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孕婦脾胃旺而血氣充,則胎安而正,產(chǎn)子精神而壽,曷嘗用藥以調(diào)氣血安胎耶?若稟不足而氣血衰,脾胃弱,飲食少,則虛癥百出,孕成數(shù)墮,或產(chǎn)子不壽,必資藥力以助母安胎壽子也。是以丹溪先生刪定安胎飲之良方,治孕婦元氣虛弱,胎氣不安,飲食不美,或腹痛腰疼,隨癥加減,以治胎前諸癥,后開隨癥加減二十余方,皆可按方取用。夫血精會凝而成孕,精氣蒸胃而嘔逆。血少肝虛,如愛酸物;胃氣受傷,厭阻飲食。若人素弱嘔阻,本方量加橘紅;若稟濃吐逆,再加竹瀝姜汁。下血不止名胎漏;小腹墮痛名胎痛。胎漏宜涼,須加生、熟地黃;胎痛宜溫,少加帶殼砂仁。至若仆跌動胎下血,膠艾宜加;怒氣胎沖上逆,木香為先。小便短澀成淋瀝,乃子淋之癥,安榮不應本方宜。小便帶血流于脬,是膀胱之熱,逍遙入炒山梔。子腫癥多面目虛浮,而肢體有水氣,全生白術(shù)堪醫(yī)。子煩癥則心驚膽怯,而時加煩悶,安胎竹葉無疑。天仙藤散治足指縫出水,病名子氣,虛人多加參、術(shù)。羚羊角散療項強筋搐拳攣,病名子癇,痰多加竹瀝、參、歸。至如脾胃氣虛而胎壓尿胞,則臍腹脹而小便淋閉,安胎飲服,法宜探吐升提。又如脾虛氣弱而轉(zhuǎn)運舒遲,則飲食停滯而腹脹嘔吐,安胎力緩,加參,平胃調(diào)和。又若胸滿、腹脹、便秘、遍身浮腫,名曰胎水之不利,得用鯉魚湯。若脾胃氣虛,佐以四君、五皮。又若胎氣上攻,心腹脹滿作痛,名曰子懸之候,必用紫蘇湯。若食少晡熱,兼以加味逍遙。若腹大子滿,肥而氣壅,束胎難緩,臨月欲活血而散滯,達生散宜嘗。柴前梅連丸,治骨蒸之勞熱。當歸六黃湯,療盜汗之晡熱。孕成數(shù)墮,因母血弱不能分蔭其胎,本方預服,可保滿期。生子無氣,由母氣虛,僅可資榮于己,安胎之方,必須月服。老夫得少婦,須寡欲以候經(jīng)期;壯陽遇衰陰,必頻藥以助胎力。其人愛精重施,生于精神有壽?耜柾梗忧骞褵o神,此造化必然之理,后人胤嗣當鑒。大抵孕婦素弱,又欲分血氣以蔭胎,自然虛癥百出。是以丹溪先生安胎方以補為主,佐以順氣清涼。參、術(shù)、黃芩,乃安胎之圣藥;歸、芎、懷熟,實補血之良劑;佐以蘇葉、陳皮,可為常服方也。夫孕成六月之前,其胎尚未轉(zhuǎn)運,茯苓性降,不宜多用,黃耆肥胎,豈可常加。香附雖胎喘所需,無補虛人反害。砂仁可止嘔定痛,多加則動血行胎。歷考丹溪安胎之論不過數(shù)首,安胎之方不過再四,若能神明加減,則十全八九,誠為后學之準繩也。
諸家巧立病名,竹葉湯以治子煩,安榮散以治子淋,天仙藤散以治子氣之方,羚羊角散治子癇之病,子腫癥用全生白術(shù)方,子懸癥用紫蘇葉方。胎前之癥,非止數(shù)名,總因孕婦氣血虧虛;或有外感致生諸癥而胎不安,豈胎有病母之理也。子煩淋腫等癥名,乃后人巧立之名,形容胎前之病耳。愚意隨癥治方,多尊丹溪先生安胎散加減以治,毫無誤失。
凡屢產(chǎn)生子無氣,及育而不壽者,以父母氣血不足故也。夫人愛精重施,則髓滿骨堅,又得血氣壯盛之婦為配,生子自精神而有壽。若壯陽弱婦成孕,則母無余血蔭胎,必借藥補,以培胎元,斯生壽子。又若弱女衰翁,必須異床寡欲,藥味助神,算候經(jīng)期,固精方施,斯干元資始之本,實坤元資生之源濃也。經(jīng)曰∶因而和之,期為圣度。若不遠帷薄,則相火易動,雖不交會,亦暗流損泄多矣。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后立二方,實補先天之不足,孕成后必宜多服,以全胎元,生子必精神有壽,經(jīng)驗極多,故錄示人。
