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之 二 :
頭 痛 門
脈,寸口脈短者
頭痛。浮滑為風(fēng)痰,易治;短澀為虛損難治;浮弦為風(fēng),浮洪為火,沉緩為濕。
薛立齋云,偏正頭風(fēng),乃挾痰涎風(fēng)火郁遏經(jīng)絡(luò),甚則目昏緊小,或二
便秘澀,宜針出頭血;開郁解表,內(nèi)服
逍遙散,蔥豉為引,或用
川芎茶調(diào)散調(diào)治,加
石膏,白菊。
偏正頭風(fēng)歌
頭痛偏正有主方,通用清火
蠲痛湯,蔓荊
白芷羌
獨活,川芎
薄荷細辛防風(fēng),白菊
黃芩與
甘草,細茶一撮共煎嘗。左痛因知為血熱,加入
柴胡膽草良;右旁氣虛宜補氣,參芪術(shù)歸自然康右痛①本方去
羌活、黃芩、細茶,倍加參、芪、歸、術(shù)。
大 頭 癥
頭大如斗屬天行,煩熱口渴不堪言,或紅或腫生黃泡,加減
消毒飲能
臣,羌活防風(fēng)白芷薄
荷葉,黃芩
黃柏與
黃連,牛子
連翹荊芥穗,柴胡甘草并
玄參。外把綃針針血出,腫消熱退自然痊。
雷 頭 風(fēng):頭痛耳中如雷鳴是也
雷頭風(fēng)發(fā)苦難言,羊糞取來不值錢,只要五錢研細末,溫酒調(diào)吃即安
然。吃后若還痛不止,
清震湯煎亦可痊-方載本門后。
天 白 蟻:頭中如蛀蟲響者是也
此癥原來火為根,
茶子為末最為先芽茶細末亦可,吹入鼻中立時效,奇方何必叩神仙響屬火,茶子輕清散遏火之義,故頭痛藥中,多用為引,即此可悟矣。
頭 頂 痛
虛陽沖頂脈無力,大補元陽最為急,
人參白術(shù)黃芪桂枝投,志
肉棗仁
當(dāng)歸白芍入,略加
蒼耳與
天麻,黑
姜熟地川芎覓。手足皆寒脈短澀,此病百中難救一。
真 頭 痛:滿頭痛如刀劈,手足冷皆過節(jié),天柱低是也,旦發(fā)夕死
真真頭痛髓海虧,手足冷兮天柱低,百會穴中將艾炙,三壯十全大補
倍參芪倍加熟
附子。稍愈再將六味投
地黃湯,倍加桂附始能醫(yī)。此病十中全
一二,求醫(yī)用藥莫遲遲。
眉棱骨痛
眉棱骨痛另有方因挾風(fēng)痰,
半夏天麻荊芥防風(fēng),
僵蠶川芎與白芷,細辛
白附更為良。
頭痛辨十條醫(yī)通撮要
一怒甚則太陽作痛。先用
小柴胡湯加
茯苓,炒黑梔仁,后用六味地黃
丸,常服滋水降火①方載本門后。
一頭痛必吐清水,不拘冬夏,食姜即止者,此中氣虛寒。用
六君子湯 加當(dāng)歸、黃芪、
炮姜、
木香。
六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廣皮 半夏 甘草
一煩勞則頭痛,此陽氣虛,不能上升。用
補中益氣湯加川芎、
蔓荊子。
補中益氣湯
黃芪 人參 白術(shù) 當(dāng)歸 甘草 柴胡
陳皮 升麻 一痰濕頭痛,發(fā)則
嘔吐痰涎,此濕痰上攻所致。宜用導(dǎo)痰湯加川芎、
細辛。
導(dǎo)痰湯
蒼術(shù) 白術(shù) 陳皮 半夏 白苓
桔梗 甘草 細辛
橘紅 川芎
一
熱厥頭痛,雖當(dāng)嚴(yán)冬,猶喜風(fēng)寒,其痛便止,略見溫暖,其痛更甚,
宜用選奇湯加柴胡、黃連酒炒、荊芥、芽茶方載后。
一卒然頭搖,項頸強痛,少陽經(jīng)病也。宜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②
防風(fēng)。
一搖頭
腹痛,不大便,
大柴胡湯下之二方載后。
一老人搖頭,
氣血虛也,宜十全大補湯加羌活方載后。
一人病后搖頭,氣血虛也,宜十全大補湯加羌活。
一頭痛止則腹痛,腹痛止則頭痛,此睥陰血虛,胃中有火,隨氣輒上
輒下,用川芎、白芍各三錢、黃連
吳萸水炒干、廣木香另研末三分,不應(yīng),加
①火:原文為水,據(jù)醫(yī)理改。
②加:原文無,據(jù)文意加。 ·
. J8.
