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肝硬化腹水名驗方
    

傷寒雜病:肝硬化腹水名驗方

肝硬化腹水名驗方
2.l蒼牛防已湯(方藥中)
〔組成〕蒼術、白術各30克川杯牛膝各30克防已、大腹皮各30克
〔功能〕健脾、活血、行水
〔主治〕水臌(肝硬化腹水)。
〔用法〕上方先用冷水浸泡2小時,浸透后煎煮。煎時以水淹沒全藥為度.細火煎煮二次,首煎50分鐘,二煎30分鐘,煎成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5O
ml一300ml為宜。一半分兩次,飯后兩小時服用。如腹脹整個能多進飲食,藥后腹?jié)M加重者,可少量多次分服,分四五次分服亦可,但須在一日內服完一劑。
〔方解〕、方中以蒼術、白術補脾燥濕治其本,以川、懷牛膝益血活血,緩肝疏肝以利補脾;以防已、大腹皮行水利尿以治其標。諸藥合用,共奏健脾活血利水之效。
〔按語〕方氏臨證強調定位、定性,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論治體系(見于《辯證論治研究七講》)。對臨床很有指導意義。對于本病的認識,頗為獨特。認為其病在脾;病性為正虛邪實;病機為脾虛計肝實,以致水飲內停,氣滯血瘀;治療主張標本同治,扶正祛邪;用藥精當,量大力專,收效頗著。
附方藥中簡介:生于192I 年,四川重慶人。1940年從師名醫(yī)陳遜齋先生,
1944年在重慶執(zhí)業(yè),F(xiàn)為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研究員、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中醫(yī)理論、內科臨床研究工作,對肝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
通訊地址:北京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 郵編: 100091

2.2五參五皮飲(魏長春)
〔組成〕丹參黨參苦參玄參沙參丹皮黃芪地骨皮青皮各10克
〔功能〕益氣養(yǎng)陰,養(yǎng)血活血,利水消脹。
〔主治〕肝硬化腹水。癥見腹膨脹痛,時有潮熱,舌深紅,脈弦細,證屬陰虛氣弱、內熱水停者。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服。
〔方解〕證屬久病正虛,氣血失調,陰虛內熱,水邪內停。故方以丹參、丹皮清熱活血散瘀;沙參、玄參、丹皮、地骨皮養(yǎng)陰清熱;黨參、黃芪益氣健脾扶正;青皮、苦參疏肝化濕。諸藥合用,共成扶正祛邪,固本治標之劑。
〔按語〕水為陰邪,治多宗溫陽、行氣、淡滲之法,鮮用陰柔之品。對肝硬化所致腹水的治療也是如此。魏老一反常規(guī),力倡滋陰利水活血之法。認識獨特,用藥新奇,每收良效?急靖顾畞碛,西醫(yī)認為肝硬化后,肝臟生產蛋白減少,造成低蛋白血癥,以致腹水。所以,單純的利尿非其治也,每配合補充蛋白,以增加機體“攝水”功能!皹吮炯嬷巍,方能取效?梢,中醫(yī)的治本與西醫(yī)補充血漿蛋白理同。而滋陰生津之品,研究表明多富含蛋白質,教于辨證方藥中加入滋陰之品,對提高療效肯定有所稗益。此外,方中苦參寓意頗深,值得玩味。考《本經》調其:“主心腹結氣,癥遐積聚,黃疸,溺有余瀝,逐水除腫”既能消癥塊,又能逐水邪,且能開結退黃,故最適合于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的治療。

2.3變通十棗湯(陳治恒)
〔組成〕甘遂10克大棗30~50枚。
〔功能〕緩下水飲。
〔主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上方加水同煎20~30分鐘,去渣、汁,留用大棗。一次食用大棗10枚,若已瀉下則不再加服;若未瀉下,加服1枚,仍未瀉下,再加服一枚,逐漸遞增,以瀉為度。
