人參 桔梗 薄荷半夏
一劑,水二鐘,姜三片,煎一鐘m.quanxiangyun.cn/wsj/,食后服。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人參 陳皮(去白)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搗
,食后服。
人參養(yǎng)肺湯 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后熱,并聲颯者。
人參 五味子(搗炒) 貝母(去心) 柴胡(各四分) 桔梗(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甘草
劑,水一鐘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梔子仁湯 治肺痿發(fā)熱潮熱,或發(fā)狂煩躁,面赤咽痛。
梔子仁 赤芍藥 大青葉 知母(炒,各七分) 黃芩(炒) 石膏( ) 杏仁(去皮尖炒)升麻(各一錢半) 柴胡(二錢) 甘草(一錢) 豆豉(百粒) 作一劑,水一鐘,煎八分,食遠(yuǎn)
黃連解毒湯(方見瘡瘍作嘔門)
甘桔湯 治肺氣壅熱,胸膈不利,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甘草 苦梗(各五錢) 作一劑,水一鐘半,煎八分,食遠(yuǎn)服。
地骨皮散 治骨蒸潮熱,自汗,咳吐腥穢稠痰。
人參 地骨皮 柴胡 黃 生地黃(各一錢半) 白茯苓 知母(炒) 石膏( 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遠(yuǎn)服。
腎氣丸 治腎氣素虛,不交于心,津液不降,敗濁為痰,致咳逆。
干山藥(四兩) 吳茱萸(去核,四兩,酒洗) 澤瀉(蒸) 牡丹皮(白者佳) 白茯苓(各三兩)
,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湯送下,鹽湯溫酒皆可。
八珍湯(方見潰瘍發(fā)熱門)
加味理中湯 治肺胃俱寒,發(fā)熱不已。
甘草(炙) 半夏(姜制) 茯苓 干姜(炮) 白術(shù)(炒) 橘紅 細(xì)辛 五味子(搗炒) 人參(各五分) 作一劑,水一鐘,煎六分,食遠(yuǎn)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