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jí)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huì)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消癉
    

證治準(zhǔn)繩·類方:消癉

腎氣丸 即八味丸(見虛勞。)五苓散(《金匱》) 治小便不利而渴。豬苓(去皮,七錢半) 澤瀉(一兩二錢七分) 茯苓(七錢半) 桂(去皮,半兩) 白術(shù)(七錢半)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豬苓湯(《金匱》) 治發(fā)熱脈浮。渴欲飲水,小…

腎氣丸 即八味丸(見虛勞。)

五苓散(《金匱》) 治小便不利而渴。

豬苓(去皮,七錢半) 澤瀉(一兩二錢七分) 茯苓(七錢半) 桂(去皮,半兩) 白術(shù)(七錢半)

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豬苓湯(《金匱》) 治發(fā)熱脈浮。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豬苓(去皮) 茯苓 阿膠 滑石 澤瀉(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nèi)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虎加人參湯(見傷暑。)

文蛤(《金匱》) 治渴欲飲水不止。

用文蛤四兩,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

人參石膏(《保命》) 治膈消,上焦煩渴,不欲多食。

人參(五錢) 石膏(一兩) 知母(七錢) 甘草(四錢)

每服五錢,水煎,食后溫服。

加減地骨皮(錢氏) 治上消。

知母 柴胡 甘草(炙) 半夏 地骨皮 赤茯苓芍藥 黃 石膏 黃芩 桔梗(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五片,水煎,食遠(yuǎn)溫服。

竹葉石膏湯(仲景)

石膏(一斤) 竹葉(二把) 半夏(半升,湯洗) 粳米(半升) 麥門冬(去心,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竹葉黃 湯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葉地黃(各二錢) 黃 麥門冬 當(dāng)歸 川芎 黃芩(炒) 甘草 芍藥 人參半夏 石膏( 。各一錢)

上水煎服。

《宣明》黃 湯 治心移寒于肺,為肺消,飲少溲多,當(dāng)被肺平心。

黃 (三兩) 五味子 人參 麥門冬 桑白皮(銼。各二兩) 枸杞熟地黃(各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無時(shí)。

錢氏白術(shù)散 治虛熱而渴。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藿香(去土) 木香 甘草(各一兩) 干葛(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溫服。如飲水多,多與服之。(海藏云∶四君子加減法,治濕勝氣脫,泄痢太過。)

《宣明》麥門冬飲子 治心移熱于肺,傳為膈消,胸滿心煩,精神短少。

人參 茯神 麥門冬 五味子 生地炙甘草 知母 葛根 栝蔞根(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加竹葉十四片,煎至七分,溫服,無時(shí)。

易老門冬飲子 治老弱虛人大渴。

人參 枸杞子 白茯苓 甘草(各七錢半)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上姜水煎服。

白虎湯 涼膈散(并見發(fā)熱。) 小柴胡湯(見往來寒熱。) 四君子理中湯(見虛勞霍亂。)

加減三黃丸(子和) 治丹石毒及熱渴,以意測(cè)度,須大實(shí)者方用。

黃芩(春四兩,夏秋六兩,冬三兩) 大黃(春三兩,夏一兩,秋二兩,冬四兩) 黃連(春四兩,夏七兩,秋三兩,冬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服一月病愈。)

止渴潤燥湯消渴,大便干燥,喜溫飲,陰頭短縮,舌上白燥,唇裂口干,眼澀難開,及于黑處如見浮云。

升麻(一錢半) 柴胡(七錢) 甘草梢(五分) 杏仁(六個(gè),研) 仁(研) 麻仁(研) 當(dāng)歸身 防風(fēng)荊芥黃柏(酒浸) 知母 石膏(各一錢) 熟地黃(二錢) 小椒 細(xì)辛(各一分) 紅花(少許)

上水煎去滓,食后熱服。

調(diào)胃承氣湯(見發(fā)熱。) 大承氣湯(見大便不通。) 半夏瀉心湯(見痞。)

