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本草綱目拾遺 卷十 蟲部 上課筆記
    

本草綱目拾遺 教程:卷十 蟲部

卷十 蟲部(四十種 附四種)雪蝦蟆憶舊游詩話∶巴里坤雪山中有之,醫(yī)家取作性命根源之藥,軍中人爭買之,一枚價至數(shù)十金,且不易得也。 朱退谷曾于吳門見之,云遍身有金線紋,其形絕似蝦蟆。性大熱,補(bǔ)命門,益丹田,能回已絕之陽,功兼參、附,火盛者不可服。內(nèi)造伏虎丹…

卷十 蟲部

(四十種 附四種)

蝦蟆

憶舊游詩話∶巴里坤雪山中有之,醫(yī)家取作性命根源之藥,軍中人爭買之,一枚價至數(shù)十金,且不易得也。 朱退谷曾于吳門見之,云遍身有金線紋,其形絕似蝦蟆。性大熱,補(bǔ)命門,益丹田,能回已絕之陽,功兼參、附,火盛者不可服。

內(nèi)造伏虎丹 秘方集腋∶興陽種子,強(qiáng)腎助神,用真川貝每四兩,須四制∶第一次用大附子一個,童便一湯碗蒸,切細(xì),干,燒酒三湯碗,韭菜汁三湯碗,同入砂鍋,將貝母煮干,去附子不用;第二次用雪蝦蟆一兩,無則以大蛤蚧一對代之,用石敲碎,亦用燒酒、韭汁各三碗,同貝母煮干,去蛤蚧不用;第三次用吳茱萸一兩,亦用酒、韭汁各三碗,用貝母煮干,去茱萸不用;第四次用公丁香五錢,亦用酒、韭汁各三碗,同貝母煮干,去丁香不用,制完,其貝母爛如泥,置石臼中舂,再入真阿芙蓉一錢,乳制蟾酥三錢,麝香五分,拌勻作條,焙干收貯,用時唾津磨搽。

雪里蝦蟆性熱微辛,壯陽卻冷,痿弱能興(藥性考)。

海參

閩小記云∶閩中海參色獨白,類撐以竹簽,大如掌,與膠州遼海所出異,味亦淡劣。入藥以產(chǎn)遼海者良,紅旗街出者更勝于綠旗街。有刺者名刺參,無刺者名光參,入藥用大而有刺者佳。一名海男子,有粳、糯二種,而黑膩者尤佳。人以腎為海,此種生北海咸水中,色又黑,以滋腎水,求其類也。 百草鏡云∶南海泥涂亦產(chǎn)海參,色黃而大,無刺,肉亦硬,不中食品,土人名曰海瓜皮,言其如瓜皮之粗韌也。以其充庖 豬肉食,可健脾。入滋補(bǔ)陰分藥,必須用遼東產(chǎn)者,亦可熬膏作膠用。 藥鑒∶海參出盛京奉天等處者第一,色黑肉糯多刺,名遼參刺參;出廣海者名廣參,色黃;出福建者皮白肉粳,糙濃無刺,名肥皂參;光參出浙江寧波者,大而軟無刺,名瓜皮參,品更劣矣。 關(guān)東韓子雅言∶海參生東海中,大小不一,體滑如蜒蝣,能伸縮,群居海底,游行迅疾。取參者用海狗油水,海水乃清見底,見有海參,即入水取之。此物沾人氣便不動,先以兩手探握,置頸兩傍,再取置肋下,次及兩腿胯下膝,皆可夾取,此物一沾人氣即不動,然后出水,以刀刳去腸胃,鍛石腌去腥涎,令體肉緊密,干之乃縮至寸許,其實生者大如瓜,長尺許也。若干者寸外,生時體更大可知。

蓬萊李金什言∶海參亦出登州海中,與遼東接壤,所產(chǎn)海參亦佳。彼土人言海參多伏海中大石上,水深不可見,取參者必用海狗油滴入水中,則有一暈散開,清澈見底,然后入水取之。每每遭鯊魚毒害,故其價亦不廉。其體生者身多滑涎,去腸胃以灰腌去腥涎,干之出售,每多灰咸氣也。 福山陳良翰云∶海參生北海者佳,為天下;其參潛伏海底,至二、三月東風(fēng)解凍時,多浮出水面,在海涂淺沙中孳乳,入水易取;然腹中出子后,惟有空皮,皮薄體松,味不甚美,價亦廉,識者賤之,名曰春皮。四五月則入大海深水抱石而處,取之稍難,體略肥濃;至伏月則潛伏海中極深處石底,或泥穴中,不易取,其質(zhì)肥濃,皮刺光澤,味最美,此為第一,名曰伏皮,價頗昂,入藥以此種為上。若秋冬時,則又蟄入海底不可得矣。 五雜俎∶海參遼東海濱有之,一名海男子,其狀如男子勢然,淡菜之對也,其性溫補(bǔ),足敵人參,故名曰海參。 藥性考∶海參遼產(chǎn)者佳,吳、浙、閩、粵者肥大無味。虛火燥結(jié),同木耳切爛,入豬大腸煮食。歌云∶海參咸寒,降火滋腎,通腸潤燥,除勞怯癥。遼產(chǎn)小佳,刺密脆硬,南產(chǎn)濃大,肉味稍遜。甘溫。食物宜忌∶味甘咸,補(bǔ)腎經(jīng),益精髓,消痰涎,攝小便,壯陽療痿,殺瘡蟲。生百脈血 臨安儒醫(yī)盛天然語予云∶曾往青山里視一婦人病,眼、鼻、口、耳、發(fā)根皆出血,下部亦然,其人已昏不知人。詢其夫得癥之由,數(shù)日前受驚而起。時天酷暑大旱,又中燥烈之氣,致血溢奔騰,上下散出,即不救矣,諸醫(yī)皆斂手無策。盛有叔曾于都中得一方,專治此癥,幸尚記憶。逐急喚人取山泉一桶,燒酒一斤,挾婦起坐,裸其小腿,先以燒酒淋之,俾酒從踝下即滴入水桶內(nèi);淋訖,然后將腿置水中一飯頃,其上下血即止,婦亦蘇,面色如粉;急叫人覓壯年乳婦,以乳哺之;再用海參半斤,切片焙為末,每次調(diào)服三錢,日三服。蓋海參能生百脈之血,若失血過多,必須以此補(bǔ)之,其生血之功,捷于于歸芍也。