〔方解〕方中甘遂味苦性寒,功擅治水逐飲,通利二便,為逐水之峻藥。大棗甘溫質柔,能補脾和胃,益氣調營;因其甘緩之性,故能緩和猛藥之峻利,使之祛邪而不傷正。兩藥相伍,攻逐水飲而不傷正氣,健脾培土而不戀水邪。
〔按語〕十棗湯出自東漢張機《傷寒雜病論》,功擅峻逐水飲,為治療腹水、胸水之名方。然回于其毒性和峻烈之性,加之醫(yī)者多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歷代醫(yī)家多棄良方而不用,實乃一大憾事。陳老由鑒于此,折衷變通,棄渣、汁,食大棗,寓瀉于補之中,從而改虎狼之劑為安全可靠、緩瀉之方,不失為一個創(chuàng)舉。其法可師,其思路亦值得后學揣摩玩味。盡管本方為一有效穩(wěn)妥、安全可靠之劑,但總屬祛邪傷正之方,故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膠水消退后需及時隨證施治,尤其是注意扶正補虛;二是對體質虛衰、身體不支者,仍當慎用。
附陳治恒簡介:生于1929年,四川省巴縣人。出身中醫(yī)世家,幼承庭訓,
16歲即從伯父、江津名醫(yī)陳心良習醫(yī),得其薪傳。中醫(yī)教授,學驗俱豐。現(xiàn)任成都中醫(yī)學院傷寒教研究主任、傷寒碩士生導師、中國人體科學學會理事。
通訊地址:成都中醫(yī)學院郵碼:610075。

2.4甲術消臌湯(周信有)
〔組成〕柴胡9克茵陳20克丹參20克莪術15克黨參
15克炒白術20克炙黃芪20克仙靈脾15克醋鱉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20克豬茯苓各20克澤瀉 20克白茅根 20克
〔功能〕調補脾腎,被瘀化癥,利水消腫。
〔主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
〔方解〕方中柴胡舒肝理氣,配茵陳清熱利濕解毒.以除余邪;黃芪、黨參、白術、云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以絕水源;仙靈脾、醋鱉甲,補肝腎、溫腎陽、滋肝陰、消癥瘕;澤瀉、豬茯苓、大腹皮、白茅根利水消腫;五味子合鱉甲滋陰補肝,使利水而不傷陰;丹參、莪術養(yǎng)血、祛瘀、消癥、軟肝。諸藥合用,共奏調補肝腎,培土利水,祛瘀化癥,利水消腫之劑。
〔加減〕若肝病虛損嚴重,可加重培補脾腎之品,白術可增至4 0克、 6 0克,另外加仙茅 10克、女貞子 2 0克、鹿角
9(烊化)克。在扶正補虛的同時,尚須重用活血法瘀之品。一般是輕重藥并用,有時加重丹參、技術等藥之分量,再加赤芍、三棱、元胡、郁金等。
〔按語〕周氏認為,肝硬化的病理改變突出為肝絡阻塞,血瘀肝硬,肝脾腫大。肝病虛損嚴重,肝功能代償失調,可致腹水潴留,形成肝硬化腹水。其主要表現(xiàn)“虛”、“瘀”交錯的病理特點。因而在治療上,強調補虛和祛瘀。補虛,重在補脾以絕水源,補腎重在補陰,以期水生涵木,腎旺肝榮,乃治本之法。祛瘀,一是軟堅消癥以除癥。灰皇恰把焕麆t為水”,瘀化水行,腹水可消,乃治標之術。惟有如此,才能補偏救弊,使水消、癥化、正復,頑癥可除。此外,鱉甲在肝硬化腹水方中用率頗高,值得研究。考《本經》調其“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疾息肉”,《別錄》謂其“療濕病,血病腰痛,小兒肋
堅”,甄權調其主“宿食癥塊,痃癖冷瘕,勞瘦……下瘀血”,《大明本草})謂其“去血氣,破癥結,惡血”,李時珍謂“鱉甲乃厥陰肝經血分之藥,肝主血也……鱉色青入肝,故所主者,疾勞寒熱,痃瘕驚癇……皆厥陰血分之病也!比杖A一子云“去血氣,破癥結惡血”,等等?梢姳酒啡敫谓洠a陰血,去瘀血,消癥瘕;水陸兩棲,又能利水,放本品與肝硬化腹水“虛、瘀、癥、水”的病理特點相適應,F(xiàn)代研究表明,鱉甲含有動物膠、用蛋白、維生素D及碘等,能抑制結締組織增生,起到軟肝、脾的作用,并能提升血漿白蛋白,敵對肝硬化腹水大有治療作用。
附周信有簡介:
1921年生于山東省牟平縣,中醫(yī)教授。自幼從師習醫(yī),跟師待診,F(xiàn)任甘肅中醫(yī)學院教授,甘肅中醫(yī)學會名譽理事、全國內經專業(yè)委員會顧問等。治學嚴謹,理論聯(lián)系實際,臨證務求實效,對治療疑難重癥有獨到經驗。
通訊地址:蘭州市西東路3 5號。郵碼: 730000。

2.5海藻消臌湯(張琪)
〔組成〕海藻40克二丑各30克木香15克川樸50克檳榔 20克人參15~ 20克茯苓50克白術 25克
〔功能〕行氣逐水,益氣健脾。
〔主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
〔方解〕方中海藻苦咸寒。苦能瀉結,咸可軟堅,功擅軟堅散結利水;二丑達三焦,走氣分,使水濕之邪從二便排出,為逐水之峻藥;檳榔降氣導滯,利水地濕;木香、川樸寬中理氣除濕;人參、白術、茯苓等甘溫益氣.健脾利水。諸藥合用,攻補兼施.標本同治,共奏行氣、逐水、軟堅、益氣健脾之效。
〔按語〕肝硬化腹水的癥結是脾腎凈虧虛,水瘀互結。治療的關鍵是培補脾腎、化瘀利水。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反之亦然。因此,治療本病不能見血調血、見水利水,尚應調氣,方使氣行血化、血化水利,互結之水瘀可解。所以,方中伍入大劑檳榔、木香、厚樸。驗于臨床、確有良效。若棄理氣藥而不用,則收效不佳。由此,足見張氏組方配伍之匠心。
附張淇簡介:
1922年生于河北省樂亭縣。出身于中醫(yī)世家,受業(yè)于祖父。歷任中醫(yī)研究室主任、副所長,現(xiàn)任黑龍江中醫(yī)研究院研究員,兼任黑龍江中醫(yī)學院教授。臨床善治內科雜病,對精神、神經等疾患的治療亦有獨到之處。
通訊地址: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郵編:150010。

2.6軟肝化癥湯(李昌源)
〔組成〕當歸10克澤瀉10克內金10克白芍20克淮山藥20克丹參20克黃20克茵陳20克板藍根2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
〔功能〕逐水化瘀,補益脾腎,養(yǎng)血疏肝。
〔主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水煎,日1劑,分3次服。
〔方解〕肝硬化屬疑難重癥,不僅病情重、病程長,且常伴有嚴重之并發(fā)癥。本病本虛標實,虛實夾雜,針對其病變多在血分的特點,臨床上采用活血化瘀、行氣逐水、疏通經絡、調理氣機之法以改善肝臟代謝。補脾益腎以固其本,養(yǎng)血流肝以通脈絡;攻補兼施以損其有余而補其不足。根據(jù)辨證分型,在基礎方上加減化裁,藥證合拍,故易收捷效。
方中以茯苓、淮山藥、雞內金酌加黨參、黃芪、白術益氣健脾,利水治本;當歸、白芍酌加河車粉滋補肝腎,填精補血;佐以三七、丹參活血化瘀;茵陳、板藍根、澤瀉、二丑逐水以治其標。全方扶正祛邪,對糾正蛋白倒置、肝脾腫大以及促使表面抗原轉陰均可收到滿意的效果。
〔加減〕上方為基礎方,臨床辯證分型加減:脾腎陽虛型加太子參、焦術、河車粉;濕熱蘊結型去淮山藥、白芍,加焦山桅、碧玉散、田基黃大黃、金錢草、二丑;肝郁氣滯型加柴胡、青皮、權實、川桶子、延胡;瘀血阻滯型加川芎、甲珠、鱉甲、二丑、豬苓、澤蘭;寒濕困脾型加制附片、厚樸、蒼白求;肝腎陰虛型加生地、女貞子、麥冬山楂肉;便血、機血加地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加白術、黃芪;神志錯迷加安宮牛黃丸;有黃染者加田基黃、金錢草。
〔典型病例〕王某,男36歲,干部、 1968年
9與因確診為肝硬化住院治療2個月無效,于同年12月18日來診;颊甙肽昵耙蚋姑,食少,右脅下疼,經某醫(yī)院診為。慢性肝炎”,間斷服用肌苷、齊敦果酸片等西藥無效,自覺腹部隆起,食后暖脹更甚,倦怠乏力,大便稀,小便量少,體檢:神志清楚,語言清晰,面色白,鞏膜皮膚無黃染,頸部有蜘蛛痣二枚,腹部膨大,腹壁青筋顯露,肝脾大,肝在右肋下2cm可觸及,脾在左肋下