治屢產(chǎn)生子無氣,或育而不壽;又補氣血虛弱,孕成不安,或得孕數(shù)墮,照方每月服十五貼,弱甚者,每日一帖。大益胎而分娩易,又生子精神有壽,經(jīng)驗良方也。
人參(一錢,如弱人用二錢) 當歸(二錢) 白術(shù)(二錢) 川芎(八分) 懷生地(自蒸,二錢) 條芩(二錢) 柴蘇(四分) 陳皮(四分) 甘草(四分)
若虛弱人,陳皮去白,再加黃連五分,棗三枚,水煎服。
又加減法,脾胃弱常泄瀉,加蓮子十枚,帶殼砂仁三分,減地黃。多怒而瀉,加木香二分。口常燥渴,加麥冬一錢,怔忡驚悸,加棗仁一錢,益智一錢,天員十個。
先天大造丸(兼服助胎尤妙)
紫河車(一具,壯盛頭胎者佳,如新鮮者挑去血筋,和酒漿煮爛,入藥搗勻) 山藥(一兩)人參(一兩五錢) 歸身(二兩五錢) 麥冬(一兩) 五味子(五錢) 黃柏(八分,久患瀉人不可用) 天冬(一兩) 懷生地(二兩)
脾胃弱常瀉人,減地黃,用白術(shù)一兩,各為末,煉蜜丸,先將地黃、麥冬,蒸搗如泥,次下諸藥末,又搗千余下,丸如綠豆大,空心清湯下百丸,忌蘿卜,不可食。
時人妄立種子方,多用香附為主,大損氣血,服久則少力腰疼,及成痼疾絕胎。間有服交加散而偶得子者,因少壯婦多恚怒,服之抑氣諸榮,幸中耳,豈可視為良方,珍服圖嗣乎。且無子多由少血不能攝充,或?qū)覊櫶p血,及經(jīng)行作痛,或子宮空虛之故。欲求嗣者,須修補陰大造丸三、四料,以助陰血頭胎,功效甚奇。經(jīng)行久痛人,丸內(nèi)用牛膝一兩,元胡索五錢以調(diào)之。得孕屢墮者,成胎后,每月必服丹溪安胎飲十數(shù)帖,則可保矣。
補陰大造丸 治血虛氣弱人,不能攝充精元成胎、或?qū)覊櫶ィ吧硬粔壅。若孕后虛熱盜汗,食少帶多,并宜服。
紫河車(一具)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 天冬(一兩三錢) 北五味(五錢) 杜仲(七錢,姜炒) 山藥(八錢) 牛膝(酒炒,一兩) 黃柏(鹽炒,七錢) 懷生地(自蒸,二兩)
合法丸服,俱同先天大造丸。
時醫(yī)用枳殼、香附等耗氣藥,立斂胎易產(chǎn)方,名非無見也。仿古方士進湖陽公主,枳殼瘦胎方義,遂增幾味耗氣藥品,巧立方名,使人信而服之,惑世害人久矣。蓋方士因湖陽公主,居養(yǎng)而形濃,食膏粱而胎肥,過期難產(chǎn),特進此方,亦幸中耳。其胎之損元不壽,不責咎也,常人豈可概服乎。夫孕至九個月,胎形全具,一母之氣血蔭胎兩用,正宜服藥補之。母弱者藥培于他月,若復耗之,則母救己不贍,奚有余血分蔭其胎?是以餓損胎元,日漸伶仃瘦弱,無斂胎易產(chǎn)之效,有虧元損壽之害,其孕母血氣亦虧損,多至臨盆艱澀,娩后血暈發(fā)厥,危疾皆由所致,人不知也。《婦人良方》所載無憂散、保氣散、神寢散,俱不可服。
滋榮易產(chǎn)湯(凡孕婦至九個月服之有益)
人參(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茯苓(八分) 甘草(四分) 陳皮(五分) 大腹皮(八分) 白術(shù)(八分) 黃芩(八分) 益母草(二錢) 懷生地(二錢)
水煎服。
達生散 孕婦臨月服之,活血去滯,虛者加參。又,一方有芍藥、人參,尤佳。
(此方秘本無增入。)
大腹皮(姜制,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五分) 蔥葉(三根) 黃楊腦(七個)