治休息痢 宋春暉云∶余姚有孝子某,其父患休息痢,經(jīng)年垂危,孝子日走神廟,祈求醫(yī)藥,如是月余。一日,途遇老人,教以用海參,每日煎湯服,不數(shù)日,全愈。

治潰瘍生蛆 慈溪楊靜山云∶曾有人患破爛,內(nèi)生蟲蛆,累累千百計,治以殺蟲藥無效。

一老醫(yī)以海參片焙末敷之,蛆皆化黃水,然后以生肌膏貼之,愈。據(jù)言,凡一切金創(chuàng)及疽毒破爛,交暑內(nèi)潰生蛆,惟海參末可療。不藥良方∶夏月潰瘍生蛆,系陰濕所化,海參為末摻之,或皂礬飛過為末摻之,皆化為水。

隊隊

游宦余談∶隊隊形如壁虱,生有定偶,緬甸有之。夷婦有不得于夫者,飼于枕中,則其情自合,故不惜金珠以易。詹景鳳小辨∶同年蘇侍御民杰。按云南還,語予∶云南有小蟲,名曰隊隊,狀如虱,出必雌雄隨;人偶得之,以賣富貴家,價至四五金。富貴家貯以銀匣,置于枕頭內(nèi),則夫妻和好無反目,此則物氣之正人也。

入媚藥,治夫婦不和。

風(fēng)蛤

職方考∶閩邵武府出風(fēng)蛤,類蝦蟆。峨嵋峰麓之?dāng)?shù)村,每春初東南風(fēng)起,則此物滿床廚間,性溫暖,治風(fēng)及手足拘攣折傷。

飯蒼蠅

謝天士云∶蟲中各種俱入藥用,惟飯蒼蠅無用,故本草不載其主治。予精思十年,求其主治不可得。嘉慶庚申,偶在東江晤柴又升先生云∶昔在臺州患面疔,初起即麻木,癢幾入骨,不可忍。山中倉卒無藥,有教以用飯蠅七個、冰片一二厘,同研爛敷之,即不走黃。如言,果癢定,次日漸痊,旬日而愈。

束疔根,不走黃;涂瘡疤,即生發(fā)。

吳秀峰用以涂小兒,愈后脫疤不長發(fā),用此搗涂立生。

塞鼻,治拳毛倒睫(藥性考)。

粵志∶陽春有 蜂,嘗附橄欖樹而生,雖有首足,與木葉無別,須木葉凋落乃得之。土人以置篋笥,每遇蠱毒必鳴,鳴則自呼,又以其聲之清濁卜禍福,佩之辟蠱。

蜜蜂

綱目只用子,云入足陽明、太陰,而無用蜂者;赤水元珠有治瘰癧方用之,為補(bǔ)為后。

赤水元珠云∶蜜蜂同杏仁葉、蝙蝠、蛇蛻,治瘰癧神效。

苦蜜

出處州。劉基苦齋記∶匡山之巔,四面峭壁,風(fēng)從北來,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性之苦者,莫不布族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難,久則彌覺其甘。按∶綱目言蜜有黃連蜜,味苦,而知更有天成自然之苦蜜,故補(bǔ)之。

除積熱,已煩渴,解熱痢暑積,驅(qū)風(fēng),丸藥中用之,更佳。老人腸燥,以一盞和酒食,尤宜。

蜜虎

似蜂而大,首尖身園,狀如橄欖形;有兩翼,亦如蜂翅∶遍身生毛,花斑色;尾有短毫,鋪張如鵝尾;鼻上有須二根,喜入花心中,以須鉤取花蕊而出,其須能伸縮屈曲,如象鼻然以卷物,登州人呼古路哥子,安徽人呼為蜜虎,養(yǎng)蜜者最忌之。 臺灣府志∶蜂虎蟲屬,狀似燈蛾而大,頭有斑點,入蜜蜂窠則盡食其蜂。 汪杭葦言∶蜜虎多喜入鳳仙花叢中,散子于葉背,日久生小灰色蟲,如青蠖,體上有黑白斑暈,食其花葉長大;及老則下根底,變?yōu)橛,頭粗尾尖如海螄狀,作老黃色;久則蛹出為蛾,即成蜜虎;如此循環(huán),生生不已。

治咽喉腫痛生蛾 陳良翰云∶蜜虎登州最多,人捕得裝入布袋,懸掛檐下陰干,遇有咽喉腫痛或生單蛾、雙蛾,取一枚瓦上火焙去其周身絨毛,剪去頭足尾翅,再用火焙為末,加冰片少許,吹入喉中即愈,此神方也。又入壯藥用。

心痛 鞠子靜方∶用 嚕哥,即蜜虎,五六月飛行墻壁,山東甚多,取置竹筒中,此物難死,必待二十日,方干死在筒中,自能撲打,體上絨毛盡落,有患心痛者及腹痛者,瓦焙研末,酒服一二枚即止。諸城王遜亭云∶古路哥有雌雄,雄者身瘦小,雌者腹大,入藥用雄者,以線穿陰干,可合房術(shù)藥用。其老仆王三云∶此蟲山東極多,能食蜂,養(yǎng)蜂家最忌之。其蟲口中有黑絲,常卷,若入蜂窩,即吐直其絲以刺蜂,蜂即斃,然后食之。蓋蜂針在尾,而此蟲之針在首,想亦有毒。針在尾者陰,在首者陽,以陽克陰,故蜂為所刺,無不立斃。其蟲于初秋散子,在豆莢中,則為豆蟲,如青蠖狀,食豆;在黍穣上,則為朝天猴,如刺蝥狀,后黍葉自下食而上,最為莊田之患。然可食,莊人候日未出時,此蟲著露體重翅輕不能飛,易于撲取。人捕得,去其翅,群置瓦罐內(nèi),令其自相撲擲,其體上細(xì)毛自落,然后以油鹽椒炒食之,味勝蠶蛹。但其體上毛不可著人眼,著眼即損目。