Zcm可觸及,質硬,移動性濁音(++),下肢浮腫。實驗室檢查 SGPT68單位, TTT16單位,
TFT(++),黃疸指數(shù)6單位,蛋白倒置A/G= 2. 8/3. 6。超聲波檢查:腹水(十)。
X線食道鋇造影示:食道下段靜脈曲張。舌淡紅、苦薄白、脈沉緩。診斷為肝硬化腹水,屬脾腎陽虛型。服基礎方2
0劑后,腹水基本消退,精神、食欲好轉,余癥均有不同程度減輕。再按基礎方服10劑,復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蛋白已不倒置。繼以益氣健脾溫腎法治之,方用香砂六君湯加溫腎之品以鞏固療效。迄今已
20余年未見復發(fā),仍堅持工作。
〔按語〕本方為肝硬化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而設。若腹水嚴重,小便不利者,當位以膨脹消水丹(見后),并隨時注意肝功能及電解質、血氨等情況,以避免傷正。腹水消退后,它在本方基礎上重點溫補脾腎,以免反復發(fā)作。另外,方中姜黃的運用超出常量數(shù)倍應予重視?肌短票静荨氛{其:“主心腹結識主忤,下氣破血”《大明》調其:“治癥瘕血塊”等,可見本品對于肝硬化的治療有其理論根據(jù)。現(xiàn)代不少醫(yī)家如趙紹琴教授等也善用本品治療肝病,且用率頗高,似又可說明本品于肝病的恢復有益。

2.7消癥利水湯(周信有)
〔組成〕柴胡9克茵陳20克丹參20克莪術15克黨參15克炒白術20克炙黃芪20克yin羊藿
20克醋鱉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20克豬茯苓各20克澤瀉20克白茅根20克
〔功能〕培補脾腎,祛瘀化癥,利水消腫。
〔主治〕肝硬化代償失調所出現(xiàn)的水腫膨脹、肝脾腫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三次服。
防解〕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表現(xiàn)“虛”,“瘀”交錯的病理特點。一由脾腎陽虛,水不化津,而致水液潴留,此因虛;一由氣血瘀滯,血不循經,津液外滲,“血不利則為水”,而至腹腔積液,此因瘀。故方中重用補益脾腎之yin羊藿;、參、術、芪和活血祛淤之丹參、莪術等,以達到溫陽化津和祛瘀以利水之目的。同時活血散瘀之品亦能改善肝微循環(huán)和解除循環(huán)障礙,而有消癥散結、回縮肝脾腫大之功效。在此基礎上,再用理氣利水之大腹皮、豬苓、茯苓、澤瀉、白茅根等,更有利于消除臌脹腹水。方中更用柴胡、茵陳以調達肝氣,清利濕毒;鱉申以軟堅消散,五味子以補益肝腎、酸收降酶。如此付本兼顧,各種藥效有機結合,共奏消癥利水、恢復肝臟功能之功效。
〔加減〕肝病虛損嚴重,肝功障礙,絮濁試驗、血清蛋白電泳試驗異常,可加培補脾腎之品,白術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貞子20克、鹿角膠9克(烊化)。經驗證明,重用扶正培本、補益脾腎之品,證候和肝功化驗、免疫指標都能得到相應改善,說明扶正補虛是降絮濁和提高血清蛋白的關鍵。當然,虛與瘀是互為因果的,肝病虛損嚴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環(huán)障礙,又能因虛致瘀,導致肝脾腫大,形成癥積腫塊。故在扶正補虛的同時尚須重用活血祛瘀之品。對此我們一般是輕重藥并用,加重丹參、赤芍、莪術等藥之分量。補虛與祛瘀多是綜合運用,不過有時有所側重罷了。
〔按語〕根據(jù)病毒性肝炎的癥狀和體征,周氏在臨床上一股將其分為濕熱未盡、”肝郁脾虛、氣陰兩虛、虛瘀癥積四型。肝硬化代償失調,肝脾腫大,腹水潴留,屬于虛瘀癥積型,突出表現(xiàn)虛瘀交錯、虛實夾雜之病理特點。因此.在治療上,多補虛、祛瘀綜合運用,再輔以利水消腫,西醫(yī)認為,腹水的形成,是由于血漿白蛋白減少,且伴有門脈壓力增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毛細血管床的濾過壓增加,使血管中的水分外滲,形成腹腔積液。這與中醫(yī)的道理有共同之處。