春加川芎、防風;夏加黃芩、五味;秋加澤瀉;冬加砂仁或木通。胎動加阿膠;上氣加紫蘇、地黃;性急加柴胡;口渴加麥冬、黃芩。
凡男子八八六十四而天真竭,過數(shù)而能生子者,稟原異于常也。女子七七四十九而天癸斷,過期而能有孕者,沖脈旺而血氣充也。然衰年欲昌嗣續(xù),各有道焉。衰翁必須異床息火,絕無暗滿流泄,藥味助神真固,以候經(jīng)期種子,斯干元資始之本濃也。弱婦成孕,必須月服固胎飲二十余劑,以培衰弱天真,斯坤元資生之源充也。補弱夫弱婦不足,前先天二方及補湯丸,經(jīng)驗極多。
補陽宿鳳丸(大補年老人)
北五味 白術(shù) 黃耆 茯苓 炙川芎 甘草 白芍 巴戟 破故紙 山萸肉 天冬 蓯蓉 川牛膝 廣皮 懷山藥 黃柏 知母 杜仲 虎骨(以上十九味,各一兩) 懷生地(四兩)熟地(四兩) 麥冬(四兩) 人參(四兩) 當歸(三兩) 甘枸杞(三兩)
用十年陳線雞一只,蒸熟去皮油,取肉骨焙燥,合諸藥煉蜜丸。(氣血虛服之甚有益)
婦人受胎一月,形如露珠,乃太極動而生陽,天一生水,謂之脛足厥陰,肝脈主之。經(jīng)水即閉,飲食稍異。二月如桃花瓣,乃太極靜而生陽,地二生火,謂之 足厥陰,膽脈主之。若吐逆減食,名曰惡阻,有孕明矣;蚱纫晃,乃一臟之虛,如愛酸物乃肝經(jīng),只能養(yǎng)胎而虛也。三月如清鼻涕,先成鼻與雌雄二器,乃分男女,手少陰相火所主,胎最易動。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形象具,手足順成,手少陽脈所至。五月始受火精,筋骨四肢已成,毛發(fā)始生,足太陰脈所主。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口耳皆成,足陽明脈所主。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游其魂,能動左手,手太陰脈所主。八月始受土精以成,皮膚九竅皆成,游其魄,能動右手,手陽明脈所主。九月始受石精,百節(jié)畢備,三轉(zhuǎn)其身,足少陰脈所主。十月神氣備足乃生,足太陽脈所主。惟手少陰太陽所主者,其主之官無為而已。墮胎須防三、五、七月,宜服清熱涼血安胎之藥。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上應太陰,下應海潮,一月一行,故謂之月水、月信、月經(jīng)。經(jīng)者,常也;天癸,天一生水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皆病也。
復有變常,而古人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目出血者,是謂倒經(jīng)。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季經(jīng)。有一年一行者,是謂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jīng)。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經(jīng)而生子者,是謂盛胎;蚴芴ッ吭卵笙露ゲ浑E者,是謂漏胎。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絕,其常也。有女子十二三而生者,其變也,醫(yī)者亦宜留心也。
丹溪安胎飲