蟾皮

此乃癩蝦蟆皮也,能拔大毒外出,又能回毒,攻效不可殫述。綱目蟾蜍條主治,皆全用,無單用其皮者,惟附方引孫真人千金方中治腸頭推出,用蟾皮一片,燒熏并敷,僅錄其些小功用,反遺其大者,故特著明補(bǔ)之。

貼大毒,能拔毒、收毒。 黃汝良行篋檢秘方載∶指頭紅腫生毒,用活蟾一只,生剝皮,將皮外面向患處包好,明日,其毒一齊拔出;或發(fā)背、對口等癥,毒忽收內(nèi),如又起再貼。切記不可將其皮里面著肉,即咬牢難揭,凡痘疹后回毒,亦可用此治。

瘰癧斂口膏藥∶治瘰癧膿已盡,腫已平,瘡口未斂,以此貼之。 蝦蟆皮二個(要活剝者),鼠皮二張,蛇蛻二條,蜂房大者一個,右四味,俱 灰;將水膠一兩,用井花水一酒鐘化開后加蜜一兩,蜈蚣麻油一小鐘,攪勻;前四味灰臨起,入麝香一分,將絹攤來,不濕為度靈秘丹藥云∶凡患癰疽瘡毒者,用土中大蝦蟆一個,剝?nèi)戆]皮,蓋貼瘡口。于蟆皮上,用針將皮刺數(shù)孔,以出毒瓦斯,自覺安靜;且能爬住瘡口,不令長大;又可免蜈蚣聞氣來侵,神妙神妙。

舌拔疔外科全書∶夏月患疔,用蝦蟆舌一個,研爛,蟾肚皮蓋貼,其根自出。

檳榔

粵西叢載∶狀如檳榔,在孔穴間,得之新者猶軟,相傳蟾蜍矢也,不常有之。

主治惡瘡。

蝥黃

物理小識∶余岸少養(yǎng)蜘蛛,以小者飼大者,久之以朱砂飼大者,數(shù)十日滿身皆赤,其腹有黃

藥蜂針

物理小識∶取黃蜂尾針,合硫煉,加冰,麝為藥,置瘡瘍之頭,以火點之,灸瘡上,本草未載此法。須先以濕紙覆瘡,先干者,即瘡頭灸之。

物理小識∶驢腹中蛔也,方體方目,有足,可以小使,入房術(shù)用,與皋厭、黑兜蟲、瓦卵、衛(wèi)子莖、墮蛤蚧、吉吊脂同功。

龍虱

閩小記云∶龍虱形如小蟑螂,又似金而黑色,每八月十三至十五日,飛墮漳州海口,余日絕無。

除面上黝 赤氣,食之良;兼美男女顏色,活血。

物理小識∶智少隨老父福寧,曾見龍虱,后在姚有仆暑中食此,云自濠鏡來;則他處亦出此

洋蟲

一名九龍蟲,出外洋,明末年始傳入中國;或云,出大西洋,康熙初年始有此物。形如米蛘子,初生蟻如小蠶,久則變黑如豆瓣,有雌雄,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飼之。性極畏寒,天冷須藏之懷袖中,夜則置衾褥間,否則凍死,得人氣則生。極蕃衍,有飼以茯苓屑、紅花、交桂末者,則色紅而光澤可愛,入藥尤良。

性溫,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臟,健筋骨,去濕 風(fēng),壯陽道,治怯弱。 附治各癥兼引; 老人不寐,茯苓引;小兒夜啼,朱砂引; 女童夜溺,枸杞引, 少婦陰寒,附子引;癰疽發(fā)背,沉香末引; 舌燥作渴,麥冬引; 眼目閉痛,甘草引; 耳鳴耳聾,當(dāng)歸引;感冒風(fēng)寒,防風(fēng)引; 中濕瘟毒,蒼術(shù)引; 跌打損傷,全蝎引; 酒醉傷人,葛花引;怒氣傷人,沉香引; 絞腸痧痛,青蒿引。以上十四癥,俱用蟲十四個,好陳酒沖服。

治刀斧傷,用蟲搗敷即愈。瘋癱,用蟲九個,木香湯送。打傷,用九個,黑棗、薄荷湯送。

黃膽?zhàn),用十二個,薄荷、燈心湯送。 哮喘,用九個,薄荷湯送。 眼脹,用七個,薄荷湯送。 傷食,用九個,姜湯送, 水毒,用九個,薄荷、燈心湯送。 氣痛,用九個,檳榔湯送。中風(fēng)不語,用二十四個,薄荷、燈心湯送。 小肚痛,用九個,姜湯送。急慢驚風(fēng),用九個,薄荷、杏仁湯送。 喉痛,用二十四個,薄荷、銀花湯送。 脾風(fēng),用二十四個,酒送。 胃痛心疼,用七個,木香末沖酒服。 無名腫毒,用十六個,陳酒送,五更服。痘疹,用七個,米湯沖服。 膨脹,用二十四個,薄荷、陳皮湯送。 嘔吐痰水,用七個,淡姜湯送。 乍寒乍熱、口干舌燥,用七個,陳皮、半夏煎酒沖服。 五勞七傷,白茯苓三錢,用七個,搗爛,每日空心酒沖服,以復(fù)元為止。 瘧后寒熱不調(diào),用七個,以未發(fā)之先沖酒服,三次即止。 夢遺、白濁、血淋、白帶,以芡實三錢微炒研末,白果五枚去皮心,先將藥搗爛,再加yin羊藿二錢去邊,廣皮二錢,韭子三錢,同煎,用蟲七個,酒沖服。

