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09-03-31 發(fā)表者:趙東奇 (訪問人次:13)
章次公先生(1903-1959),名成之,江蘇鎮(zhèn)江人。著名中醫(yī)臨床學家、教育家。曾任衛(wèi)生部中醫(yī)顧問、北京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主要著作有《診余抄》、《藥物學》、《章次公醫(yī)案》等。
善言古者,必有驗于今。次公先生是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倡導者之一。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在實踐中敏銳地覺察到中西醫(yī)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中醫(yī)要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不惟不能持門戶之見,而且還要懂西醫(yī),虛心地向西醫(yī)學習,向西醫(yī)請教,使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為我所用。據(jù)
姜春華老師回憶,大約在三十年代末期,次公先生曾和他一道去向一位留學歸國的李姓醫(yī)學博士學過聽診。次公先生亦曾撰文,謂既“追隨陸淵雷、徐衡之兩先生問業(yè)于余杭章太炎先生之門,倡言中醫(yī)改進”,又“與西醫(yī)中積學之士何云鶴等上下議論,反復研討”。認為西醫(yī)在診斷與鑒別診斷上注重實據(jù),確有獨到之處,應(yīng)該取“拿來主義”中西融匯之。特舉次公先生案例數(shù)則為證。
肖男
胃脘痛,痛有定時,一為午后3時許,一為凌晨2時許,十二指腸潰瘍多有之。
琥珀3g,
瓦楞子9g,
百草霜9g,
杏仁泥12g,
六軸子112g,云
茯苓9g,共研細末,每次飯后1小時半服1.8g。
章男下血后,胃之左側(cè)痛并未消失,可以測知潰瘍并未收斂。
仙鶴草30g,全
當歸9g,
威喜丸9g(包),
柿餅霜12g(包),
阿膠珠24g。
桑男舌中剝,其剝在舌根,大多胃粘膜有炎癥或潰瘍。平素嗜酒,病之主因也。此番因拂逆,上膈隱痛,似痙攣狀,其痛徹背。加味
金鈴子散予之。金鈴子9g,
延胡索12g,臺
烏藥6g,杏仁泥24g,
旋復花9g(包),云茯苓12g,全
瓜蔞12g,
五靈脂9g,谷
麥芽各9g,fo手9g。
陳女多酸與胃中灼熱有連鎖關(guān)系,欲除灼熱,先當制酸。煅瓦楞30g,
米仁12g,
竹茹9g,
夏枯草12g,煅
牡蠣30g,
小薊9g,杏仁18g,
云苓12g。
趙女已屆更年期,精神上起變化,有時血壓偏高;氣候轉(zhuǎn)變,則腰臀酸痛。全當歸6g,杭
白芍12g,明
天麻9g,魯豆衣12g,
山萸肉9g,潼
沙苑9g,
炙草214g,生麥芽12g,
大棗5枚。
以上案例非但直截了當?shù)匾梦麽t(yī)的名詞術(shù)語,在病理上也兼用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加以分析。如十二指腸潰瘍的節(jié)律性疼痛、多酸與胃中燒灼感的關(guān)系,更年期的神經(jīng)精神癥狀及血壓波動等,如此記載病案出現(xiàn)在五、六十年之前(由于種種原因,《章次公醫(yī)案》只收集到先生1940年前后的部分醫(yī)案),可謂“開風氣之先”。也正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chǔ)上,先生“舉‘發(fā)皇古義,融會新知’為大纛”,主張臨床盡可能做到“雙重診斷,一重治療”。所謂“雙重診斷”,即中醫(yī)的診斷和西醫(yī)的診斷。中醫(yī)在診斷上,固然要辨“病”,如
瘧疾、中風、