童便、
香附、
蔥白為引。
一外感頭痛,自有表癥可察,其身必寒熱,脈必緊數(shù),或多清涕,或
兼
咳嗽,或遍身酸痛,皆是寒邪在經(jīng)而然。散去寒邪,兼溫太陰,其痛自
止。宜用人參
敗毒散方載后。 ‘
頭痛三捷法
頭痛偏正有外方,川芎
蠶沙各一兩,僵蠶一歲加一只,三個蔥頭三片
姜,十個
全蝎連頭尾,瓦罐爐中墳①熱湯,厚紙封口開一孔,對沖頭痛自
然康。
又外方
火磚一只放爐中;烈火烘烘快煅紅,用醋一碗淋磚上,絮包忱腦氣相
沖。
頭風(fēng)久痛苦難言,豆豉蔥根一并煎,
蜈蚣蛇蛻同全蝎,三味燒灰共一
錢,義取祛風(fēng)真妙決,輕者一服即安然,重則三服自然痊。
又外方
用米一碗炒熱布包,撲頭上立止。
又方用大退風(fēng)散治。 ·
頭風(fēng)攻法在后。
頭痛醫(yī)案
一人頭痛,頭中如
雞子常動,請予往診。予想此癥,古書無考,因思
腦髓結(jié)核如雞子,髓海之水,不足以養(yǎng)之。家貧無藥峻補,遂令食上暴寡
雞子一百個,以補元陽,亦取象于子之義耳,不一月而安。此治法雖不見
方書,神而明之,則又存乎其人。
①墳:微火鐓煮。
. J9·
一人頭痛即目暗;腎子①縮入小腹,諸醫(yī)服頭痛藥皆不應(yīng),請予診治。
予曰,此房勞過度,用八味地黃湯,十劑而愈。后用十全大補湯十劑,永
不復(fù)發(fā)。
一人患頭痛,小便艱澀,醫(yī)用小柴胡湯,選奇湯,皆罔效。予用金匱
腎氣湯,略加
蒼耳子、天麻,升降水火,四劑而痊。
程文彬治一婦患頭風(fēng),雖盛暑,必以帕蒙頭,稍見風(fēng)寒,痛不可忍,
百藥不效,蓋因腦受風(fēng)寒,氣血兩虛,氣不能升,故藥不效。令痛人口含
冷水,仰臥,以姜汁灌入鼻中,痛立止,開火郁之風(fēng)寒也。與補中益氣湯
加細辛、川芎、荊子、白芍,數(shù)服而安。
寒濕郁痛,以蒜汁滴之。
火郁頭痛,以
萊菔汁滴之。
頭痛諸方考
選奇湯 治風(fēng)火頭痛羌防僅可發(fā)散,得黃芩以散火,乃分解之良法也。
羌活 黃芩酒炒 防風(fēng)各錢半 甘草一錢
生姜一片
冬月去黃芩,加豆豉,蔥白引。
川芎茶調(diào)散 治久風(fēng)化火頭痛。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風(fēng) 荊芥 薄荷 甘草各一錢 香附二兩
為散,食后茶調(diào)下。
芎辛湯 治熱
厥頭痛。
川芎錢半 細辛五分 白芷一錢 甘草六分 芽茶一撮
清震湯 治雷頭風(fēng),頭痛
耳鳴如聞雷鳴。
升麻 蒼術(shù)各四錢 荷葉一片為引
逍遙散 治郁火頭痛。
當(dāng)歸 白術(shù)土炒 白苓各錢半 柴胡 甘草各——錢
丹皮 梔仁 薄
荷為引
① 腎子:即睪丸。
小柴胡湯 治肆怒頭痛。
半夏八分 柴胡錢半 黃芩錢五分 甘草一錢 去人參加黑梔仁 防
風(fēng)各一錢
大柴胡湯 治頭搖,腹痛,大
便閉。
熟
大黃三錢
枳殼一錢 半夏八分 黃芩酒炒一錢 甘草八分
赤芍 一錢 姜棗引
羌活附子湯 治大寒犯腦厥逆,頭痛齒亦痛。
麻黃捶一錢 黃芪一錢 蒼術(shù)五分 羌活七分 防風(fēng) 升麻 甘草各
三錢 姜棗引 ,
半夏蒼術(shù)湯 治頭痛胸中有痛,兀兀欲吐。
升麻 柴胡
藁本各五分 茯苓
神曲 蒼術(shù) 半夏各二錢 甘草四
分
寶檻
石膏散 治風(fēng)熱頭痛。
石膏—·兩 麻黃去節(jié)泡半兩
何首烏 甘草各七錢半 茶一撮 春夏麻
黃減半