〔典型病例〕李某,男,33歲,靖遠電廠職工。1986年 4月經診斷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兩次因病情惡地出現(xiàn)腹水、吐血住院搶救。
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進某醫(yī)院。經住院統(tǒng)治療3個月之久,病情未見明顯好轉。病人精神負擔沉重,生活無望,焦苦萬分,乃出院于1988年
4月25日來診,出院時化驗,表面抗原1:128,黃疸指數(shù)17單位,跨香草酚濁度 ZI單位,硫酸濁度 20.
4單位,麝香草酚絮狀試驗(++++),血清總蛋白6.2%,白蛋白2.6克%,球蛋白3.6%,谷丙轉氨酶325單位,血小板計數(shù)3.8萬/立方毫升。
證見:兩脅痛,脅下癥積(肝脾腫大),觸痛,腹脹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腫,飲食不進,面色黝黑,牙齦出血,舌質暗淡,小便不利,脈弦澀,診系肝硬化失代償期,病情危重。中醫(yī)辨證為虛瘀交錯,血瘀肝硬,脾腎兩虛,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擬培補脾腎,被瘀化癥,利水消腫。治用舒肝消積九,配服消癥利水場,稍施加減,連續(xù)服丸、湯藥3個月,腹脹腹水消除,諸癥悉減,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藥治療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驗,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為弱陽性外,肝功能和蛋白電泳、血小板計數(shù)已完全恢復正常,脾腫大已回縮,諸癥悉除,身體無任何不適,F(xiàn)已上班恢復工作。

2.8商陸二丑湯(董漱六)
〔組成〕潞黨參15克焦白術12克西砂仁4.5克廣木香4.5克花檳榔 10克江枳殼6克廣陳皮 5克焦六曲
12克云茯苓15克福澤瀉12克商陸根15克黑白丑各4.5克腹水草15克
〔功能〕益氣調脾,滲濕行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癥見胸痞納差,脘腹脹滿,飲食不化,小溲短少,大便干結,古淡紅,苦薄膩,質瘀,脈細濡滑,中醫(yī)辨證為脾氣虛弱、水濕泛濫者。
〔用法〕日一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云苓健脾益氣,化水濕;砂仁、木香、檳榔、陳皮、六曲寬中理氣;澤瀉、二丑、商陸根、腹水草滲濕行水,使腹水由小便外解。諸藥合用,共奏培土制水之劉。
〔加減〕大便通行不暢加生軍9克(后下);腹部膨脹不減加川椒3克,甚則加舟車九9克(分二次吞服);服悶嘔吐去黑白丑,加半夏9克,董香9克;口粘納呆苔膩去澤瀉,加厚樸5克,炙雞內金9克;小溲不利去枳殼,加車前子(包)15克;大便溏薄、日有多次去檳挪、白丑,加大腹皮9克、香谷芽12克;下肢凹陷性水腫可加陳葫蘆皮30克(煎湯代水)。
〔按語〕本方系參苓白術散(《和劑局方》)、木香檳榔丸(《儒門事親》)加減而成。使用本方必須根據(jù)臨床癥狀、舌脈為依據(jù),只能暫時應用,注意中病則止,不宜長服久服。
〔典型病例〕王某,女,,41歲,工人。患者原有慢性腎盂腎炎、貧血、子宮肌瘤史,否認有急性肝炎史。 1976年
5月因肝區(qū)脹痛,腹部膨大突增,下肢浮腫明顯來院診治。
檢查:面萎黃,神清,全身皮膚暗黃,鞏膜混濁,雙手背掌可見蜘蛛痣,下頜、頸前、鎖骨上未捫及明顯腫大淋巴結,腹?jié)M,移動性濁陰陽性,肝脾觸診不滿意,腹壁靜脈曲張,雙下肢凹陷性水腫。肝功能:麝濁
14單位,麝絮(++),鋅濁度 32單位,鋅絮(+++), SGPT 5 7單位,總蛋白 7. 5克%,白蛋白 2.3克%,球蛋白 5.