白術(shù)(二錢) 當歸(二錢) 條芩(八分) 川芎(八分) 人參(一錢) 陳皮(四分) 懷生地(二錢,自蒸) 紫蘇(四分) 甘草(四分) 砂仁(三分)
姜棗引,水煎。
人參(二錢) 當歸(三錢) 白術(shù)(二錢五分) 條芩(八分) 生地(二錢,自蒸) 陳皮(四分) 紫蘇(四分) 甘草(四分) 砂仁(三分)
煩渴加麥冬一錢,加棗二個。
人參(一錢) 橘紅(二錢) 白術(shù)(二錢) 半夏(八分) 當歸(二錢) 藿香(四分) 甘草(四分) 砂仁(三分) 竹茹(一丸)
如肥人,加竹瀝一酒杯,姜汁半匙,姜三片,加烏梅半個。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二錢) 當歸(二錢) 川芎(八分) 陳皮(四分) 紫蘇(四分) 甘草(三分) 條芩(八分) 木香(三分)
白術(shù)(二錢) 人參(一錢) 川芎(八分) 當歸(二錢) 甘草(三分) 紫蘇(四分) 陳皮(四分) 大腹皮(七分) 茯苓皮(一錢)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二錢) 紫蘇(四分) 甘草(四分) 陳皮(四分) 砂仁(四分) 當歸(二錢) 川芎(八分) 黃芩(八分)
如有氣,加木香二分,(磨。)姜引。
白術(shù)(二錢) 當歸(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三分) 熟地(一錢) 黃芩(四分) 紫蘇(四分) 白芷(四分)
又,苧麻根,治漏胎下血。
人參(二錢) 條芩(一錢) 川芎(八分) 甘草(四分) 紫蘇(四分) 陳皮(四分) 當歸(二錢) 懷熟(二錢) 陳膠(一錢,用蛤粉拌炒成珠,研)
姜棗引。
仲景《金匱》膠艾湯 治妊婦下血不止。
歸 芎 芍 地 甘草 阿膠 艾葉(各等分)
用酒水煎服。
當歸(二錢) 白術(shù)(二錢) 人參(一錢) 川芎(七分) 甘草(四分) 陳皮(三分) 黃芩(八分) 棗仁(一錢) 遠志(八分) 麥冬(一錢) 竹葉(十片) 懷生地(一錢五分)
姜棗引。
若其人煩渴,加竹茹一丸。有痰,加竹瀝七分酒盅,姜汁三匙。如虛人,加人參二三錢。如脾胃常瀉,減生地、棗仁。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炒,八分) 陳皮(四分) 紫蘇(四分) 甘草(三分) 烏藥(七分) 木瓜(一錢) 姜皮(三片)
如虛人,加人參一錢,白術(shù)二錢,當歸二錢。若脾氣虛弱人,宜服補中益氣湯。
羚羊角(一錢) 川芎(七分) 獨活(八分) 棗仁(炒,一錢) 五味子(八分) 防風(五分) 薏苡仁(一錢) 當歸(一錢) 茯苓(八分) 杏仁(十粒) 木香(二分) 甘草(四分)
如虛人,加人參一錢。痰多,加竹瀝七分酒盅,姜汁半匙。脾胃虛,加白術(shù)一錢五分。姜引。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二錢) 當歸(二錢) 麥冬(二錢) 茯苓皮(一錢) 通草(一錢) 甘草(四分)
有痰宜清肺,加黃芩七分。若怒動肝火,宜加柴胡、燈心水煎。
當歸(二錢) 芍藥(一錢) 白術(shù)(一錢五分) 茯苓(七分) 柴胡(四分) 丹皮(七分)山梔(七分) 炙甘草(四分)
白術(shù)(一錢五分) 陳皮(四分,去皮) 甘草(四分) 人參(一錢) 川芎(八分) 當歸(二錢) 生地(一錢五分) 柴胡(四分) 半夏(六分,姜制) 升麻(四分)
姜引,空心屢服。鹽湯探吐,則氣升尿下經(jīng)行,亦一治法也。