赤白帶及產(chǎn)后等癥,以香附、炙 、烏 骨各八分,酒煎,用蟲七個,沖服即愈。 氣急咳嗽,以川貝母二錢,牛蒡子、當(dāng)歸、陳皮、淮牛膝各八分,水煎服;如婦人,去牛蒡子,加益母、炒香附各三錢,水煎沖服三次,神效。 腰痛,以破故紙二錢,雄豬腰一對,竹刀剖開去衣,將破故紙內(nèi)入,酒蒸熟爛,加桔梗二錢為末,用七個,搗沖酒服,神效。 痢疾,白痢用紅糖,紅痢用白糖,陳酒沖蟲七個服。 水瀉不止,豬苓白術(shù)各一錢,陳酒煎沖七個服之,忌油膩、魚腥等物。 偏正頭風(fēng),以川芎、防風(fēng),荊芥、蟬蛻各一錢,細(xì)辛八分,陳酒煎沖七個服之,忌生冷、蔥、韭等物。 骨節(jié)酸痛、胃寒等癥,以川芎、白術(shù)各八分,酒煎沖蟲七個服,三次即愈。吐血不止、喘息燥熱等癥,以古墨研濃,貝母三分研末,蟲七個,陳酒沖服,七次愈; 小便不通,以燈心、車前各七根,蟲七個,陳酒沖服。 飽悶成痞,肚腹腫脹,用酒沖七個服,三次。 翻胃膈食,以生姜七片,裝布袋內(nèi),入糞坑,浸七日,取起,清水洗凈埋土中,一層姜一層土,七日取起,用陰陽瓦焙干研末,每次一分,用蟲七個沖酒服,三次愈。吐血,以節(jié),茅草根洗凈酒煎,用人乳、酒各半,沖七個服,三次愈。 筋骨疼痛,以核肉三錢,陳酒沖蟲七個服。癆嗽,以牛骨髓三錢,核桃肉三錢,共為末,入蟲七個,再搗為丸,每丸三錢;每日五更銜化一丸,九日見效。 痿癥,蛇床子三錢,煎湯沖蟲九個服,三執(zhí)業(yè)獸醫(yī)次即愈;久服延年種子。經(jīng)水不調(diào),以香附、陳皮、益母草、當(dāng)歸、元胡索各八分,水煎和酒沖蟲七個,服之即愈;久遠(yuǎn)者連服數(shù)次,其效如神。產(chǎn)后崩癥,以香附、白芍益母草、當(dāng)歸、陳皮、茯苓、白果、蘇木各八分,酒沖蟲七個服,三次即愈。

藥性考∶洋蟲色黑,形如壁虱,活吞數(shù)枚,止血勞怯。

糞如蠶砂狀。金御乘云∶研末敷金刃傷,立結(jié)痂止血,最效。

蟋蟀

綱目于灶馬下附促織,僅列其名,云古方未用。附此以俟考。

性通利,治小便閉。 藥性考∶蟋蟀辛咸溫,能發(fā)痘,勝于桑蟲。

治跌蹼傷小肚、尿閉不出。 養(yǎng)素園集驗方∶用蟋蟀一枚,煎服,立驗。

小兒遺尿 慈航活人書∶取全蟋蟀一個焙末,滾水下,照歲服,如兒十一歲者,每次服一個治男婦小水不通、痛脹不止。 集聽∶用蟋蟀一個,陰陽瓦焙干為末,白滾湯下,小兒半個即通。

催生 趙際昌云∶斗蟲之戲,蟋蟀最盛,其百戰(zhàn)百勝者,俗呼為將軍。其蟲至冬必死,勿輕棄去,留以救產(chǎn)厄,神驗。凡產(chǎn)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湯服即生,并無橫倒之患。(許景尼云∶斗蟋蟀家,冬則封盆,待其自死,成對干之,留為產(chǎn)科、痘科用。須成對者入藥。)治水蠱 朱 齋任城日鈔云∶促織可治水蠱,昔有人患水蠱百治不效,一日偶飲開水,水中先有促織一對在內(nèi),其人倉卒一并吞之,越數(shù)日,其病漸消,方知促織可治此癥。后傳此方數(shù)人,無不驗者。一對不足,連服二、三對自效。

蚱蜢

綱目 螽僅引拾遺佩藥一條,并無主治。

按∶蚱蜢初夏大火始有,得秋金之氣而繁,性竄烈,能開關(guān)透竅。一種灰色而小者,各土磔,不入藥用;大而青黃者入藥,有尖頭、方頭二種,救生苦海五虎丹中用之,治暴疾氣閉,大抵取其竄捷之功為引也。

味辛平微毒,性竄而不守,治咳嗽、驚風(fēng)、破傷,療折損、凍瘡, 疹不出。

治鸕 瘟 王氏效方∶鸕 瘟,其癥咳嗽不已,連作數(shù)十聲,類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兒多患此,取谷田內(nèi)蚱蜢十個,煎湯服,三劑愈。 百草鏡云∶鸕 郁小兒有之,其癥如物哽咽,欲吐難出之狀,久之出痰少許,日久必死。治以干蚱蜢煎湯服。

傷風(fēng) 救生苦海治破傷,用霜降后稻田內(nèi)收方頭灰色蚱蜢,同谷裝入布袋內(nèi),曬干,勿令痧脹 養(yǎng)素園集驗方∶用蚱蜢五、六個,煎湯溫服。