痢疾之類,但更重“辨證”,雖然以癥狀命名的疾病并不等于就是一個癥狀,但以辨證(包括主證、兼證及其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等)為中心是無可置疑的,這樣的方法自有其特點和優(yōu)勢,而短處是缺少對疾病的特異性(病原)和確定性(病灶)的認識,因而治療上也就少了針對性!半p重診斷”就是要求把中醫(yī)的辨證與西醫(yī)的辨病結(jié)合起來,治療上相應(yīng)地也要把“治病”、“治證”結(jié)合起來,療效就可能會比單一的辨證用藥好。至于用藥,則千方百計發(fā)掘、發(fā)現(xiàn)、發(fā)揮方藥、針灸之長,而不是“中藥加西藥”,是之謂“一重治療”。先生的遠見卓識,影響相當深遠,盡管當時不斷遭到非難,但先生“我行我素”,堅持他的追求。筆者1980年訪問先生遺屬時,章太師母說:中西結(jié)合有什么不好!次公說過,我的主張,是“黃帝”教我的:“善言古者必有驗于今。”(語出《素問?舉痛論》)精研藥物,講求實效,次公先生出自滬上名醫(yī)丁甘仁、曹穎甫先生之門。曹氏曾謂:眾多門人中,得我薪傳者,唯次公一人而已。但次公先生不受所學之囿,不存門戶之見。他認為醫(yī)生所應(yīng)孜孜以求的是臨床療效,而治病要靠藥物,所以他畢生致力于中藥的研究和應(yīng)用,早年曾編著《藥物學》四卷,其中大部分資料都載入《中國藥學大辭典》一書中。
他研究藥物,除了參考歷代本草著作,還致力于仲景原著以及《千金》、《外臺》和宋人方書,博采眾方,并深入探索前賢在用藥上的不傳之秘。例如對
柴胡這味藥,他就用考證方法,據(jù)《千金》用柴胡六十五方,《翼方》三十五方,《外臺》五十四方,《本事方》十一方,參以己驗,得出其主要作用為:祛瘀、解熱、泄下,與潔古、東垣、葉天士“升陽劫陰”之說有異。
正如姜春華老師后來指出的:單用大量柴胡,確能致瀉。今人以柴胡升浮,其實柴胡并沒有劫傷肝陰的副作用。次公先生敢于疑古,對諸本草所載有疑惑之處,每每據(jù)自己的實踐,大膽質(zhì)疑,獲取新知。
如傳統(tǒng)認為
人參、五靈脂為“十九畏”之一,而氣虛血瘀證用人參、五靈脂的機會很多。他經(jīng)長期使用觀察,證實二味同用并無任何副作用,而有相得益彰之功。
先生也樂于接受現(xiàn)代藥物研究的新成果。如結(jié)合西醫(yī)對“
腸結(jié)核”的認識,在四君子湯、理中湯、
訶子散之外加
百部一味,即是取百部有抗結(jié)核菌的作用。
沈女黎明
泄瀉,多屬腸癆,此病多在青年,不易速愈。土炒
黨參9g,野
于術(shù)9g,云茯苓12g,
扁豆衣9g,
五味子415g,
芡實12g,蒸百部9g,清炙草3g。
一切真知都發(fā)源于實踐經(jīng)驗。對于民間單方草藥,先生也著意搜集、驗證。在其醫(yī)案中,如
馬鞭草抗瘧、白槿花清腸、陳紅茶止痢、
蒲公英治胃痛、麻
雀煎湯治
百日咳、
萊菔英(即
蘿卜莖葉)治痢疾腸炎、
薺菜花治
血尿便血、仙鶴草強心、
棉花子補虛止血等等,不勝枚舉。
先生博覽群書,雖小說閑章,但有裨于臨證參考者,亦樂于一試,以驗證其效。如《鏡花緣》一書有治水瀉赤白痢方(制
川烏、生熟
大黃、
蒼術(shù)、
檳榔、杏仁、
羌活、
甘草),先生覺其組方頗為奇特,然甚合理法,妙在寒熱并用而收蕩滌積垢、導滯止痛之功。遂試用于痢疾泄瀉初起,其效頗著。
先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胃十二指潰瘍病患者舌苔半光剝,多為氣郁化火,灼傷胃陰,或長期使用香燥藥所致。此時宜清養(yǎng)胃陰為主,止痛則宜含油脂藥物,具緩痙鎮(zhèn)痛作用。以大劑量(24~30g)杏仁泥治療胃痛,即是先生的獨到經(jīng)驗。
高男胃痛開始多作于饑餓時,得食則減;其痛由漸加劇,乃至食前食后皆痛,曾
嘔吐紫黑色物。今經(jīng)常
嘈雜、飽悶、
腹瀉。古人屬諸痰火,切忌辛香燥烈藥。
鳳凰衣9g,琥珀屑9g,炙
馬勃9g,
柿霜18g,杏仁泥18g,象貝18g,野
薔薇花9g,
花粉9g,