2克%,白/球一 0. 47: 1。凝血酶原時間 14秒。蛋白電泳:清蛋白 3 2%,球蛋白:α
8%,β10%,γ50%.超聲波發(fā)現(xiàn)大量腹水。胸透心臟正常,兩橫隔以右橫隔為主往上平均抬高約3橫指。抽腹水常規(guī)檢查,蛋白(+),未見結核菌及癌細胞。尿常規(guī):白細胞(+++),紅細胞少許,蛋白(+)。血常規(guī):紅細胞150/立方毫米,血色素4.7克%,白細胞7400/立方毫米,中性77%,淋巴23%。腎功能:非蛋白氮68毫克%,肌酐3.4毫克%,尿素氮36毫克%,診斷為肝硬化腹水。初診:1976年7月24日。經凈三天,患者面色萎黃,腹部膨脹如鼓,腹部青筋暴露,兩足腫脹,小浪短少,納差,大便自調,舌淡紅,苔薄,質瘀,脈細弦滑。肝病及脾,氣血兩虛,濕困水聚,不宜驟攻,暫擬益氣養(yǎng)榮,佐以行水化濕為治。方用:黨參15克、白術12克、山藥12克、帶皮茯苓15克、澤瀉12克、香附9克。當歸9克、枳殼4.5克、陳皮4.5克、炙雞內金9克、牛膝
9克、車前子(包)12克、陳葫蘆皮
30充(煎湯代水)。二診:(同年7月30日),7劑后,小溲較前增多,但腹部膨脹不減,胸悶氣短,兩足腫脹步艱,納谷漸思,舌脈同前,再用:黨參
15克、白術 12克。帶皮茯苓 24克、澤瀉 12克、焦六曲 12克、陳皮6克、炙雞內金9克、木香4.5克、按榔9克、大腹皮9克、商陸根
15克、腹水草 15克、陳葫蘆皮 30克(煎湯代水)。
三診:(同年8月5日),連投益氣調脾、化濕行水之劉,小溲明顯增多,腹部膨脹減退,納谷漸增,大便亦調,舌質紅,苔薄膩,質瘀、脈儒細滑,再擬前法一攻再攻,繼用: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澤瀉9克、藿佩(各)9克、厚樸3克、陳皮6克、木香4.5克、黑丑4.5克、枳殼9克、雞內金9克、商陸根15克、腹水草15克。
四診:(同年8月9日)服藥4劑后,連日來大便迭通,先堅后溏,小溲日見增多,腹部膨脹日漸消退,胸悶得寬,納谷日增,舌苦薄膩,脈來濡滑,脾運日漸恢復,水濕日趨下行,再批原方加減。藥如: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澤瀉12克、厚樸3克、川椒3克、陳皮6克、木香4.5克、藿佩各9克、大腹皮12克、香谷芽IZ克、商陸根15克、腹水草15克。藥后小溲增多,腹水日見消退。
8月 12日至 9月24日將上方去商陸根、腹水草、黑丑、白丑、厚樸、川椒等藥,再加黃芪、山藥益氣調脾,枳殼、焦曲消食寬脹,采用消補兼施,從而達到腹水全消,精神日佳,食欲增進,調治2個月痊愈。1976年9月在肝功能正常、腹水未起的條件下,順利的進行了子宮肌瘤切除手術,F(xiàn)已15年之久,身體康復,一切正常。董氏根據(jù)中醫(yī)“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理論,始終抓住補脾調脾為立法。蓋脾為后天之本,生化氣血之源,益氣必須補脾,攝血亦須調脾,化濕行水也須理脾,為此治療肝硬化腹水一癥,益氣補脾、化濕行水是基本方法。
附董漱六簡介:生于 1916年,江蘇丹陽人,F(xiàn)為上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董氏
1937年畢業(yè)于上海中國醫(yī)學院,后從師名醫(yī)秦伯未先生深造。臨床擅長內科,對哮喘病的防治尤有獨特見解。
通訊地址:上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郵碼: 200011

