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分類 |
西藥
|
作用分類 |
抗腫瘤藥物\抗代謝藥
|
英文名 |
Fluorourail
|
漢語拼音 |
|
別名 |
5-氟尿嘧啶,5-Fu
|
藥物組成 |
|
性狀 |
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略溶于水(約為1%),微溶于乙醇,在氯仿和乙醚中幾乎不溶,在稀鹽酸或氫氧化物溶液中溶解。熔點:281-284℃,熔融時同時分解。
|
功效 |
|
主治 |
氟尿嘧啶迄今仍是治療消化道癌(胃癌、結腸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等)的主要藥物。也常用于治療乳腺癌、卵巢癌、絨毛膜上皮癌、頭頸部癌、肺癌、膀胱癌、宮頸癌及皮膚癌等。
|
用途 |
|
方解 |
|
藥理作用 |
氟尿嘧啶是尿嘧啶5位的氫被氟取代的衍生物,其結構和胸腺嘧啶很相似,是嘧啶類抗代謝藥。主要為S期特異性抗腫瘤藥。
本品在體內受酶的催化先變成5-氟尿嘧啶脫氧核苷(5-FUdR),繼而轉變?yōu)榫哂谢钚缘?-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5-FUdRP),后者可與脫氧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形成共價結合,對該酶發(fā)生強力抑制,阻止受該酶催化的脫氧尿苷酸(dUmP)經甲基化轉變?yōu)槊撗跣剀账幔╠TMP)而導致DNA合成受阻,抑制腫瘤細胞繁殖。此外,5-氟尿嘧啶在體內也可轉化為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FUTP),以偽代謝物形式摻入RNA中影響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對其它各期細胞也有作用。
瘤細胞對氟尿嘧啶產生耐藥性的原理可能有下列幾點:
1.活化過程的異常 即氟尿嘧啶在耐藥性細胞中被大部分轉化為無抗瘤活性的核苷,較少轉變?yōu)橛行У拿撗鹾塑账。另外還發(fā)現(xiàn)促進氟尿嘧啶活化的嘧啶磷酸核糖轉移酶在耐藥瘤株中很低。
2.補救途徑的加強 耐藥瘤細胞能代償性地大量利用脫氧胸苷合成脫氧胸苷酸,繞開了(5-FUdRP)所障礙的合成途徑。
3.靶酶的改變 發(fā)現(xiàn)在耐藥瘤細胞中脫氧胸苷酸合成酶的結構改變,不易與氟尿嘧啶的活性物質(5-FUdRP)相結合。
|
體內過程 |
本品口服吸收不規(guī)則,一般靜脈給藥。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組織,在腫瘤組織中的濃度較高,也易進入腦脊液內。給人一次靜脈注射,其腦脊液中的峰值為90分鐘,并在8小時內可保持相當水平。血漿t1/2約10-20分鐘。本品主要在肝臟內代謝分解失去活性,變成二氧化碳和尿素,分別由肺呼出和腎臟排泄。約15%藥物以原形從尿中排出。
|
劑型 |
片劑,膠囊
|
規(guī)格 |
片劑:50mg(復方氟尿嘧啶每片含氟尿嘧啶50mg,環(huán)磷酰胺5mg)。膠囊劑:50mg,100mg。注射劑:125mg,250mg。
|
用法用量 |
1.靜脈滴注 單次劑量為10-20mg/kg,成人一般為500mg-1000mg,溶入5%葡萄糖500ml-1000ml中緩慢靜滴,每日1次,連續(xù)5天為一療程,間隔4周可重復療程。治療絨毛膜上皮痛時劑量加大,每天25mg-30mg/kg,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
2.靜脈注射 單次劑量10mg/kg,成人一般每天500mg,隔日1次。國外采用“飽和”劑量法,每天12-15mg/kg,連續(xù)4-5天,以后改為半量,隔日一次,直至出現(xiàn)毒性反應停藥。成人一療程總劑量5.0-7.5克。
3.動脈滴注 常用于頭頸部癌、肝癌。根據(jù)病變部位組織耐受程度不同,單次劑量5-10mg/kg,溶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滴注6-8小時。
4.局部外用 50-10O%軟膏外敷每日1-2次。
5.口服 成人一般每天150-300mg,分為3次口服,總量10-15克,若出現(xiàn)中等毒性反應時應停藥。
氟尿嘧啶目前臨床很少采取單一用藥,多與其他抗癌藥組成聯(lián)合化療方案,劑量酌情減少,具體用量和方法隨腫瘤和方案不同而異。近年來試用5Fu與亞葉酸鈣聯(lián)合應用治療結腸癌,療效有所提高(參閱亞葉酸鈣一節(jié))。
|
不良反應 |
1.胃腸反應 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可出現(xiàn)口腔及胃腸道粘膜炎和潰瘍。
2.骨髓抑制 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停藥后2-3周可恢復。
3.局部反應 靜脈注射可引起靜脈炎,動脈滴注可產生局部皮膚紅斑、疼痛、水腫、潰瘍、色素沉著。用藥后偶見:心肌缺血,可能出現(xiàn)心絞痛,心電圖變化。
4.其他 脫發(fā)、皮炎、皮膚及甲床色素沉著,偶見小腦變性,共濟失調。
|
注意事項 |
1.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腹瀉(每日5次以上)、血性腹瀉、明顯白細胞減少(<3.0×10(9)/L)、血小板減少(<80.×10(9)/L)、共濟失調等嚴重不良反應,應停止用藥并及時給予對癥治療。
2.用藥期間應監(jiān)測血象、肝功能。
|
貯藏 |
避光陰涼處保存,注射劑保存溫度應在10-35℃之間,不應低于10℃及高于35℃。
|
備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