白術(shù)(五分) 當歸(二錢) 芍藥(二錢) 茯苓(四分)
用鯉魚一尾,重一二斤,去鱗腸,水煎,加橘皮少許,生姜七片,用水四盞,取汁盞半,加四味藥煎七分,如水未盡,再制服。
天冬(二錢) 桔梗(四分) 紫蘇(四分) 知母(一錢) 甘草(四分)
寒嗽,加杏仁十枚,桑白皮八分。有痰,加桔紅四分,竹瀝姜汁。熱嗽,加黃芩八分。
虛嗽,加紫菀一錢,冬花六分。發(fā)喘,夜多嗽,加麻黃八分。虛損咳嗽,栝蔞一錢,竹瀝姜汁。
心胸不舒,貝母一錢,百合一錢。
又方,孕婦咳嗽不止,胎不安。
杏仁(十粒) 桔梗(五分) 紫菀(一錢) 甘草(四分) 天冬(二錢) 桑白皮(八分) 竹茹(一丸)
水煎,入蜜溫服。
懷生地(三錢) 知母(一錢) 紫菀(一錢) 白術(shù)(一錢) 陳皮(四分) 甘草(四分) 麥冬(一錢) 黃芩(八分) 天冬(二錢) 犀角(八分) 當歸(二錢)
喘,加栝蔞仁(一錢)
半夏(七分) 陳皮(四分) 藿香(四分) 甘草(四分) 杏仁(十粒) 竹茹(一丸) 白扁豆(二錢,炒) 木瓜(二錢) 人參(一錢) 砂仁(五分) 茯苓(八分)
姜棗引,水煎。如服之不安,次服安胎飲。
半夏(七分) 草果(三錢) 青皮(三錢)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二錢) 當歸(二錢) 烏梅(二個) 紫蘇(四分) 黃芩(一錢) 甘草(四分) 藿香(五分)姜引。
人參(一錢) 知母(一錢) 麥冬(一錢) 梔子仁(二錢,炒) 甘草(五分) 條芩(五分)蔞仁(八分) 犀角(八分)
夏加竹瀝姜汁,棗引。
蘆根(一錢五分) 葛根(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麥冬(一錢) 知母(一錢) 竹茹(一丸) 梔子(一錢,炒) 蔥白(三寸)
水煎。
梔子(一錢) 黃芩(一錢) 升麻(一錢) 青黛(一錢) 豆豉(四十九粒) 生地(二錢)杏仁(十粒) 石膏(一錢五分) 蔥白(七寸)
葛根 石膏 升麻 柴胡 青黛
痰多加竹瀝一盞,姜汁一匙。
人參(二、三錢) 當歸(二錢) 白術(shù)(二錢) 熟地(二錢) 陳皮(四分) 甘草(四分)條芩(八分) 天麻(一錢) 麥冬(一錢)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
以上二十七癥孕婦病,若與秘本對,依此開方,萬勿有失。
又《活人書》中,治孕婦熱病發(fā)斑赤黑色者,梔子大青湯。
升麻 大青 梔子 杏仁 黃芩
蔥白引。
傷寒 子滿 子鳴 子喑 中暑 中濕 泄瀉 痢疾 瘡毒 無故哭泣
妊婦傷寒 宜清和為主,各隨六經(jīng)所見表里之癥治之,切不可與常病傷寒同治,以致?lián)p胎,誤母子性命。凡治傷寒,不拘日數(shù),但見惡寒發(fā)熱,為病在表。用四味紫蘇和胎飲為主。各隨所見之癥,加減治之。
紫蘇(一錢五分) 白術(shù)(一錢五分) 條芩(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如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此病在太陽膀胱。加
羌活(一錢) 防風(一錢) 川芎(一錢) 本(一錢)