豬肚(《三因》) 治強(qiáng)中消渴。

黃連(去須) 粟米 栝蔞根 茯神(各四兩) 知母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將大豬肚一個(gè),洗凈,入藥末于內(nèi),以麻線縫合口,置甑中炊極爛,取出藥,別研,以豬肚為膏,再入煉蜜,搜和前藥杵勻,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參湯下。又方,加人參、熟地黃、干葛。又方,除知母、粟米,用小麥。

酒煮黃連丸(見傷暑。) 黃 飲 即黃 六一湯。(見自汗。) 玄丹(見小便數(shù)。) 靈砂丹(見嘔吐。)

化水丹(潔古) 治手足少陰渴,飲不止,或心痛者。(《本事》治飲冷水多。)

川烏(臍大者四枚,炮,去皮) 甘草(炙,一兩) 牡蠣(生,三兩) 蛤粉(用濃者,炮,六兩)

上為細(xì)末,醋浸蒸餅為丸。每服十五丸,新汲水下;心痛者,醋湯下,立愈。飲水一石者,一服愈。海藏云∶此藥能化停水。

神仙減水法(名斬龍劊子手) 治三焦虛熱,三消渴疾,日夜飲水無度,此藥主之。

人參 天花粉 知母 宣黃連 苦參 麥門冬 浮萍扁豆 黃 (各一兩) 黃丹(少許)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diào)下。

生津甘露飲子 治消渴膈消,大渴飲水無度,上下齒皆麻,舌根強(qiáng)硬腫痛,食不下,腹時(shí)脹滿疼痛,渾身色黃,目白睛黃,甚則四肢痿弱無力,面塵脫色,脅下急痛,善嚏,善怒,健忘,臀肉腰背疼寒,兩丸冷甚。

石膏(二錢半,一方用一兩二錢) 桔梗(三錢) 人參 甘草(炙) 升麻 姜黃(一作一錢) 山梔仁(一作一錢) 知母(酒洗。各二錢) 白豆蔻 白芷 連翹 甘草(生) 蓽澄茄(各一錢) 黃連木香 柴胡(各三分) 藿香(二分) 白葵花 麥門冬 當(dāng)歸身 蘭香(各五分) 黃柏(酒炒) 杏仁(去皮。各一錢半) 全蝎(一枚,去毒)

上為末,湯浸蒸餅和勻成劑,捏作餅子,曬干,杵碎如黃米大。每服二錢,抄在掌內(nèi),以舌舐之,隨津咽下,或白湯少許送亦得。

此治制之緩也,不惟不成中滿,亦不傳瘡瘍下消矣。火府丹(見淋。)

和血益氣湯 治口舌干,小便數(shù),舌上赤脈。生津液,除干燥,長肌肉。

生地黃(酒浸) 黃柏(酒浸) 升麻(各二錢) 防己(酒浸) 知母(酒浸) 羌活(各一錢) 石膏(一錢半)黃連(酒浸,一錢六分) 杏仁(去皮尖,炒,十二枚) 當(dāng)歸(酒浸,八分) 紅花(三分) 桃仁(去皮尖,炒,十二枚) 麻黃 柴胡(各六分) 甘草(生五分,炙六分)

水三盅,煎至一盅半,分二服,無時(shí)。

黃連膏 治證同前。

黃連(一斤,碾成末( 牛乳汁 白蓮汁 生地黃汁(各一斤)

上將汁熬膏,搓黃連末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少呷湯下,日進(jìn)十服。

生地黃膏 治證同前。

生地黃(碗大一握) 冬蜜(一碗) 人參(半兩) 白茯苓(去皮,一兩。)

上先將地黃洗搗爛,以新汲水調(diào)開,同蜜煎至一半,人參,苓末拌和,以瓷器密收,匙挑服。

蓮茗飲(缺。)

烏金散(《三因》) 治熱中,多因外傷燥熱,內(nèi)用意傷脾,飲啖肥膩,熱積胸中,致多食數(shù)溲,小便過于所飲,亦有不渴而飲食自消為小便者。

黃丹(炒) 細(xì)墨(燒。各一兩)

