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悠悠子衿 于 2013/5/26 09:53 編輯 m.quanxiangyun.cn/sanji/2、先瀉肝后養(yǎng)血而解
頭痛雷某 21歲 病歷號:
3月來頭痛
失眠,于1963年1月29日來院診治患者1959年曾有頭痛失眠,經針灸治療后癥狀消失。
近3月余來又劇烈頭痛,且整日作痛不止,甚則惡心
嘔吐,頭腦昏沉,心煩易怒,夜寐不安,一般只睡4~5小時,有時通宵不眠,腹脹納差,牙常作痛,口十溲黃,大便十燥,因此被迫停學。自1 960年開始出現(xiàn)月經紊亂,曾1次停經個月,一次停經6個月,需服中藥及灃射
黃體酮方能行經,伴有
痛經。
檢查:兩顴發(fā)紅,余無異常。苔薄淡黃,脈沉細,肝脈弦。
診斷:神經官能癥辨證:肝郁化火 虎火卜逆治法:先瀉肝后養(yǎng)血處方:
龍膽草6克 生
梔子9克 生
地黃18克
薄荷克
枳殼6殼
白芍12克
澤瀉4.5克 生
甘草3克 結果:上方每日l劑水煎分2次服。共進3劑,頭痛即減,配合隔日針刺1次,取三『劌交雙側,留針30分鐘,起針后點刺中脘、右期門。再以疏肝理氣,調經養(yǎng)血方續(xù)進,處方如下:
竹
柴胡3克 白芍1 2克
延胡索6克
金鈴子9克
阿膠珠12克
熟地黃1 2克
砂仁3克
青皮6克
蒲公英克 甘草3克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進7劑后,月經來潮,劇烈頭痛未再小現(xiàn),倜四肢倦怠,手指發(fā)麻,苔薄白,肝脈略弦。再擬益氣養(yǎng)血,調肝安神法,處方如下:
熟地黃15克 潞
黨參9克 山榮萸6克
菊花6克炒
棗仁12克(打)
夜交藤30克 澤瀉4,5克 白芍克 蒲公英12克
知母6克 青皮4.5克 甘草3克上方水煎服,每日1劑或隔日1劑,每晚睡前服云南
白藥0-5克。芡服藥20余劑,頭痛大減,體力、睡眠均有好轉。而且服藥以來,月經均按期而至,
腹痛大減,脈力增加。仍守原意,酌加健脾之品,配成丸藥,以圖緩效。處方如下:
生熟地黃各45克 潞黨參60克 白芍30克
吳茱萸克
山藥30克 菊花24克
酸棗仁1 8克 夜交藤克 砂仁15克 炒
麥芽3(J克 蒲公英30克 知母3U克益
母草30克 甘草5克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1日2次,每次1丸,共服2個月后,頭痛一直未作,僅偶感共暈,月經正常,己復學,能復習功課。再以原意出入,調理善后,處方如下:
生地黃90克
何首烏60克
細辛9克
肉桂1 5克澤瀉24克 酸棗仁60克 知母60克 青皮24克 蒲公英克上方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1日2次,每次l丸。共服2料,寒假回家時隨訪,自訴半年來學習緊張,但情況一直良好,頭痛未發(fā)。
按語:奉例頭痛系肝郁化火,虛火上逆所致故兼見頭暈牙痛,口干溲黃,便干心煩,夜寐不佳,
閉經痛經,苔黃脈弦,但夾有血虛見證,如顴紅脈細。治療上分階段施法,先以清肝瀉火為主,投
龍膽瀉肝湯化裁,以龍
膽草、生梔子、蒲公英瀉肝,澤瀉滲濕,生熟地、白芍、阿膠珠柔肝養(yǎng)血,竹柴胡、枳殼、延胡、金鈴子解郁止痛,薄荷清肝引經,青皮、砂仁理氣防止滋膩,并配針刺三陰交、中脘、期門疏肝扶土。針藥并施近旬,頭痛便大減,牙痛口干消除,正值經行,肢倦指麻,苔轉薄白,脈弦緩和。改以益氣養(yǎng)血,調肝安神,方中黨參益氣,熟地、
山茱萸、白芍養(yǎng)血,菊花、青皮、蒲公英調肝,酸棗仁、知母、夜交藤安神,并加
云南白藥調血止痛,藥后頭痛基本解除。為鞏固療效,改成丸藥緩圖善后。先瀉肝使肝熱得清,后養(yǎng)血使血虛得養(yǎng)而頭痛解除。此例解頭痛組方中,竹柴胡、蒲公英、阿膠珠、細辛、肉桂,以及云南白藥,均為先師的特殊用藥。
3、酸棗仁膏催眠良方席某 62歲 捷克外賓因失眠40年,于1 960隼1 2月6日,邀請會診。
患者20余歲時因工作過度緊張,疲勞后開始入睡困難,且逐漸加重。近20年來每夜只能睡2~3小時,且性情急躁難以自制。長期服用大量鎮(zhèn)靜安眠藥物。并伴有發(fā)作性左面部電灼樣疼痛,劇痛發(fā)作約半小時,經l~2口后疼痛方可完全消失。發(fā)作時面紅耳辦,身感燥熱。今年共發(fā)作2次,曾在捷克及蘇聯(lián)等國醫(yī)治無效。此次特來我國要求中醫(yī)治療,住入北京301醫(yī)院,于12月6日請先師會診。