蔥,連根須三根,姜引,蓋被取汗。如惡寒不發(fā)熱,只頭痛鼻干,或項強,此病在陽明胃,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風等分,蔥白三根,淡豆豉一撮,煎服汗解。如寒熱往來,頭;驀I,或心下煩,或胸脅滿,此病在少陰膽,加柴胡一錢,人參一錢。嘔加半夏八分。胸脅滿,加枳殼一錢,桔梗一錢。頭眩,加川芎一錢,姜引。如發(fā)熱惡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陰脾,加人參、干姜(炙)、白芍(酒炒)各一錢,姜棗引。如惡寒蜷臥,發(fā)熱手足冷,此病在足少陰腎,加獨活一錢,熟地一錢,細辛一錢,姜棗引。如惡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痛,如被杖頭頂痛,此病在足厥陰肝,加炒當歸一錢,炒吳茱萸一錢,羌活一錢,細辛一錢,蔥連須三根。姜棗引。
凡治傷寒不拘日數(shù),但無惡寒頭痛,只發(fā)熱口燥,咽干而渴,此病邪在里。用黃龍湯為主。(此湯出《活人書》,并治頭痛,脅痛,嘔逆。)
柴胡(一錢) 黃芩(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一錢)
如發(fā)熱口渴,小便不利,此病在手足太陽,小腸膀胱腑病也,加白術(shù)一錢五分,豬苓一錢,澤瀉一錢,赤苓一錢,木通一錢。如發(fā)熱大渴,此病在手足陽明胃、大腸也,加知母一錢,石膏二錢,淡竹葉一把,粳米一撮。如大熱大渴煩躁,大便不通,此病在足陽明胃府也,去人參,加枳實一錢(炒),大黃一錢(煨),芒硝一錢,姜引,以利水為度。如發(fā)熱口渴,心煩不得眠,或干嘔,此病在足少陽膽,加麥冬、花粉、梔子、棗仁各一錢,竹肉一大丸。
如發(fā)熱而渴,腹中痛自利,此病在足太陰脾,加白術(shù)一錢,白芍一錢,阿膠一錢,白茯苓一錢,姜棗引。如發(fā)熱而渴,自利不止,手足冷,此病在少陰腎,去柴胡,加干姜一錢(炒),赤石脂一錢,白茯苓一錢,砂仁一錢,姜棗引。如發(fā)熱而渴,痢濃血,手足冷,此病在足厥陰肝,加當歸一錢,白芍一錢(酒炒),白術(shù)一錢,茯苓一錢,烏梅引。
凡傷寒瘥后,調(diào)理失宜,復發(fā)熱者,此勞復也,用黃龍東加知母一錢,麥冬一錢,石膏二錢,淡竹葉、粳米引,取汁。如因飲食失節(jié),復發(fā)熱者,此食復也,用前四味柴蘇和胎飲,加炒枳實,炒黃連,陳皮、神曲(煨),姜棗引。若時行天氣傳染者,依上法分六經(jīng)表里治之;或于初病之時,用敗毒散,加和胎藥解之。
人參 羌活 柴胡 茯苓 前胡 甘草 川芎 桔梗 枳殼 黃芩 蘇葉 葛根 生姜
蔥白引,取汁。
凡傷寒熱不解,遍身發(fā)斑,赤如錦紋,加味化斑湯治之。
人參(一錢) 知母(一錢) 石膏(二錢) 甘草(一錢) 黃芩(一錢) 梔子仁(一錢) 生地(一錢) 淡竹葉(二十片) 豆豉(半合)
水煎服。
妊婦子滿 孕婦至七八個月,其胎長大,腹大脹滿,逼迫子戶,坐臥不安,(名曰子滿。)束胎飲主之。
白術(shù)(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蘇葉(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五分) 大腹皮(一錢五分)炙甘(三分) 帶殼砂仁(炒,五分)姜引。
妊婦子鳴 孕婦欠身,或向高處取物,子在腹中失脫口中所含 ,故啼,(曰子鳴。)治法令母作男子拜;或豆散在地,令母拾之,子含著不啼。
妊婦子喑 妊至八九個月,忽然聲喑不語,(名曰子喑。)由少陰之脈,下養(yǎng)乎胎,不能上榮于舌之故。俟十月生子后,自能復聲,非病也?煞,勿信庸醫(yī)妄利。