上為末,研勻,每服參錢,食后。先用水漱口,待心中熱渴欲水,便以冷水調(diào)下。

順利散(潔古) 治中熱在胃而能食,小便赤黃,微利至不欲食為效,不可多利。

濃樸 枳實(shí)(各一兩) 大黃(煨,四兩)

每服五錢,水煎,食遠(yuǎn)服。

參蒲丸 治食 ,胃中結(jié)熱,消谷善食,不生肌肉。

人參 赤茯苓 菖蒲 遠(yuǎn)志 地骨皮 牛膝(酒浸。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加味錢氏白術(shù)散 治消中,消谷善饑。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白術(shù)(各二錢) 枳殼(去瓤,膚炒) 柴胡 藿香 干葛 北五味子木香 甘草(炙。各一錢)

水煎,食遠(yuǎn)服。

清涼飲子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結(jié),小便數(shù)。

羌活梢 柴胡梢 黃 根 甘草梢(生) 黃芩(酒制) 知母(酒制) 甘草(炙。以上各一錢)酒生地黃 防風(fēng)梢 防己(各五分) 桃仁 杏仁(各五粒) 當(dāng)歸(六分) 紅花(少許) 升麻梢(四分)黃柏(酒) 龍膽草 石膏(各一錢半)

上水二盞,酒一小盞,煎服。

甘露膏消渴飲水極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結(jié)燥,小便頻數(shù)。又名蘭香飲子。

石膏(二錢) 知母(一錢半) 甘草(生一錢,炙五分) 防風(fēng)根(一錢) 人參 制半夏 蘭香白豆蔻 連翹 桔梗 升麻(各五分)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或捏劑作薄餅子,曬干,碎如米大。每用淡姜湯調(diào)下二錢。

爛金丸 治熱中消渴止后,補(bǔ)精血,益諸虛,解勞倦,去骨節(jié)間熱,寧心強(qiáng)志,安神定魄,固臟腑,進(jìn)飲食,免生瘡瘍。

大豬肚(一具) 黃連(三兩) 生姜(研) 白蜜(各二兩)

先將豬肚凈洗控干,復(fù)以蔥、椒、醋、面等同藥以水、酒入銀石器內(nèi),煮半日漉出黃連,洗去蜜、酒令盡,銼研為細(xì)末,再用水調(diào)為膏;入豬肚內(nèi),以線縫定,仍入銀石器內(nèi),水煮爛,研如泥,搜和下項(xiàng)藥∶人參 五味子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去絲) 山藥 石斛 山茱萸(去核) 車前子 新蓮肉(去皮心) 鱉甲(醋炙) 熟地黃 當(dāng)歸(各二兩) 磁石(鍛) 白茯苓 槐角子(炒) 川芎(各一兩)黃(四兩) 菟絲子(酒浸,蒸,研,五兩) 沉香(半兩) 麝香(一錢,別研入)

上為細(xì)末,用豬肚膏搜和得所如膏,少添熟蜜,搗數(shù)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溫酒或糯米飲送下。一方,有白術(shù)二兩,陽起石一兩。

天門冬 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饑,手足煩熱,背膊疼悶,小便白濁。

天門冬(去心) 土瓜根(干者) 栝蔞根 熟地黃 知母(焙) 蓯蓉(酒浸一宿,切,焙) 鹿茸(酒炙) 五味子 赤石脂 澤瀉(以上各一兩半) 內(nèi)金(三具,微炙) 桑螵蛸(十枚,炙) 牡蠣( ,二兩) 苦參(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粟米飲送下,食前。

豬腎薺 湯 治消中,日夜尿八九升者。

豬腎(一具) 大豆(一升) 薺 石膏(以上各三兩) 人參 茯苓(一作茯神) 知母 葛根黃芩 磁石(綿裹) 栝蔞根 甘草(以上各二兩)