血余炭9g,研末,每服1.5g,一日一次。
熱病用
附子及
六神丸的經(jīng)驗急性熱性傳染病,由于持續(xù)高熱,而致心陰心陽耗竭者頗不少見。先生指出:仲景《
傷寒論》、《金匱要略》均有“急當救里救表”之說,即有所提示,如四逆諸方,即為熱病心衰之劑。曾撰文謂“仲景是發(fā)明熱病
心力衰竭的第一人”。[5]三十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著稱,雖高熱
神昏,唇焦舌蔽,亦喜用大劑附子,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章先生稱之為“心狠手辣”,大為佩服[6]。他自己對熱病中后期,邪勢方衰而心力不支有厥脫之危者,則常用《馮氏錦囊》之全真一氣湯(人參、
麥冬、五味子、
熟地、
白術(shù)、制附子、
牛膝、
炙甘草)。此方合
參附湯與
生脈散,養(yǎng)陰與溫陽并進;至于熟地、白術(shù),則取脾腎兼顧之意。蓋熱病不危于邪盛,而亡于正衰者多矣。高熱患者,若神氣蕭索,脈來糊數(shù),或脈沉細而不鼓指,或見歇止,或脈微欲絕,即當著力于扶陽強心,保陽氣、固陰液。
施女二診,
濕溫十七日,正在緊要關(guān)頭,出血雖止,然面黃神萎,兩脈糊數(shù)。用全真一氣湯合
紫雪丹,一面育陰扶正,一面慧神祛邪,此變法也。炮附塊415g,潞黨參9g,麥冬9g,熟地12g,白術(shù)9g,淮牛膝9g,淡
竹葉9g,紫雪丹19g,分3次服。
李男此嚴重之濕溫癥,兩日來大便色紅,終日神蒙譫語,濕溫病而見此候,生命之危,不絕如縷。
川
黃柏9g,陳
膽星9g,飛
滑石15g,白槿花15g,
銀花炭12g,茯苓18g,石
菖蒲9g,
馬齒莧15g,至寶丹1粒,分4次化服。二診:藥后紅色之便不再作,是為大幸,終日譫語不休,神煩不寧,而面容如此黃晦,脈搏如此細數(shù),皆與證情相反,表示正氣竭蹶,苦寒香開之藥,勢難再進,予全真一氣湯作萬一之想。炮附塊9g,黨參9g,生白術(shù)9g,
鮮生地30g,麥冬9g,
遠志6g,陳膽星6g,五味子415g,懷牛膝12g。
此案前后共七診,在四診之后,熱勢即挫,神志亦漸次清晰。至六診即恢復正常體溫。
六神丸本是家喻戶曉的喉科用藥,先生仔細剖析其配伍用藥經(jīng)驗,認為
牛黃不僅有清熱解毒、芳香開竅、利痰鎮(zhèn)驚之功,還有強心的作用;
蟾酥不僅攻毒消腫,辟惡通竅,還有強心、升壓、興奮呼吸的作用;
麝香亦具強心回蘇之功。提出“六神丸可興奮心肌與
腦神經(jīng)”,熱病心力衰竭用桂附則人畏懼之,用六神丸既能強心,又不遭謗,對
肺炎、乙腦、
腸傷寒等疾病邪毒熾盛、高熱鴟張之時,即須注意
休克、心衰這一潛在的危機,在其神識乍清乍昧之際,即當投以六神丸。
孔男病濕溫匝月,苔灰膩,脈濡數(shù),其肌膚,不甚潤澤而熱,與人問答,有意識者半,不知所云者半,合目則譫語頻作,不更衣十日許。邪氣尚未肅清,而正氣虛,已是吃緊之極。軟柴胡415g,制附子415g,生蒼術(shù)415g,
黃芩9g,全瓜蔞12g,杭白芍9g,生
枳實9g,連皮檳榔9g,
山楂肉12g,萊菔英9g,六神丸30粒(分三服)。另:
參須15g,濃煎代茶。此人午后服藥,翌晨三時許,得垢膩之大便甚暢,熱減神清,從此方加減,凡十日許而病瘥。
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護膜法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先生一方面既重視整體的辨證論治,如脾胃虛寒,痛處喜熱喜按,得熱食而安者,用建中湯;氣滯,噫氣者,用
越鞠丸、四磨飲;胃陰傷,舌紅,便難,其痛隱隱然者,用
一貫煎加減等等。另一方面,又重視潰瘍局部的治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護膜法”。常用藥如瓦楞子、滑石、
象牙屑、鳳凰衣、
赤石脂、茯苓、
龍骨、
伏龍肝等,有保護胃粘膜、促使?jié)冇系淖饔谩?