妊婦中暑 其病發(fā)熱而渴自汗,精神昏憒,四肢倦怠少氣,用清暑和胎飲。
炙黃耆(一錢) 人參(一錢) 炙甘草(一錢) 白術(shù)(一錢) 黃芩(一錢) 黃連(一錢)知母(一錢) 麥冬(一錢) 北五味(十粒)
妊孕中濕m.quanxiangyun.cn/job/ 或冒雨;或早行感霧露之氣;或久居濕地;或大汗出;取冷水洗浴。其癥發(fā)熱骨節(jié)痛,身體重,頭痛鼻塞,用黃芩白術(shù)湯。
條芩(五錢) 白術(shù)(五錢) 蘇葉(二錢五分) 姜(五片)
妊婦泄瀉 凡妊婦泄瀉,以補中安胎為主,用四君子東加白術(shù)一錢。如發(fā)熱而瀉為熱,加黃芩一錢;不渴為寒,加炮姜五分,烏梅一個;如久瀉大渴,加葛根、木香(炒)、干姜、白芍(酒炒)、訶子肉、烏梅引。(等分,視癥酌。)
妊婦痢疾 凡妊婦痢疾,以清熱和胎,行氣養(yǎng)血為主,黃芩芍藥湯主之。切不可用大黃、檳榔,以致墮胎。
當歸(一錢) 白術(shù)(一錢) 黃芩(一錢) 白芍(一錢) 黃連(一錢) 枳殼(一錢) 茯苓(一錢) 陳皮(一錢) 生甘草(一錢) 木香(五分)烏梅引。
妊婦瘡毒 病乳癰者,托里解毒湯主之。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芷(一錢) 黃芩(一錢) 連翹(一錢) 花粉(一錢) 銀花(一錢) 甘草節(jié)(一錢) 青皮(五分) 皂刺(十個)
如背上臀上者,病在陽明,本方去青皮,加升麻一錢,葛根一錢。如胸前兩頰生者,病在少陽,本方去白芷,加柴胡一錢,膽草一錢,梔子一錢。如背膊腋下生者,病在太陰,加陳皮,去青皮,又加桔梗一錢,桑白皮一錢,天冬一錢。如在胯下陰旁生者,病在厥陰,本方去白芷,倍加青皮。如手足掌內(nèi)生者,病在少陰,本中國衛(wèi)生人才網(wǎng)方去白芷、青皮、花粉,加黃連一錢,黃柏一錢,木通一錢。
凡癰毒,有九處不可治。
一、伏兔(腳背) 二、腓 (音肥善,腳肚間。) 三、背脊中 四、肩俞(夾背兩旁)五、項(對口) 六、胸 七、須 八、髭(音咨) 九、頤
妊婦無故哭泣 凡孕婦忽然無故悲慘哭泣,狀如邪祟,此臟躁癥也,十棗湯主之。
甘草(三兩) 小麥(一升) 大棗(十枚)
水六升,煎三升,去渣。分三服即效,再服竹葉湯主之。
人參(一錢) 麥冬(一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一錢) 小麥(一合) 青竹肉(一大丸)
姜棗引。
此十癥,秘本所無,今從萬密齋先生女科中摘出,以補未備,俾學人覽之,有蹊徑之可循,不致茫無畔岸。但古云醫(yī)不執(zhí)方,又在學人臨癥憑脈,神而明之,不可膠柱鼓瑟也。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金匱》)
當歸 川芎 芍藥 黃芩 白術(shù)
胎動不安,防其墮者,宜服杜仲丸。
杜仲(二兩,水炒) 續(xù)斷(二兩,酒洗)
共末,煮紅棗肉為丸。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遠服。并服胡連丸。
胡連丸(安胎圣藥也)
條芩(四兩,沉水) 白術(shù)(二兩) 蓮肉(去心,二兩) 砂仁(一兩,微炒) 炙甘(一兩)
共末,另用山藥五兩,米飲煮糊為丸,米飲下。
胎前有血崩之癥,安胎飲加后止崩藥治之。
點擊查看:<<胎產(chǎn)指南>>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