2.9膨脹消水丹(李昌源)
〔組成〕甘遂粉10克琥珀10克枳實15克沉香10克 麝香0.15克
〔功能〕行氣逐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次4粒,間日1次,于空腹時用大棗煎湯送服。
〔方解〕肝硬化的病機主要是肝脾腎三臟的損傷和功能失調,導致氣滯、血瘀、水停。腹水形成是肝硬化進入晚期的標志,是影響氣血運行、妨礙臟腑功能的主要因素。本著《內經》關于“先病而后生中滿者治其標”、“小大不利治其標”的原則,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自擬臌脹消水丹以行氣逐水,前后分消。水去則經隧通、氣血行,諸癥即可緩解。
本方以甘遂瀉腹水而破瘀血為主,輔以枳實破結氣而逐停水,沉香降逆氣而暖脾腎,佐琥珀利小便而通經絡,麝香通諸竅而活血滯。上藥裝入膠囊,棗場送服,其旨在顧護脾胃,免傷正氣。諸藥合用,滯氣散則腹水消,臟腑氣血可望恢復。
〔按語〕本方由逐水、下氣、活血諸藥組成,雖裝入膠囊并由棗湯送股以緩其性,但仍不失為一首峻猛之劑。故應與扶正之劑配合運用,并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典型病例〕徐某,男,46歲。
患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療5個多月無明顯好轉。就診時形體瘦怯,精神萎靡,腹大如鼓,鞏股皮膚黃染,晦暗不鮮,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沉弱。肝功能化驗:
SGPT480單位,黃疸指數(shù) 40單位, TTT20單位, TFT(十十十),
A/G倒置。首投消水丹以折其水,腹水大減后,予茵陳附子理中場合五苓散以溫中健脾,化氣行水。服13劑后腹水全消,黃疸盡退,肝功能明顯改善,精神、食欲大增,二便正常。調治3個月后復查,肝功能全部恢復正常,體重增加,康復上班。追訪8年,未見復發(fā)。

2.10鱉蒜場(萬友生)
〔組成〕鱉魚500克獨頭大蒜200克或鱉甲30~60克大蒜 15~30克
〔功能〕益肝陰,健脾氣,破瘀軟堅,行氣利水,消食殺蟲。
〔主治〕臌脹(肝硬化、脾腫大)。
〔用法〕以鱉魚、大蒜水煮爛熟,勿入鹽,每日一劑,分三次(早、午、晚)飲場食魚和蒜令盡。或用鱉甲、大蒜為主,辨證配藥,每日一劑,水煎兩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方解〕本方鱉甲性味咸寒,功能入肝以育陰潛陽,破瘀軟堅;大蒜性味辛溫,功能健脾暖胃,辟穢殺蟲,行氣導滯,破瘀利水。二藥一陰一陽,相須相濟,能攻能補,合而用之,對肝脾氣滯血瘀而又氣血不足的寒熱虛實錯雜之臌脹有良效。
〔加減〕若脅痛甚者,可合四逆散(柴胡、枳實各10克,白芍15~30克,甘草5克)、金鈴子散(金鈴子、延胡索各10~15克)、失笑散靈脂、蒲黃各10~15克);若脘痞腹脹納呆者,酌合枳術丸、保和丸、平胃散、六君子湯
〔按語〕鱉甲在治療肝病的方藥中使用率頗高,應予重視?槛M乃兩棲動物,出入水陸,故能利水、養(yǎng)陰!侗窘洝分^其“主心腹癥瘤決積……去痞疾息肉”,《大明》調其“去血氣,破癥結”、丹溪謂其“補陰補氣”,等等。足見本品于肝病癥積、腹水的治療有益。
附萬友生簡介:1917年生于江西新建,F(xiàn)為江西中醫(yī)學院教授,兼任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萬氏1934年至1937年就讀于江西國醫(yī)學院,