李男胃痛8年,多作于食后2小時許,及食可稍緩,有黑糞史,其為潰瘍病,殆無疑義。鳳凰衣30g,玉蝴蝶30g,輕馬勃20克,象貝20g,
血余炭15g,琥珀粉15g,共研細末,每服2g,一日3次,食前服。
按:鳳凰衣即雞蛋內(nèi)膜,是先生治療潰瘍病常用之藥;玉蝴蝶,功擅舒肝和胃生肌,與鳳凰衣同用起協(xié)同作用;馬勃能止血制酸,與消瘀止血的琥珀同用,治潰瘍病出血極佳。
陳女胃痛多作于食后2小時許,進硬物則其痛更甚,潰瘍病之嫌疑甚重,凡此等證過用香燥刺激之藥,未有不僨事者,慎之。
苦杏仁24g,全當歸12克,白芍9g,
玄胡9g,
桃仁9g,茯苓9g,米仁15g,滑石9g。另雞蛋殼置瓦上焙焦,每服2g,一日3次,飯前服。
此案用杏仁、
桃仁、當歸行滯化瘀止痛,茯苓、苡仁傳統(tǒng)認為健脾利濕,此處卻是用以保護胃粘膜。
使用蟲類藥物的經(jīng)驗蟲類的藥用,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仲景《傷寒》、《金匱》開其先,《肘后》《千金》《外臺》《本事》繼之,其后葉天士、張錫純、惲鐵樵等亦善用蟲類藥者。章次公先生治療內(nèi)、婦科雜病,常用蟲類藥入復方,以增強療效。如痹證之用
全蝎、
蜈蚣、
蘄蛇、
地鱉蟲、蜂房等以宣痹定痛;早期
肝硬化之用蟋蟀、螻蛄、地鱉蟲;神經(jīng)性
頭痛之用全蝎、蜈蚣、
僵蠶等,皆其例也。其門人朱良春先生得章先生之薪傳,潛心研究蟲類藥物數(shù)十年,擬定“
益腎蠲痹丸”、“復肝散”等名方,并著《蟲類藥的運用》一書,對其師之學作出了重要的繼承和發(fā)揚。茲舉先生數(shù)案,以見其學驗之一斑。
宋男背部疼痛,右髖關(guān)節(jié)強直已有7年。精神倦怠,四肢無力,踝關(guān)節(jié)浮腫,霉季更甚。西醫(yī)診斷為風濕樣脊椎炎、髖關(guān)節(jié)炎。
大活絡(luò)丹30粒,每日1粒,分2次服。二診:服
大活絡(luò)丹無反應(yīng),亦無顯效。幾日來天氣不正,所苦倍甚。蘄蛇15g,
露蜂房15g(焙),炙大蜈蚣5條,炙全蝎6g,
三七15g,
仙茅15g,全當歸30g,
桑寄生15g,生白術(shù)15g,甘草9g。
上藥共研極細,用
龜鹿二仙膠120g,烊化成漿,為丸,如小
綠豆大。每服415g,每日2次。用落得打9g,
千年健9g,
五加皮9g,
伸筋草9g,
天仙藤12g,煎湯空腹送丸。三診:背痛、踝腫大為減退。原方續(xù)服。
王女頭痛達10年之久,作輟無常,痛劇則嘔吐頻作,徹夜不寐,痛苦不可名狀。治風當先治血,古有名訓,但追風通絡(luò)之品,仍不可少。炮附塊30g,全當歸30g,大
川芎18g,甘
枸杞18g,明天麻18g,
藁本18g,大蜈蚣10條,炙全蝎18g,制
半夏18g,綿
黃芪30g,炒
棗仁18g,茯苓18g,生白術(shù)18g。上藥共研細末,一日3次,每次3g,以飯后服為佳。
來源:http://zhaodongqi.haodf。com/wenzhang/56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