檢查:全身各種檢查均無異常發(fā)現(xiàn)。苔淡黃,脈弦數(shù)。
診斷:神經衰弱辨證:肝
腎陰虛 虛火擾神治法:滋陰清熱 養(yǎng)血安神處方如下:
炒棗仁24克(打)
川芎1 8克
茯苓27克 知母克 夜交藤30克 甘草18克針補戳側三陰交,留針30分鐘,瀉右期門,平補平瀉中脘、神門雙側。
結果: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針刺隔日1次。針藥并施后,連續(xù)4次每夜可睡8~9小時,有時竟徹夜而眠,白述40年來從未出現(xiàn)過這樣好的睡眠,以后每夜均能保持熟睡7,-8小時,針約10天后,脈象復常,皆轉薄白,心煩消失,精神愉快。為鞏固療效,原方配制成膏劑續(xù)服。處方如下:
酸棗仁240克 川芎180克 茯苓270克 知母24克夜交藤300克 甘草1 80克上藥濃煎2次,
白蜜250克收膏,每晚睡前服膏約克,每日上下午服
六味地黃丸各6克,連服2個月,夜眠一直良好,其余癥狀也未再復發(fā)而回國。
按語:本例失眠40年,系入睡困難,由工作緊張,過度疲勞造成,伴見煩躁勻熱,面部電灼樣劇疼,面紅目赤,苔黃脈數(shù),一派
肝腎陰虛,虛火上擾之證。治重滋陰清熱,養(yǎng)血安神。先師以《金匱要略》
酸棗仁湯原方加…味夜交藤共6昧約組方。仲景善用酸棗仁湯治療虛煩不得眠。夜交藤系何首烏的蔓莖,甘平人心肝經,養(yǎng)血安神專治虛煩不眠。
先師治療失眠時常重用30克配炒棗仁而獲效,湯劑起效再以原方l(1倍量濃煎白蜜收膏,睡前服I5~30克,對于陰虛內熱,虛火擾神之失眠,療效確切,實為良方。
先師治療失眠還強調配合針刺,常用三陰交留針30分鐘,調補肝腎,刺右期門平肝,刺中脘扶脾,刺神門寧心,心肝腎三臟經脈調和,心神得寧,安然入眠。
4、清肝瀉火即可寧神安眠鄧某 47歲 病歷號:
因頭暈頭痛失眠半年,于l961年1 0月29日來院診治。
患者自1 96 1年4月以來經常頭暈頭痛,以兩側太陽穴及風池穴為著,自覺痛處
發(fā)熱,上午較重,夜難入寐,需服安眠藥后方可入睡4 -.5小時,且夢多不實,煩躁疲乏,記憶力大減,口十溲黃,不能堅持止常工作已3個月。
檢查:全身各系統(tǒng)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苔黃膩,脈弦滑。
診斷:神經衰弱辨證:水不涵木
肝陽上亢治療:清肝瀉火 寧神安眠處方:龍膽草4.5克
射干6克
黃芩9克 白芍克 生地黃24克 枳殼6克 茯苓12克 澤瀉4.5克 甘草6克針足三里、.、三陰交、太陽均雙側,留針30骨鐘,點刺人椎、神門、中脘、右期門。
結果: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針刺隔日1次。共服Il劑,針刺4次后,頭暈頭痛均有減輕,痛處發(fā)熱感消失。睡眠好轉,不服安眠藥亦可睡5~6小時,脈弦緩和,苔轉薄白,肝火漸清,改以養(yǎng)血安神為治,處方如下:
炒棗仁24克(打)茯苓24克 知母18克 川芎克 甘草1 5克 夜交藤30克上方水煎每晚服I煎,共服8劑并加
知柏地黃丸,每日次,每次l丸,至1962年2月中旬復診,頭痛已基本消失,頭暈大減,不用安眠藥,每晚可睡6小時左右。2月下旬起每日上午服知柏地黃丸l丸,下午服
天王補心丹l丸。
個月后,睡眠安穩(wěn),頭暈頭痛消失,精神好轉,恢復正常工作,追蹤觀察2年情況良好,療效鞏固。
按語:本例失眠半年,系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故證見頭暈、頭痛、煩躁夢多,口干溲黃,苔黃脈弦。先以龍膽瀉肝湯方意。清肝瀉火,其中以白芍代
當歸柔肝平肝,增強止頭痛之力。加茯苓釗對苔膩增強利濕滲濕之力。枳殼代柴胡增加破氣散積之力,既止頭痛又消苔膩。特別是加射干一味,雖入肺經但非用其解毒消痰之力,而是《本草綱曰》
所言“射干能降火”,助龍膽草降肝火之力,是謂先師的特殊用藥。
針刺足三里、三陰交、人椎調整陰陽,太陽止頭痛,中脘扶土,期門疏肝,神門寧神,輔助湯劑,共奏清肝瀉火,寧神安眠之功.當奏效肝火漸清時,又及時轉成養(yǎng)血安神法,投酸棗_湯加夜交藤,最后以滋腎清降的知柏地黃丸,養(yǎng)血安神的天王補心丹收功,使頭痛得除,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