1938年始開業(yè)行醫(yī)。解放后調省中醫(yī)學院工作。萬氏長期致力于中醫(yī)內科熱病研究,主張寒溫統(tǒng)一、內外統(tǒng)一,頗有見地。臨床擅治熱病,對肝病的治療也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通訊地址:江西中醫(yī)學院。 郵編: 330000。

2.11溫陽利水湯(巴坤杰)
〔組成〕熟附子10克(先煎)紫油桂6克(后下)潞黨參15克生白術15克大腹皮12克,廣木香10克上沉香 6克(后下)澤瀉 15克豬苓
15克茯苓 15克
〔功能〕溫運腎陽,健益脾氣,化氣利水。
〔主治〕晚期肝硬化,慢性腎炎(腎病型)臌脹、水腫;肝脾腎受損、氣滯水聚,癥見:腹脹腹水,尿清短少,足腫便溏,畏寒肢冷,舌質淡紫,脈沉細虛弦或微。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
〔方解〕臌脹水腫多本虛標實,虛為肝脾腎功能受損,實屬氣滯水聚。腎陽虛、脾氣弱,不能溫化水濕、氣化不行則小便不利形成水腫、脾弱肝虛流泄不用則氣滯臌脹,故氣水運行障礙求本之治在于溫陽。溫陽利水場以溫運腎陽、健益脾氣為主法,配伍流利調節(jié)水氣運行以達腫退脹消。主藥熟附子、肉桂均辛熱,善于補火助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現(xiàn)已知二藥具有強心、增進血循、消退細胞水腫、提高體溫、促進排尿等功效,為陽虛水腫歷用有效之品。輔藥黨參、白術健脾燥濕、增強主藥助陽化氣之力。佐藥兩組:一組辛香行氣通利三焦,使氣行水行。其中木香芳香辛散溫通,對脘腹氣滯有特效;沉香行氣而溫寒暖腎,大腹皮以下氣寬中利水見長。一組淡滲分利退腫利水,使蓄貯水液下排。其中獲苓利水健脾可寧心;澤瀉利水性寒能泄?jié);豬苓利水作用較強。本方溫陽利水脫胎于真武湯,溫化水濕取意于五苓散。
〔加減〕心悸怔忡者,紅參6克代換黨參,加白芍12克;畏寒肢冷不著者,去熟附子,肉桂劑量可酌減;脹滿甚者,去熟附子、潞黨參,加檳榔、郁李仁各10克。
〔按語〕溫陽利水湯治腫脹,以舌淡脈沉微、畏冷便縮為標準,可不論其因屬肝、腎、心。對晚期肝硬化、腎病綜合征、心衰性水腫等均可加減應用,能起消脹退腫臨床效果。
〔典型病例〕程某,男49歲,初診日期:1978年10月8日;颊吒窝撞∈8年,先后住院3次,服利尿劑等,腹水旋消旋漲。近一月來加重,A/G例置,高度腹水,腹圍
103cm,肝未觸及,脾肋下6cm,面黃乏神,形瘦,腹大如鼓,光亮繃急尿清短少,便溏,足腫,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診為脾腎陽虛,治以健脾溫腎,化氣利水。處方:熟附片10克、肉桂6克、沉香6克,黨參、白術、澤瀉、豬苓、茯苓各15克,廣木香10克、大腹皮12克。外用甘遂3克,研末敷臍,隔日一換。上方加減連服半月,腹水速減,尿量日增,腹脹漸輕,肢溫進食。經治3個多月,腹水基本消失,足腫消退,追訪年余,病情穩(wěn)定,未見反復。
附巴坤杰簡介:1924年生于安徽歙縣。現(xiàn)為安徽中醫(yī)學院教授,曾任省中醫(yī)學會、中藥學會理事等職。巴氏幼承家學,弱冠即載譽鄉(xiāng)里,負有醫(yī)名。1958年在省會進修深造,后留任省中醫(yī)學院執(zhí)教,巴氏臨床經驗豐富,晚年專攻肝病,療效卓著。
-----------很好,謝樓主!
另外關幼波的方子也不錯。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