上 咀,用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作三服,渴急飲之。下焦熱者,夜輒服一劑,渴止勿服。

菟絲子丸,(見赤白濁。) 鹿茸丸(見溲血。) 安腎丸(見喘。) 薺 湯(即前豬腎薺 湯。)

蓯蓉丸

蓯蓉(酒浸) 磁石( 碎) 熟地黃 山茱萸 桂心 山藥(炒) 牛膝(酒浸) 茯苓 黃 (鹽湯浸) 澤瀉 鹿茸(去毛,切,醋炙) 遠(yuǎn)志(去心,炒) 石斛 覆盆子 五味子 萆 破故紙(炒)巴戟(酒浸) 龍骨 菟絲子(酒浸) 杜仲(去皮,銼,姜汁制炒絲斷。各半兩) 附子(一個(gè),重六錢者,炮,去皮臍)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天王補(bǔ)心丹(《得效》)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qiáng)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干口燥,育養(yǎng)心氣。

熟地黃(洗)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遠(yuǎn)志(去心) 石菖蒲(去毛) 玄參 柏子仁 桔梗(去蘆) 天門冬(去心) 丹參(洗) 棗仁(去殼,炒)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 百部(洗) 杜仲(姜汁炒,斷絲) 茯神(去木) 當(dāng)歸(去蘆尾) 五味子(去枝梗。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每?jī)勺魇瑁?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quanxiangyun.cn/pharm/2009/20090113060257_95670.shtml" target="_blank">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燈芯、棗湯食后臨臥化下;或作梧桐子大丸吞服亦可。

雙補(bǔ)丸(《得效》) 治腎虛水涸,燥渴勞倦。

鹿角膠(二兩) 白茯苓(去皮) 人參(去蘆) 薏苡仁(炒) 熟地黃(洗,蒸) 肉蓯蓉(酒浸,焙干)菟絲子(酒浸,蒸,焙) 覆盆子 五味子 石斛(酒浸,焙) 當(dāng)歸(去蘆,酒浸,焙) 黃 (去蘆,蜜炙)宣木瓜(各一兩) 沉香(不見火) 澤瀉(蒸。各半兩) 生麝(一錢,另研)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棗湯送下。

腎瀝散 治消腎,腎氣虛損發(fā)渴,小便數(shù),腰膝痛。

雞 (微炙) 遠(yuǎn)志(去心) 人參 桑螵蛸(微炒) 黃 澤瀉 桂心 熟地黃 白茯苓龍骨 當(dāng)歸(以上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川芎(各二兩) 五味子 炙甘草 玄參(各半兩)

磁石(三兩,研碎,水淘去赤汁)

上銼碎,每服用羊腎一對(duì),切去脂膜,先以水一盞半煮腎至一盞,去水上浮脂及腎,次入藥五錢,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服,晚食前再服。

銀箔 治消腎,口干眼澀,陰痿,手足煩疼,小便多。

金箔(一百片) 銀箔(一百片,俱細(xì)研) 丹砂(細(xì)研) 栝蔞根(各二兩) 巴戟(去心) 山藥 五味子澤瀉(各一兩半) 天門冬(去心) 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干。各二兩半) 黃連(四兩) 白茯苓(去皮) 生地黃(焙) 葛根(各三兩) 麥門冬(去心,焙,三兩半)

上除別研藥外為細(xì)末,再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不拘時(shí),粟米飲送下。

白茯苓丸 治消腎,因消中之后,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兩腿漸細(xì),腰腳無力。

白茯苓 覆盆子 黃連 栝蔞根 萆 人參 熟地黃 玄參(以上各一兩) 石斛(去根)蛇床子(各七錢半) 雞 (三十具,微炒)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煎磁石湯送下。

龍鳳丸

鹿茸(一兩,酒炙) 菟絲子(酒浸) 山藥(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送下,濃煎人參湯亦可。

一方,用面糊為丸,鹽酒、鹽湯任下。(一名龍肝鳳髓丸。)