凍瘡 養(yǎng)素園集驗方∶用方頭黃色蚱蜢風(fēng)干 研,香油和搽,摻亦可。

小兒驚風(fēng) 李氏表方∶用蚱蜢不拘多少 存性,砂糖和服,立愈。 一方,治急慢驚,量大小人多寡用之,煎服。王立人易簡方∶用螞蠟焙干為末,姜湯調(diào)服少許,立愈。

急慢驚風(fēng) 百草鏡∶霜降后,稻田中取方頭黃身蚱蜢,不拘多少,與谷共入布袋內(nèi)風(fēng)干,常曬勿令受濕蟲蛀;遇此癥,用十個或七個,加鉤藤鉤、薄荷葉各一撮,煎湯灌下,渣再煎服,重者三劑愈。李東來常施此藥。據(jù)云山東王蟲尤妙,每服只須二個。 王站住不藥良方∶急慢驚風(fēng),先用白鳳仙花根汁半盞服下,即用方頭蚱蜢焙干研末,滾水調(diào)下,即愈。

產(chǎn)后冒風(fēng)王良生救急方∶干蚱蜢數(shù)十個,瓦上 存性,好酒調(diào)服。

淮東子

今名跳 蟲,生濕土中,形如跳蚤,而大逾倍,色如 青,腹下多足如 ,善跳躍,兒童以器置于水中,捕得輒投入,便不能躍出,秋時斗蟋蟀家多畜之,凡蛩遇斗傷及虛羸,必每日以此飼之,云能益蛩力也。其性最竄捷,能達(dá)透經(jīng)絡(luò),皮里膜外,無不行到。

治風(fēng)痹,去濕腫。

燈蛾

今古方無入藥者,祝氏效方有治管法∶用蜣螂一個,同撲燈蛾十個,放罐內(nèi)一宿,加麝香一錢,陰干為末,吹入管內(nèi),自能出水,水干即愈。

蠅虎

古今注∶蠅虎,蠅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一名蠅虎子。潛確居類書∶一名蠅,身黑,嘴有雙肉爪,攫蠅而食,兩目似虎,炯然生光。易曰∶震來 。雅俗稽言曰∶,蠅虎也。常若多懼,故取象焉。 按∶蠅虎亦蜘蛛之屬,腹亦有絲,而不能結(jié)網(wǎng),惟居墻壁,捕蠅食;其體灰褐色,身上有微毛,嘴有兩鉗,翕吸頻動,跳躍如虎,亦有純白色,兩目朱色,絕可愛。兒童捕置器中,捉蠅以飼之,視其搏躍為戲。此物未聞入藥,故瀕湖綱目壁錢、 皆列入,而此獨遺之。今徐氏驗方云∶其性頻動而不靜,取以調(diào)血脈,治跌打,因錄其方以備品云。

治跌打損傷 徐順之驗方∶取蠅虎數(shù)個,研爛好酒下。

灶馬

今之灶馬,俗呼贓郎,又作蟑螂,綱目所謂蜚蠊也。綱目蟲部亦有灶馬,形如蟋蟀,今人名灶壁雞又與蟑螂別。瀕湖于蜚蠊條下無治疔疳諸法,今備錄之。

拔疔 集聽∶灶上蟑螂不拘多少,搗爛敷之,其疔根自出。 卿子妙方∶蟑螂蟲其黃紫色甚臭者,取數(shù)個,用患者自吐唾沫幾口,研爛敷瘡四圍,頂上露孔,使毒瓦斯從孔出,一日愈矣。邵仲達(dá)方∶治疔瘡,取蟑螂大者七個,去頭足殼,將砂糖少許同搗爛,敷疔四圍,露出頭,晝夜即愈。

藥性考∶灶馬拔刺,搗涂有效。

解諸疔毒 傳信方∶灶上紅蟑螂五個,研爛,熱酒沖服,取汗為度。

紅絲疔 傳信方∶蟑螂一個去頭,和青糖搗爛搽上,即效。

白火丹 葉氏方∶用蟑螂瓦上焙干為末,白滾湯服,一、二個立效,兼治疔瘡。

對口 活人書∶桂州荔枝肉二、三枚;蟑螂二、三個,同搗如泥敷,露頭,數(shù)次即散。

無名腫毒 慈航活人書∶蟑螂十個,鹽一撮,同搗爛敷之,留頭。

治諸毒惡瘡 嚴(yán)氏家用方∶蟑螂搗,鍛石敷之。

痧癥 周衍園方∶活蟑螂蟲二、三個,用紙包,灶上焙干,研細(xì),冷水和灌,或吐或瀉,即愈。

吐血 徐云生方∶取蟑螂五個,止去翅凈,在火盆凈瓦上焙干為末,紙包安土上,存性,用濕腐皮包一個,滾湯吞下,每日如此,吞五日,不可間斷。

氣虛中滿 醫(yī)宗匯編∶以蟑螂七個為末,用地枯蔞煎湯送,數(shù)服愈。

臌脹 家寶方∶蟑螂一個焙干,蘿卜子一撮,共炒為末,好酒吞十日,全愈。

一切兒疳 集聽云∶凡小兒患疳疾,不拘何等疳,垂死者皆效。取灶上蟑螂焙干,與之食,患者但聞其香,不知有腥臭之氣,猶中蠱者,食豆無辛,含礬不苦也。有患此癥,治之無不效,只須食一、二次即愈。愈后體更肥白,且屢試屢驗。 百草鏡云∶兒疳初起,用蟑螂去頭足翅,新瓦焙干,常與食之,百個病愈。

水馬

綱目名水龜,于主治下云∶令人不渴,殺雞犬,不知有治痔之功,更為補(bǔ)之。按∶水馬四、五月內(nèi)出浮水面,身硬腳長,池沼中甚多,性喜食蠅。予在甌親見小兒捕之嬉戲,用釣竿系繩,繩頭穿一蠅,擲水面,誘之即來,以四足抱蠅不放,因而獲之。

