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產褥期精神障礙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產褥期精神障礙

  
疾病名稱(英文) puerperal psychosis
拚音 CHANRUQIJINGSHENZHANGAI
別名 中醫(yī):產后發(fā)狂,產后癲狂,產后乍見鬼神,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產褥期疾病,精神病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yī)病名定義 產褥期精神障礙系特指發(fā)生干產褥期間的精神活動失常。多發(fā)生于產后4周以內。
中醫(yī)釋名 表現為產后婦人精神抑郁,情志煩亂,哭笑無常,哈欠頻作,甚至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打人毀物,漫罵不識親疏。
西醫(yī)病因 其發(fā)病原因主要由于妊娠及分娩以后,機體的內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加以外界因素刺激(主要為心理因素)而發(fā)病。其中與分娩有關的疾患如產褥感染難產、失血過多及甲狀腺低功等,可能誘發(fā)本病。
中醫(yī)病因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病因病機為產后失血耗氣,營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或產后憂思傷脾,痰濁滋生,上擾心竅;或產后瘀血不下,敗血上沖致神不守舍,精神離散。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本病的主證是心神失其所養(yǎng),情志失其常度。診病時應脈證合參當細辨其情志異常的不同證候,以別其陰陽虛實之不同。
西醫(yī)診斷標準 本病的參考診斷標準如下:
1.發(fā)病于產褥期間。
2.有明顯的精神活動失常。
3.有諸如產褥感染、垂體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等特殊病史。(蘇應寬.實用產科學.第1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541~54)
西醫(yī)診斷依據
發(fā)病
病史 應詢問患者在整個孕產期的情況。尤其注意有無難產,產后出血史。并考慮到其他可能誘發(fā)本病的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如過度緊張,勞累,近期蒙受較大心理壓力(考試、晉升,父母亡故,怕生女孩,與配偶感情失和,家庭生活較困難等)。
癥狀
體征 本病大多起病急聚,有先期癥狀,如分娩即失眠,抑郁,不愉快,易疲勞等,不能得到改善,1~2日隨即發(fā)病。本病病程長短不一,易變性強,表現癥狀多樣。臨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憂郁淡漠型:本型最多見,多發(fā)生在產后一周。初起言語遲緩,反應遲純,情緒低落、抑郁、焦慮和激動,有自卑感,無故悲傷落淚,失眠;蚩沙霈F言行減少、嗜睡無力。
2.狂躁興奮型:本型較少見,多表現為情緒高昂,焦燥不安、易怒,思維錯亂,言行增多,夸張,也有打人毀物者。
3.神經癥型:表現為失眠、頭痛、眩暈,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腹瀉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4.幻覺妄想型:思想紊亂,情緒淡漠,語言雜亂,行為孤僻,有各種幻想及妄想,思維抽象,違反邏輯,且有打人毀物自殺等沖動行為。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實驗室診斷 應常規(guī)作如下檢查以排除由于垂體、甲狀腺低功及激素水平低下所致。①垂體功能檢查;②基礎代謝率檢查;③血常規(guī)檢查,重點檢測血色素及紅細胞;④雌激素水平測定。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yī)鑒別診斷 1.產后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及乏力等,經充分休息,可較快恢復。
2.產后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精神緊張后多有腹瀉癥狀,可伴有乏力,愛出汗等,但不表現其它精神活動異常。
中醫(yī)類證鑒別 臨證時應與百合病、郁癥、臟躁相鑒別。
1.心脾兩虛
主證:產后精神不振,夜寐不安,神志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分析:本證多有妊時憂思過度,產時失血過多及難產等原因,憂思傷脾,氣血化源不足,心神失其所養(yǎng)故見精神不振,夜寐不安,神志恍惚;心氣虛則悲傷欲哭,不能自主。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均為心脾兩虛之候。
2.肝郁牌虛
主證:精神郁悶,心煩易怒,頭痛,失眠多夢,善太息,胸脅乳房脹痛,嘔惡痰涎,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分析: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氣血逆亂,上擾神明則精神郁悶,心煩易怒,頭痛失眠多夢;肝氣橫逆則善大息,胸脅乳房脹痛;肝木橫克脾土,脾虛生痰,嘔惡痰涎。舌淡,苔薄白,脈弦細皆乃肝郁脾虛之喉。