參 湯

人參 桔梗 花粉 甘草(各一兩) 綿黃 (鹽湯浸,炙) 白芍藥(各二兩) 白茯苓北五味子(各一兩半)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日進(jìn)四服,留滓合煎。一方,有干葛、木瓜、烏梅。

加減八味丸 治腎水枯竭,不能上潤,心火上炎,不能既濟(jì),心煩躁渴,小便頻數(shù),白濁陰痿,飲食不多,肌膚漸削,或腿腫,腳先瘦小。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去骨) 澤瀉(酒潤,蒸。各八錢) 五味子(微炒,一兩半) 山茱萸肉(焙)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熟地黃(蒸七次,焙) 山藥(微炒。各二兩)

上各研末秤,和勻,煉蜜丸,梧子大。五更初溫酒、鹽湯任下三五十丸,午前、晚間空腹再服。此藥不惟止渴,亦免生疽,久服永除渴疾,氣血加壯。

竹龍散(《三因》) 治消渴。

靈脂(另研) 生黑豆(去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冬瓜煎湯調(diào)服,瓜葉、子皆可,一日兩服,少渴者只一服。渴止后宜八味丸,仍以五味子代附子。此方沈存中載于《靈苑方》,得效者甚多。

六神湯(《三因》) 治三消渴疾。

蓮房 干葛 枇杷葉(去毛) 甘草(炙) 栝蔞根 黃 (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小便不利,加茯苓。

四物湯(見鼻衄。)

芎歸湯 治失血,煩熱作渴,或頭痛眩暈

川芎(三錢) 當(dāng)歸(酒拌,五錢)

上水煎服。

甘草石膏湯 治渴病全愈再劇,舌白滑微腫,咽喉咽唾覺痛,嗌腫,時(shí)渴飲冷,白沫如膠,飲冷乃止。(即止渴潤燥湯無麻仁,有生地黃。)

忍冬丸 治渴疾愈,須預(yù)防發(fā)癰疽。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莖花葉皆可用之,一名老公須,一名蜜啜花,一名銀花,一名左纏滕,水洗凈用)

上用米曲酒,于瓶?jī)?nèi)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曬干,入甘草少許,為末,即以所浸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飲任下。一方,用忍冬草煎服。此藤凌冬不凋,三月開花五出,m.quanxiangyun.cn黃白相間,微香,蒂帶紅!锻饪凭酚忠跃浦篑糠r(shí)不犯鐵氣,服至大小腸通利,此藥到得力。用干者,不及生者效速。仍治五種飛尸,酒研傳瘡亦好,但留一口泄毒瓦斯,真經(jīng)效奇藥也。此藥不特治癰,亦能止渴,并五諸漏。

藍(lán)葉散 治渴利,口干煩熱,背生前疽,赤 疼痛。

藍(lán)葉 升麻 玄參 麥門冬(去心) 黃 葛根 沉香 赤芍犀角屑 甘草(生用。各一兩) 大黃(二兩,微炒)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玄參散 治渴利煩熱,生癰疽, 腫疼痛。

玄參 芒硝 大黃(微炒) 犀角屑 羊角屑 沉香 木香 黃 (各一兩) 甘草(生用,七錢半)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用溫水調(diào)下。

薺 丸 治強(qiáng)中為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溢自出,消渴之后,多作癰疽,皆由過服丹石所致。

薺 大豆(去皮) 茯神(去木) 磁石( ,研極細(xì)) 玄參 石斛(去根) 栝蔞根 地骨皮(去木) 鹿茸(各一兩) 沉香(不見火) 人參(各半兩) 熟地黃(酒蒸,一兩)

上為細(xì)末,用豬腎一具,如食法爛煮,杵和丸,如梧桐子大。如難丸,入少酒糊丸,或煉蜜丸亦可。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紫蘇湯 治消渴后遍身浮腫,心膈不利。

