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obstructive nephropathy
|
拚音 |
GENGZUXINGSHENBING
|
別名 |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梗阻性腎病是指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尿液或腎小管液流動不暢所導致的腎病。尿流不暢常引起其上部尿路內壓增高,發(fā)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影響腎實質,臨床上常有突然或漸進的腎功能減遲;若能及時解除病因,腎損害可望終止發(fā)展甚或被逆轉。
|
中醫(yī)釋名 |
|
西醫(yī)病因 |
尿路梗阻的原因可分兩類:①機械性尿路梗阻:如腎內尿酸、磺胺或輕鏈蛋白大量沉積;腎或輸尿管因先天異常、結石、腫瘤或炎癥致狹窄或扭曲,輸尿管被血塊、膿栓、真菌球或壞死脫落的腎乳頭堵塞,輸尿管被妊娠的子宮、腹內腫物、反常血管、纖維束帶或粘連所壓迫甚或被手術誤扎;膀胱結石、炎癥、腫瘤、攣縮或膨出;前列腺腫大或腫瘤,膀胱攣縮,先天性后尿道瓣膜、尿道狹窄、結石或異物等。②功能性(動力性)尿路梗阻:如脊髓癆、腦血管病、多發(fā)性硬化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糖尿病性膀胱神經病變和先天性巨輸尿管等。膀胱輸尿管逆流等引起的逆流性腎病,其腎損害與本病相似。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本病之嚴重程度與梗阻部位、持續(xù)時間和是否并發(fā)感染有關。梗阻后,梗阻上部尿路腔內壓力增高,乃發(fā)生腎盂小管逆流。當腎小囊內壓高達3.3kPa時,腎小球濾過即告停止。當壓力繼續(xù)增高時,腎小管或集合管可破裂,管腔內液滲漏入腎間質、血管或淋巴管,使小管間質受損。梗阻后尿流不暢易繼發(fā)感染,病原體可隨尿流逆行而上,加重腎損害。病理改變常見腎臟增大和水腫,腎乳頭松軟,腎集合系統(tǒng)及腎盂擴張;受累腎小管上皮細胞呈扁平或萎縮。晚期腎皮質受壓萎縮變菲薄,腎小管塌陷及纖維化,腎小球有不同程度纖維化,梗阻后24h即有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刺激前列腺素分泌乃發(fā)生血管舒縮變化。長期梗阻累及腎小管功能,可有濃縮、泌H+泌NH3+和排K+障礙。動物實驗示梗阻于兩周內解除者,半數腎功能可恢復;6周后解除者,腎功能損害不能被逆轉。梗阻解除后常有多尿,可能與水利尿、滲透性利尿、小管對ADH(抗利尿激素)反應尚未恢復及腎髓質血流量增加破壞髓質高滲等因素有關。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 |
當具有上述表現時診斷不難。超聲、核素及尿路造影檢查,對判定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有一定價值。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臨床表現可分梗阻癥狀和腎病癥狀兩方面。下尿路不完全梗阻常有尿流變細或中斷、排尿不暢或淋漓不盡;完全梗阻可無尿而膀胱高度充盈伴脹感。上尿路梗阻常有腰痛;輸尿管梗阻常有腎絞痛及血尿。嚴重腎盂積水常腰痛難忍,且可捫及腫大的腎臟。慢性梗阻癥狀較急性為少而輕。部分梗阻可有多尿或尿量正常。長期梗阻必致腎小管功能損害,梗阻部位愈高腎損害出現愈早。常見有多尿、夜尿、等滲尿、酸中毒、高血鉀、高血壓、氮質潴留和紅細胞增多癥;梗阻解除后可呈現腎性尿崩癥伴低血鉀和低血鈉。并發(fā)尿路感染頗常見。病程過久或兩側完全梗阻可發(fā)生慢性或急性腎功能衰竭。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治療原則包括解除梗阻保持尿流通暢、防治尿路感染和癥狀治療等。單側腎毀損而對側腎功能良佳者可切除患腎;梗阻無法解除者應造瘺?刂聘哐獕翰粌H緩解癥狀,且對保護腎功能有重要意義。腎病癥狀治療以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為主;有腎功能衰竭者按腎功能衰竭治療。
|
中醫(yī)治療 |
|
中藥 |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