3.痰火憂心
主證;起病較急,煩躁易怒,哭笑無常,狂躁不安,甚則打人毀物,喉中痰鳴,面紅目赤,大便秘結,舌質紅絳,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素體陰虧火熾,情緒過激,五志化火,煎液成痰,痰火上擾神明則煩躁易怒,哭笑無常;痰火上迷心竅則神志逆亂證見狂躁不安,甚則打人毀物;喉中痰鳴,面紅目赤,大便秘結,舌紅絳,苔黃膩,脈滑數皆乃痰火內盛之象征。
4.瘀血乘心
主證:產后惡露不下,或下而不暢,小腹硬痛拒按,神志錯亂如見鬼神,喜怒無常,哭笑不休,登高棄衣,不識親疏,呼號罵詈,打人毀物,舌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澀。
分析:胞脈被阻,瘀血不下產后惡露不暢,小腹硬痛拒按;瘀血上沖,擾亂心神則神志錯亂,如見鬼神,喜怒哭笑無常,甚則打人毀物不識親疏。舌紫暗有瘀斑點,脈澀皆為瘀血內阻之象。
療效評定標準
預后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1.一般治療:應對病人加強護理,設法使其充分睡眠休息,著重以心理治療的方法解除其致病因素。對其愛情、婚姻、家庭關系等諸因素盡可能加以調整。
2.對癥治療:對狂躁型患者給予大量鎮(zhèn)靜劑或安眠藥促使睡眠,控制精神狀態(tài)有良好效果;糜X妄想狀態(tài)患者可采用大量氯丙嗪;憂郁型患者可給予抗抑郁藥多慮平等藥;垂體功能低下及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可給予相應的激素補償治療。如精神障礙較重,病情反復發(fā)作難以控制者應與精神病專科醫(yī)院共同治療。
中醫(yī)治療 本病治療大法為安神定志,虛者補益心神,實者鎮(zhèn)驚開竅。本病的治療,主要應注重調理心、肝、脾三臟的功能,使其恢復常態(tài)。另外要側重于虛,以補其不足,即使夾雜痰、火、瘀,也應在補虛基礎上,予以適當清熱,化痰、祛瘀,以防虛虛之弊。
一、辨證選方
1.心脾兩虛
治法:養(yǎng)心益脾,安神。
方藥:甘麥大棗湯合歸脾湯化裁。生甘草20g,小麥50g,大棗10枚,棗仁15g,柏子仁15g,白術15g,茯神15g,龍眼肉15g,人參15g,木香5g,當歸209,遠志15g。驚悸不寧加龍齒20g,琥珀 0.3(沖服);面色晄白血虧失常加阿膠 20g(烊化)。
2.肝郁脾虛
治法:舒肝健脾,安神。
方藥:逍遙散加味。柴胡15g,茯苓15g,白芍15g,香附15g,當歸10g,白術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甘草10g。大便燥結加大黃5g,郁李仁10g;五心煩熱加丹皮15g,梔子15g;嘔惡痰涎者加半夏10g。
3.痰火擾心
治法:瀉火滌痰,養(yǎng)陰安神。
方藥:生鐵落飲。生鐵落15g,天冬15g,麥冬15g,浙貝15g,膽南星10g,橘紅10g,遠志10g,石菖蒲10g,連翹10g,茯苓10g,茯神10g,玄參15g,鉤藤15g,丹參15g。朱砂0.5g(沖服)
4. 瘀血乘心
治法:活血化瘀,醒神。
方藥:癲狂夢醒湯加減。仁15g,香附10g,青皮10g,柴胡15g,木通10g,赤芍15g,半夏10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蘇子15g,甘草10g。大便燥結加大黃10g;夜難入寐,躁動甚者加生鐵落30g。
二、專方驗方
1.核桃仁、黑芝麻、桑葉各50g。用法:將上三味藥搗成泥狀,作成丸,每丸5g。每次服10g,日2次口服。功能:滋腎安神。主治:產后健忘,失眠,多夢。
2.開竅靈;皂角15g,石菖蒲9g,蒼耳子9g,冰片5g,細辛17g。制法:將上藥并研細木,裝有色瓶中密封備用。功能:開竅醒神。主治:幻覺、妄想、遲鈍木僵,自語自笑或痛哭不止等。用法:將開竅靈放入小噴霧器內,噴頭對鼻腔噴2~3次即可,此刻患者有噴嚏、流淚、咳嗽,以噴嚏為主。每日3~4次。
中藥 1.柏子養(yǎng)心丸:具有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適于產后夜寐不安,失眠健忘者。每次1丸。日2次口服。
2. 朱砂安神丸:具有寧心安神之功效。適于產后驚悸怔忡,夜寐不安。每次1丸。日2次口服。哺乳者慎用。
3.礞石滾痰丸:具有清熱瀉火,蠲痰除濁之功效。適于產后因痰火上擾心神之癲狂、每次2.5g,日4次口服。
針灸 1.取穴:雙足三里,雙內關。針法均直刺,足三里進針1. 5寸,內關進針0.5寸,捻轉強刺激,得氣后留針15分鐘。有寧心安神,健脾之功?捎糜谥委煯a后郁悶,夜寐不安,心神不寧者。
2.取穴:人中,巔頂,太陽、針法:先斜刺入中,巔頂,進針0. 5寸。捻轉強刺激不留針,再直刺雙太陽穴,進針0.5寸,捻轉得氣后留針15分鐘。有開竅醒神之功。用于痰火蒙閉心神,發(fā)為癲狂者。每日可針1~2次。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護理
康復
預防
歷史考證 本病最早見于《諸病源候論》中日:“產后氣血俱虛,受風邪入并于附則癲……邪入并陽則狂!逼浜筢t(yī)家對其病因病機作了大量闡述。如《陳素閹婦科補解》中曰:“乍見鬼神,由心血虛而干之也。所謂邪者,敗血也,痰也,火也。血與痰有形而火無形,無形之火能載有形之痰與血而上奔,有形之痰血能隨無形之火而上逆。血,水類;血虛則不能制火而上炎,痰隨火涌,火上行則瘀血隨之而沖入心,是以心神恍惚怖畏,如見鬼神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