紫蘇莖葉 桑白皮 赤茯苓(各一兩) 郁李仁(去皮,炒,二兩) 羚羊角(鎊) 檳榔(各七錢半)桂心(去皮) 枳殼(麩炒) 獨(dú)活 木香(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瞿麥 治消渴欲成水氣,面目并足膝脛浮腫,小便不利。

瞿麥穗 澤瀉 滑石(各半兩) 防己(七錢半) 黃芩 大黃(各二錢半) 桑螵蛸(炒,十四枚)

上 咀,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良久再服。

葶藶 治消渴后成水病浮腫。

甜葶藶(隔紙炒) 栝蔞仁 杏仁(湯浸,去皮尖及雙仁者麩炒黃) 漢防己(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赤茯苓煎湯下,日三四服。

五皮飲 濟(jì)生腎氣丸(俱見水腫。) 中滿分消湯丸(見脹滿。)

補(bǔ)遺人參白術(shù)湯(《儒門事親》) 治胸膈癉熱,煩滿不欲食,或癉成為消中,善食而瘦,或燥郁甚而消渴,多飲而數(shù)小便,或熱病,或恣酒色,誤服熱藥者,致脾胃真陰血液損虛,肝心相搏,風(fēng)熱燥甚,三焦腸胃燥熱怫郁,而水液不能宣行,則周身不得潤澤,故瘦瘁黃黑,而燥熱消渴,雖多飲而水液終不能浸潤于腸胃之外,渴不止而便注為小便多也。叔世俗流,不明乎此,妄為下焦虛冷,誤死多矣。又如周身風(fēng)熱燥郁,或?yàn)槟空,癰疽瘡瘍,上為喘嗽,下為痿痹,www.med126.com或停積而濕熱內(nèi)甚,不能傳化者,變水腫腹脹也。凡多飲數(shù)溲為渴,多食數(shù)溲為消中,肌肉消瘦,小便有脂液者,為消腎,此世之所傳三消病也。雖經(jīng)所不載,以《內(nèi)經(jīng)》考之,但燥熱之微甚者也。此藥兼療一切陽實(shí)陰虛,風(fēng)熱燥郁,頭目昏眩,風(fēng)中偏枯,酒過積毒,一切腸胃澀滯壅塞,瘡疥痿痹,并傷寒雜病煩渴,氣液不得宣通,并宜服之。

人參 白術(shù) 當(dāng)歸 芍藥 大黃 山梔子 澤瀉(各半兩) 連翹 栝蔞根 干葛 茯苓(各一兩) 官桂 木香 藿香(各二錢半) 寒水石(二兩) 甘草(三兩) 石膏(四兩) 滑石 芒硝(各半斤)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姜三片,同煎至半盞,絞汁,入蜜少許,溫服,漸加至兩許,無時(shí),日三服;虻门K腑疏利亦不妨,取效更妙,后卻常服之,或兼服消痞丸。

若覺腸胃結(jié)滯,或濕熱內(nèi)甚自利者,去大黃、芒硝。

地黃飲子(《簡(jiǎn)易》) 治消渴咽干,面赤煩躁。

人參(去蘆) 生干地黃(洗) 熟干地黃(洗) 黃 (蜜炙) 天門冬 麥門冬(俱去心) 枳殼(去瓤,麩炒) 石斛(去根,炒) 枇杷葉(去毛,炒) 澤瀉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后臨臥服。此方乃全用二黃丸、甘露飲料,生精補(bǔ)血潤燥止渴,佐以澤瀉、枳殼疏導(dǎo)二腑,使心火下行,則小腑清利,肺經(jīng)潤澤則大腑流暢,宿熱既消,其渴自止,造化精深,妙無逾此。

黃 湯 治諸渴疾。

黃 (蜜炙) 茯苓(去皮木) 栝蔞根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 五味子 炙甘草(各一錢半)

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速服。

梅蘇丸 治消渴,膈熱煩躁,生津液。

白梅蘇葉 烏梅肉(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七錢半) 百藥煎(三兩) 訶勒(煨,用皮)人參(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細(xì)末,煉黃蠟汁和為丸,如雞頭實(shí)大。每服一丸,不拘時(shí),含化咽津,行路解渴。

