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有獨立的血供系統(tǒng)(腓動、靜脈),切斷后不影響下肢的血液供應,而且腓動、靜脈可分離出較長的蒂。動脈平均外徑為2.0~2.5mm,伴行靜脈的外徑為2.0~3.0mm,便于血管吻合。成人腓骨的長度為28~30cm,除下端5~6cm為穩(wěn)定踝關節(jié)所必需外,其余部分均可供移植用。另外,腓骨外形平直,沒有弧度或彎曲。因此,腓骨最適于修復四肢長骨大塊骨缺損。常用于:
1.因先天性疾。ㄈ先天性脛骨假關節(jié))、腫瘤段切除或外傷引起的四肢長管骨骨干大塊骨缺損者。
2.血源性或外傷性骨髓炎所引起的長管骨骨干大塊骨缺損,傷口完全愈合3~6個月以上者。
3.橈骨下端切除術后,用腓骨頭及腓骨上端作半關節(jié)移植者。
[術前準備]
同常用骨移植術及骨與骨膜移植術。
[麻醉]
供區(qū)麻醉應與受區(qū)麻醉結合起來考慮。一般肋骨移植多用氣管內插管全麻,同時解決供區(qū)與受區(qū)的麻醉。如供區(qū)和受區(qū)均在四肢,常選用臂叢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或兩者同時應用。
[手術步驟]
1.體位 如受區(qū)為上肢,供區(qū)為對側腓骨,病人取半側臥位、上肢伸肘,外展90°,置于手術臺旁的小臺上。如受區(qū)為對側下肢,則病人平仰臥,受區(qū)肢體伸直;供區(qū)臀部墊高30°~45°,供肢屈膝并內收股部;或先取半側臥位,腓骨完全游離后,再改平臥位。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2.切口 從腓骨頭的后側開始,向前至腓骨頸,再沿腓骨外后側下行至所需的長度,但不超過腓骨遠側1/4[圖1⑴]。如需切取腓骨頭,則切口可沿股二頭肌腱后緣向上伸延5~6cm。
⑴切口 | ⑵顯露腓總神經(jīng)及其分支 |
3.顯露血管、神經(jīng)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后,先于股二頭肌的后內側緣找出腓總神經(jīng),用膠皮條牽開,并向下分離。在有槽探針保護下切開腓骨長肌,分離出腓淺及腓深神經(jīng)[圖1⑵]。再自腓骨中段分開腓骨長肌與比目魚肌的間隙,在手指保護下切斷比目魚肌在腓骨上段的止點,向后拉開比目魚肌,即可見腓動、靜脈自屈長肌的腱弓進入該肌的深面[圖1⑶]。沿腓動、靜脈向近端分離,注意勿損傷進入腓骨、肌肉和皮膚的分支,直至腓動、靜脈發(fā)自脛后動、靜脈的起始點。
⑶拉開比目魚肌,顯露腓動脈靜脈 | ⑷確定移植骨的切取長度后,切斷腓骨遠端和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