治痔 東醫(yī)寶鑒有水馬散∶夏月三伏內(nèi),于止水中采婆子,一名水馬兒,高腳水面跳走是也。采取三十個,用三個紙包,每包十個,于背陰處懸掛陰干,每包作一服,研爛,空心酒調(diào)下,良久乃吃飯,三日連三服,十日內(nèi)效,久痔膿血者,二、三十服絕根。

壁虱

俗呼臭蟲,以其氣腥穢觸鼻,故名,行必南向,為南方穢濕所產(chǎn)。今江南北人家多有之,稍不潔即生此物,亦有遠(yuǎn)行于旅店驛舍中帶入衣被,歸家即生。極易蕃育,一日夜生九十九子,與螽斯同。其形儼如半粒豌豆,老則黑,次則棗皮紅,初生者色黃而細(xì)小。其子如蟻子,白色,卵生與虱同。初生便嚙人,生一、二日即能褪殼,愈褪愈大,漸漸而老,色轉(zhuǎn)紅而黑,老者嚙人愈毒。多藏 薦中及壁內(nèi),或桌凳床縫間,其身遍而易入。至冬則入蟄,多藏泥沙山穴中,及古樹根下,交春皆啟蟄,而出入人家壁木內(nèi)藏。性畏蟻,山中有一種紅蟻,喜食之,故近山及山寺僧舍此物甚少;有帶入者,輒為山蟻銜去。其嚙人尤狡黠,不與蚤、虱同。昔人謂暑時有五大害,乃蠅、蚊、虱、蚤、臭蟲也,然蠅、蚊迭為晝夜,蠅可揮拂,蚊可設(shè)帳,虱則暑時裸浴,生者絕少,蚤則因土濕而生,夏時土干,亦不甚患,惟此最可憎,無分晝夜,潛身床褥及幾闥間,善識人氣,伺人一徙倚,即 其膏血,腫塊累累,如貫珠然,愈爬搔則愈大,痛癢難禁,小兒肉嫩,尤遭其苦,輒 號不已。或云其物口有白氣一、二寸,嚙人能隔席穿膚吮血,索之不可得;在床褥輒夜聚曉散,率其丑類,待人倦睡而恣啖焉。古方辟除之法甚多,無一驗者,惟席下鋪零陵香草及樟腦,可稍殺其勢,然隔一、二日,藥氣減則橫虐愈甚;惟用真揚(yáng)州安息香,涂上好銀朱為衣,燃床下,周遭以席護(hù),令煙熏透,則壁虱盡死,子亦不能復(fù)生。第香氣惡烈,觸鼻令頭痛,須熏后停一、二日方可臥宿。貧家何能辦理?古云∶南方y(tǒng)in氣生短狐,此亦yin濕腥穢之氣所感而生,凡勤潔之家鮮有之。閩人云,此蟲滾水泡死者能復(fù)生,惟有以冷水浸死不能復(fù)生。山堂肆考∶壁虱身扁而臭,不能跳,善嚙人,名曰茭蚤,又名扁虱。五雜俎∶壁虱閩人謂之木虱,多杉木所生。治者以蕎麥 燒灰水淋之。江南壁虱多生水中,惟延綏生土中,遍地皆是,入夜則緣床入 , 人遍體成瘡,雖徙至廣夏,懸床空中,亦自空飛至。事物紺珠∶壁虱一名壁駝,遍小褐色,而嚙人。六書故∶扁虱著牛馬食其血,產(chǎn)薦蓐間差小, 人膚,俗謂薦蚍,又名茭虱,今人訛為壁矣。是古人雖有其名,從無入藥者。綱目并不列其品,近來治療有用此者,故錄之,見天下無棄物也。

氣腥,味微咸,性平,在土者有毒。(凡用壁虱,須置溫水中令其臭氣泄盡,入藥。)治咽膈 集聽方∶用虱十枚,滴花,燒酒浸服。

飯 百草鏡云∶用臭蟲研涂。

瘡臭爛 西亭藥鏡∶用臭蟲同水龍骨搗和,麻油調(diào)敷,出盡黃水,立愈。

眼生偷針 臭蟲血點之,即散。

海上方有用壁虱治小兒驚風(fēng)。用壁虱于凈水中漂去臭氣,焙干入藥。

拔疔 楊氏經(jīng)驗方∶臭蟲同米飯搗勻,搽疔上,能立拔疔根外出。

魚刺戳。醫(yī)宗匯編∶凹谷茴香葉,使鹽花燒酒搗糊瘡上;如口久爛,用臭蟲 去頭敷之。

叩頭蟲

形黑如大豆,以手按其身,其頭能俯屈,剝剝有聲,出南方者小而微,北土者大而力濃,小而捕之為戲。入藥用大者,試法∶取蟲置桌,翻其背令仰,少頃便跳起三、四寸,有跳起過五、六寸及尺許者,力更大。綱目以之附 螽后,亦不言主治之功。此蟲北人謂之跳百丈。

治腰腳無力,與山螞蟻子并入壯藥用。百草鏡云∶外用可絕瘧,叩頭蟲一個,安眉心,蟲頭向上,膏藥蓋住,過時自愈。

大力丸 匯集∶此馮嘉寶方,蒺酒洗炒去刺,白茯苓、白芍、蓯蓉酒洗、杜仲酥油炒、菟絲子酒煮、續(xù)斷、當(dāng)歸、覆盆子、威靈仙、破故紙、薏苡仁各一兩五錢;牛膝酒洗、無名異自然銅醋 七次各一兩,乳香、沒藥、朱砂飛過、血竭、青鹽各五錢,天雄二兩童便浸五日,象鱉一個去頭足翅(如無,用土鱉代之),跳百丈十個去足,虎骨二兩酥油炙,上藥俱
為細(xì)末,煉蜜丸,二錢半重,早晚鹽湯或黃酒送下。少時用力行功,散于四肢。