殺蟲方 治消渴有蟲。

苦楝根,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許,水二碗,煎至一碗,空心飲之,雖困頓不妨。自后下蟲三四條,類蛔蟲而色紅,其渴頓止。乃知消渴一證,有蟲耗其津液。(出《夷堅(jiān)志》)

口燥咽干

《本事》黃 湯 治心中煩躁,不生津液,不思飲食。

黃 熟地黃 白芍藥 五味子 麥門冬(各三兩) 甘草 人參 天門冬(各五錢) 白茯苓(一兩)

上 咀,每服三錢,姜、棗、烏梅煎、去滓,食后服。

參術(shù)飲 即參苓白術(shù)散。(見滯下。)

參香散(《和劑》) 治心氣不寧,諸虛百損,肢體沉重,情思不樂,夜多異夢(mèng),盜汗失精,恐怖煩悸,喜怒無時(shí),口干咽燥,渴欲飲水,飲食減少,肌肉瘦瘁,漸成勞瘵。常服補(bǔ)精血,調(diào)心氣,進(jìn)飲食,安神守中,功效不可具述。

人參 山藥 黃 (制) 白茯苓(去皮) 石蓮肉(去心) 白術(shù)(煨。各一兩) 烏藥砂仁橘紅 干姜(炮。各半兩) 丁香 南木香 檀香(各二錢半) 沉香(二錢) 甘草(七錢半,炙)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一方,有炮附子(半兩)

四君子湯(見虛勞。) 縮脾飲(見中暑。) 七珍散(見不能食。) 大補(bǔ)湯(見虛勞。)

干葛湯

葛根(二兩) 枳實(shí)(去白,麩炒) 梔子仁 豆豉(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不拘時(shí),溫服。

烏梅木瓜湯 治飲酒多,發(fā)積為酷熱,熏蒸五臟,津液枯燥,血位,小便并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

木瓜干 烏梅(捶破,不去仁) 麥 (炒) 甘草 草果(去皮。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時(shí)服。

枳 子丸 治證同前。

枳 子(二兩) 麝香(一錢)

上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柠}湯下。

三神湯 治證同前。

烏梅肉 遠(yuǎn)志(去心,甘草水煮過,用姜汁拌炒。各一兩) 枳實(shí)(去瓤,一兩) 夏加黃連五錢,春秋冬不用。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糯禾根一握,煎七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若無糯禾根,白茅根亦可;如無白茅根,禾桿繩亦可。

防椒藶黃丸 治腹?jié)M口干舌燥,此腸間有水氣也。(見脹滿。)

牛黃 治心脾壅熱,口舌干燥及煩渴。

牛黃(三分,細(xì)研) 黃連(去須) 大黃(銼,炒。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 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 麝香(少許) 山梔仁 馬牙硝(細(xì)研) 芎 黃芩 炙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研勻,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竹葉煎湯化下。

栝蔞根散 治風(fēng)熱口中干燥,舌裂成瘡。

栝蔞根 胡黃連 黃芩(各七錢半) 白僵蠶(炒) 白鮮皮,大黃(銼,炒。各半兩) 牛黃(研)滑石(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服二錢,竹葉湯調(diào)服,無時(shí)。

甘露丸 解壅毒,退風(fēng)熱,治口舌干燥。

寒水石(二斤,燒令赤,攤地上一宿,出火毒) 馬牙硝(三兩,細(xì)研) 霜(細(xì)研) 甘草(炙赤) 龍腦(細(xì)研,各七錢半)

上為細(xì)末,研勻,以糯米飯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后用新汲水磨化服。

含化丸 治上焦煩熱,口舌干燥,心神不清,頭目不利。

石膏(細(xì)研,水飛過) 寒水石(研細(xì)) 白蜜(各半斤)

上以水四大盞,煎取一大盞半,綿濾過,入蜜同煎令稠,丸如雞頭實(shí)大。常含一丸,咽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hào)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huì)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