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經(jīng)方湯劑,后用膏方治療
過敏性鼻炎邢斌
朱某某,女,45歲。
2007年12月1日初診。
主訴:每天大量打噴嚏2年。
病史:近2年來每天打噴嚏,一天大約有幾十個噴嚏,流清涕,有時打噴嚏引起
尿失禁。西醫(y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經(jīng)治無效。經(jīng)常頭昏、頭脹痛,頭頸、肩部板滯不舒,背心發(fā)涼,一涼則引起胸悶,晚上因為背心涼影響睡眠,有時夜間胸悶連及背痛,畏寒乏力,腰酸尿急,心煩易怒,咽喉有異物感。納可,經(jīng)常噯氣,但無泛酸腹脹,大便干結(jié),二三天一次。月經(jīng)周期28天,經(jīng)期2天,量少,有血塊但不多,色不暗。有慢性
尿路感染史十多年和甲狀腺腫大病史,無
高血壓、心臟病、
糖尿病史,心電圖檢查未見異常,無
自汗。舌質(zhì)偏淡,脈沉細(xì)。
處方:制
附子9g,
桂枝9g,
白芍9g,炙
甘草6g,生
姜3片,
紅棗6枚,生
黃芪30g,
白術(shù)9g,
防風(fēng)9g,制
川烏9g,
赤石脂15g,
干姜6g,
川椒6g,
當(dāng)歸30g,
蓯蓉30g,
細(xì)辛3g,
柴胡6g,
蒼耳子15g,
白芷9g,生
麻黃3g,7劑。
2007年12月15日二診:服藥一周,打噴嚏略有改善,背心發(fā)涼、睡眠、頭頸肩部板滯、頭脹痛、尿失禁均好轉(zhuǎn)。月經(jīng)12月12日來潮,2天而凈,量略增多。大便等癥如前。舌質(zhì)偏淡,脈沉細(xì)。
處方:守方,改防風(fēng)15g,當(dāng)歸40g,蓯蓉40g,白芷15g,生麻黃5g,14劑。
2007年12月30日三診:打噴嚏、流清涕減少,夜間胸悶連及背痛、頭脹痛均再未發(fā)生,畏寒乏力減輕,大便每日一次。舌質(zhì)偏淡,脈沉細(xì)。
處方:守二診方,
肉桂3g,7劑。
接服膏方:
白參(另煎沖)150g,紅
景天(另煎沖)150g,生黃芪300g,
黨參300g,制附子120g,肉桂30g,桂枝90g,白芍90g,
炙甘草60g,
生姜60g,紅棗150g,白術(shù)90g,防風(fēng)150g,當(dāng)歸600g,蓯蓉 500g,細(xì)辛30g,柴胡60g,
蒼耳子150g,
辛夷150g,白芷150g,生麻黃60g,制川烏90g,赤石脂150g,干姜90g,川椒60g,
葛根900g,白蒺
藜200g,
鹿角片200g,
杜仲300g,
桑寄生300g,
熟地150g,
山藥300g,
山茱萸300g,制首烏90g,
蠶繭60g,
金櫻子300g,
五味子90g,
覆盆子150g,
菟絲子150g,制
香附90g,
陳皮90g,生谷
麥芽(各)300g,
雞內(nèi)金90g,生
山楂90g,
六曲90g,
雞血藤600g,
玄參300g,制
半夏90g,
厚樸60g,
蘇梗90g,
茯苓120g,
丹皮90g,
澤瀉60g,
旋覆花90g,
代赭石90g,
夏枯草90g,
栝樓皮90g,
薤白90g。
上味共煎濃汁,文火熬糊,再入
鹿角膠120g,
阿膠60g,
龜板膠30g,
蜂蜜500g,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沖飲一匙。
2009年12月20日四診:服用膏方后,諸癥均已明顯緩解,特別是鼻炎癥狀基本平復(fù)?滔卤承穆詻,頭頸肩部板滯(程度比過去輕),咽喉有異物感,大便偏干,兩天一解。舌淡紅,脈沉細(xì)。
處方:在2007年膏方基礎(chǔ)上略事加減。
按語:患者癥狀繁復(fù),證屬腎陽虧虛、表衛(wèi)不固、督脈不利,而兼有肝郁血虛。初診以
桂枝加附子湯益火固表、調(diào)和營衛(wèi)、溫通督脈為主,配伍
玉屏風(fēng)散、
烏頭赤石脂丸,并酌加養(yǎng)精血、通鼻竅之品。藥合病機,服藥一周,病情即得改善。后因時值冬令,患者希望服膏方進(jìn)補。從其請,在初診方基礎(chǔ)上,擴大其制,制成膏方,兩年后再診,病已明顯緩解,仍制膏方續(x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