沙雞母

物理小識∶土鱉是象房屎中所生,或以旋土成窩者充之,不知旋土窩者乃沙雞母,非土鱉也。

同金墨磨,涂口瘡。

禾蟲

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云食之補(bǔ)脾健胃。

廣志∶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蟲,或稻根腐而生蟲,稻根色黃,蟲乃稻根所化,故色亦黃。

大者如箸許,長至丈,節(jié)節(jié)有口,生青熟紅黃,霜降前禾熟則蟲亦熟;以初一、二及十五、六乘大潮斷節(jié)而出,浮游田上,網(wǎng)取之。得醋則白漿自出,以白米泔濾過,蒸為膏,甘美益人,得稻之精華者也。其腌為脯作醢,則貧者之食。 吳震方嶺南雜記∶禾蟲絕類螞蝗,青黃色,狀絕可惡厭。潮所淹沒淡水田禾根內(nèi)出,數(shù)尺長至丈余,寸寸斷皆活,能游泳,午后即敗不可食。滴鹽醋一小杯,裂出白漿,蒸雞鴨蛋,牛乳最鮮。 粵錄∶禾蟲狀如蠶,長一、二寸,無種類。夏秋間早、晚稻將熟,禾蟲自稻根出,潮長浸田,因乘潮入海,日浮夜沉,浮則水百皆紫。采者以巨口狹尾之網(wǎng)系于 ,逆流迎之,網(wǎng)尻有囊,重則傾瀉于舟。

補(bǔ)脾胃,生血利濕,行小便;瘡瘍勿食,能作膿。

茄稞蟲

此蟲生茄稞內(nèi),梗上有蛀眼,內(nèi)即有蟲。其蟲帶綠色黑嘴者是。

治男女童癆 劉羽儀經(jīng)驗方云∶男女童癆,其癥不必如大人咳嗽吐血泄精,只是身體瘦弱,皮毛焦枯,肌膚微熱,急宜早治。用野茄稞內(nèi)蟲,取數(shù)十條,私和在食物之內(nèi),與病者吃,數(shù)次即愈。

棕蟲

滇南各甸土司記∶棕蟲產(chǎn)騰越州外各土司中,穴居棕櫚木中,食其根脂汁,狀如海參,粗如臂,色黑。土人以為珍饌,土司餉貴客,必向各峒丁索取此蟲作供,連棕木數(shù)尺解送,剖木取之,作羹味絕鮮美,肉亦堅韌而腴,絕似遼東海參。云食之增髓益血,尤治帶下。彼土婦人無患帶者,以食此蟲也。

治赤白帶,腸紅血痢。其行血而又能補(bǔ)血,功同當(dāng)歸。

蔗蛄

漳泉種蔗田中,出一種蟲如蠶,食蔗根,名蔗蛄。土人食之,味甚甘美。

發(fā)痘行漿,托癰清毒,化痰醒酒,和中利小便。

桃絲竹虱

此桃絲竹上所生竹虱。李氏草秘云∶罨疔瘡痘疔最妙。

牙皂樹蟲

救生苦海云∶此樹大如錢,粗者方得有蟲;但取之有法,以利刀速砍其樹,遲則蟲即下行入根,不可得。其蟲子時下行,過午則上行,須午后伐取。

治一切腫毒初起。其蟲有大小,大者用一條,小者用二條;證輕者用一條,證重者用二條或膿者不治。

黃麻梗蟲

須秋時先收取,以蔥管藏之。 百草鏡∶麻蟲生麻梗近根上一節(jié)中,二月化為飛蟲,穿穴去。山左人每于刈麻時,將蟲連麻梗寸斷,布袋裝盛,帶至南方,貨與養(yǎng)禽鳥家,飼畫眉、百翎之用。云其蟲性暖,去風(fēng)行血,鳥食之可以御寒。蟲形如小蠶,細(xì)長明凈。入藥須連麻梗蒸焙用;如用生者,須以蔥藏。

治疔 程林即得方∶用黃麻梗內(nèi)蟲,以蔥葉包貯,掛風(fēng)頭令干,將疔瘡挑破,以麻蟲少許,入于所挑之處,瘡即化為水而愈。 陶節(jié)庵治疔蜣螂膏∶用蜣螂三個(肚白者佳),黃麻蟲十個,二味搗勻,撥破患處貼之;如患在手足,有紅絲上臂,絲盡處,將針挑斷出血,仍用前藥。毒重者更服敗毒藥。 葉氏方∶用黃麻梗中蟲一條,焙干為末,酒調(diào)服下,疔化為水。

芝麻

生芝麻梗中,三更輒從下而上,至頂食露,五更輒下,取之以夜。性熱助陽,入幃箔用。

去痔管 用芝麻蟲,如蠶綠色,取焙干為末,開水送下,每日一錢。服七日,其管自出。

桐蛀

李氏草秘∶生桐油樹中,即木蠹也。最治惡腫毒,取七根焙末沖酒服,即愈。

牛膝蛀

李氏草秘∶蟲生牛膝草節(jié)中,香油浸制。

治指頭毒,晝夜痛不可忍者,敷上即愈。

山螞蟻窠

朱樂只云∶山草中有之,系草樹之葉結(jié)成,大者如斗,冬月取之,蟻在土而不在窠矣。

救生苦!蒙较侎缴钌絻(nèi)大樹根中有之,十一月或正月草枯時尋取。有二種,一種大如升斗,色黃柔軟,形如干黃爛葉,又若柔皮紙,窠皮上層層有刷紋成暈,若虎頭,俗呼虎頭螞蟻窠,不知何物所造,惟內(nèi)中多筋,其筋系松毛草莖之類也,抽去內(nèi)中筋及泥土用之。一種色白,系是泥土所為,其形有類松皮,研用入藥。

久不收口爛瘡,貼之即收口。

治刀傷出血 救生苦海∶用山蟻窠,抽去內(nèi)中筋及泥土,包裹傷處,再用布縛,即血止收口禿瘡 周氏傳方∶山螞蟻窠中土,鹽鹵調(diào)敷,數(shù)日即愈。

生皮結(jié)靨。 凡瘡膿腐已盡,新肉已生,不肯收口,用山蟻窠搓去草泥等物,扯開貼之,即結(jié)靨生肉。 張圣來云∶山蟻生深山窮谷中,頭如虎,有牙鉗甚 利,有翼能飛。凡虎食人過飽則醉,醉后即吐,蟻食其唾余,則形變虎頭而生翼;即以其所吐涎嚙樹汁草漿,和山土釀如泥,緣樹枝成窠。其窠重疊如蜂窩,內(nèi)有臺,外則黃白紋,大如斗,掛樹枝上。山人見其窠,以煙熏去蟻,采之入藥。

窠敷金刃傷,止血定痛,生肌收口。

窠中臺,治發(fā)背、百鳥朝王毒。

窠上緣枝,治蛀脊。

山螞蟻子

白如粞米,俗呼狀元子,大力www.med126.com丸用之。然微有毒,食之作脹。綱目蟻下僅存其名,無主治。

近行伍中營醫(yī)以此合壯藥,頗效。

益氣力,澤顏色。

敏按∶蟻有各種,入藥用窠,則取山蟻窠;蓋山蟻形大,在草中或樹根內(nèi)作窠。其子粗如粒米,入藥力太猛。用子以黃色細(xì)蟻所生子為佳,蓋此蟻力最大,能舉等身鐵,故人食其子,亦力大也。 宦游筆記∶廣人美味有蟻子醬,于山間收蟻卵,淘凈滓垢,鹵以為醬。詫為珍品,則其子亦無毒矣。

蛆窠

王安采藥錄∶大窖坑內(nèi)有蛆蟲窠,如白繭子樣,掛在蓬 內(nèi)者,取來凈去泥灰,曬燥焙用。

治 瘡疳蛀,一切蟲蛀爛孔,外科收口藥用。

疳瘡蛀梗 柴氏獨妙方∶用糞坑內(nèi)蛆蟲窠,在蓬塵內(nèi)者,形如白繭子而小,取來不拘多少,放在罐中,焙燥為細(xì)末,貯小口瓶內(nèi),瓶口以細(xì) 紗包扎覆轉(zhuǎn),輕輕敲彈少許藥末于瘡口內(nèi);如有小蛀眼,藥末不能入,用麥草稈吹藥入細(xì)孔內(nèi),每日三、五次。其蛀爛者,肉孔自能長平,神效無比。

死人蛀蟲

人蚜此檢尸場中棺內(nèi)死蛆也。唐怡士云∶凡人死后魂魄散盡,其生氣有未盡者,肉爛后悉腐而為蛆,攢嚙筋骨,久之蛆亦隨死;故強(qiáng)死者,棺中無不有黑蛆。凡有須問仵作于尸場收之。

治大麻瘋癩疾 赤水元珠,治大麻瘋癩疾方∶用死人蛆蟲,洗凈,鋼片上焙干為末,每用一、二錢,皂角刺煎濃湯調(diào)下;若腫而有疙瘩者,乃陽明經(jīng)濕熱壅盛,先以防風(fēng)通圣散服二、三帖,然后再服此藥,有補(bǔ)功。以皂針為引,故能達(dá)表。能久服之,極有神效,非泛常草木可比也。醫(yī)學(xué)指南有治大麻瘋秘方∶用人蛆一升,細(xì)布袋盛之,放在急水內(nèi)流之,干凈取起,以麻黃煎湯,將蛆連布袋浸之,良久取起,曬干,再用甘草煎湯浸曬干,又用苦參煎湯浸曬干,又用童便浸曬干,又用蔥、姜煎湯,投蛆入內(nèi),不必取起,就放鍋內(nèi)煮干,焙為末,每一兩加麝二錢、蟾酥三錢,共為一處,入瓷器內(nèi)。每服一錢,石蘚花煎湯下,花即山中石上生白蘚如錢樣;用蒼耳草煎湯洗浴,然后服藥。七日見效。體壯者一日一服,體弱者二日一服,即愈。

治勞癆,能驅(qū)尸蟲,以賊攻賊之義;跌撲;絕邪瘧、尸蛀、石。

驅(qū)癆蟲 吳秀峰虛勞論云∶癆有蟲,為濕郁所化,在外為虱,在臟腑為蟲。用死人身上蛆蟲,制令潔凈,焙干和藥服之,則癆蟲化為水下。

人蚜

陳所安今見錄∶近有一種不肖奸徒,輒于攢殯左右,勾賄寄戶(寄戶者,以產(chǎn)賃人厝棺,杭人呼為開寄場),每有七日內(nèi)之出厝棺木,到場即被昏夜啟棺,竊取人蚜,貨與方術(shù)家及走醫(yī),為夾棍藥,并治跌打,絕邪瘧等用。予初不解人蚜為何物,后詢唐博士與宜,博士家有老仆來升曾見之,云∶凡人死七日外,遍身肌肉腐如漿,心氣散漫,蒸為人蚜,形如九龍蟲而小,色赤如血,光滑異常,男女皆有,入藥男棺者佳,其取之法∶用大鉆于棺和頭前鉆一大孔,以香糟涂孔外,內(nèi)蟲聞糟氣,皆從孔出,其蟲雖有甲而不能飛,用手搦投入小瓶中,燒酒浸,陰陽瓦上焙干用。

按∶人死血肉腐為蟲,或為蛆,或為蚜,形各不一,或云二物并生,或云一物先后互化;又

虹蟲

物理小識∶虹為yin氣。方士于東海見虹處掘地得蟲,紅色,得之入術(shù)用。

媚藥,益幃箔,同紫稍花。功力更大。


點擊查看:<<本草綱目拾遺 >>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