三因芎辛湯 治寒厥頭痛,與中風(fēng)相似。
附子生用 川芎生用
南星姜湯泡去涎水
干姜生用各一錢 甘草一錢
生
姜七片
水煎涼服,面赤加蔥白,不應(yīng),加酒炒黃連三分。
大追風(fēng)散 治一切頭風(fēng)攻注,屬虛寒者。
川烏法制 防風(fēng) 羌活 川芎 全蝎水洗去足
地龍灸 南星制 天
麻姜水炒 荊芥 甘草 僵蠶姜水炒 石膏 共為末
大三五七散 治頭風(fēng)
眩暈,口眼歪斜。
天雄制三兩 細辛三兩
山茱萸五兩 干姜炒,五兩 防風(fēng)七兩 茯苓
七兩
共為散,每服三錢。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治痰厥頭暈?zāi)垦!?br > 黃柏姜汁炒 泡姜
澤瀉 天麻 黃芪姜汁炒 人參 蒼術(shù) 神曲
白術(shù) 半夏 茯苓各等分 生姜三片
一字散——字者,二分半是也 治頭風(fēng)。
雄黃研,水飛過 細辛各一錢 生川烏尖三錢
共為散,每服一字,茶調(diào)下。
十全大補湯
人參 黃芪蜜炙 白術(shù)土炒 白芍酒炒 當(dāng)
歸身 甘草
肉桂 熟地
黃酒蒸 川芎 白苓各等分
人參敗毒散 治外感①頭痛。
桔梗 甘草 川芎 白苓 枳殼
前胡 羌活 獨活 柴胡 人參
金匱腎氣湯
山茱萸一兩 淮山一兩 澤瀉八分 熟地二錢 丹皮八分 肉桂一錢
熟附子一錢
車前一錢
牛膝一錢
姜棗引,煉蜜為丸亦可。
[按語) 頭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內(nèi)傷兩大類。一般外感頭痛多由
風(fēng)邪所致,臨床有挾寒,挾熱,挾濕之異。內(nèi)傷頭痛為時較久,有虛有實,或虛中
挾實之分。如腎虛和氣血兩虧而致頭痛為虛;痰濁和瘀血而致者屬實證,郁怒所致
者多虛實挾雜。以上頭痛諸證型,本篇多已列方而治,頗切實用。唯瘀血所致者多
伴血瘀脈癥,宜活血化瘀如
通竅活血湯類加減而治。在辨證論治的基礎(chǔ)上,一般治
頭痛,可按照頭痛部位不同,選用不同的引經(jīng)藥,往往更能發(fā)揮原方療效。如太陽
頭痛選用羌活,陽明頭痛選用白芷,少陽頭痛選用柴胡、川芎,厥陰頭痛選用藁本、
吳萸等。
鼻 病 門
經(jīng)曰,肺開竅于鼻,肺氣通于鼻,肺通則鼻能知香臭矣。
又曰,宗氣走于鼻而為臭。夫宗氣者,胃中所發(fā)之氣也,損其脾胃,
則營運之氣不能上升,邪塞孔竅,故鼻不利,不聞香臭也,宜服麗澤通氣
湯主方。
(1) 感:原文無.據(jù)前文加。
鼻病治例歌十條
不聞香臭最難當(dāng),只用麗澤通氣湯,或兼風(fēng)火鼻不通,防風(fēng)湯蒼耳散
二良方。
鼻 淵
涕濃而臭為
鼻淵,肺家濕熱要清涼,桔梗川芎薄荷葉,細辛白芷與羌
活,防風(fēng)荊芥兼牛子,石膏加入更相當(dāng)。
鼻流黃水
鼻流黃水有單方,絲皿藤用五尺長,火燒存性為末用,溫酒調(diào)服即安
康,吃后若還仍不止,防風(fēng)通圣更為良。
鼻流清涕
涕清不臭屬虛寒,辛溫之劑用干姜,辛荑附子與人參,黃芪當(dāng)歸川芎
白術(shù)白芍細辛防風(fēng)。若因病后為肺絕,任是仙丹命不長。
鼻流濁涕
鼻流濁涕常不干,蒼耳散用最為良,白芷辛荑蒼耳子,薄荷加入是神
方。
鼻中瘛肉
鼻中息肉難為治,醫(yī)人束手而待斃,實熱急投
涼膈散,宜絕佳酒與厚
味。
鼻中垂肉
鼻中垂肉為鼻
痔,略與息肉為少異,濕熱勝兮痰
流注,不癢不痛君須
記,蒼術(shù)黃芩黃連夏膽南星,神曲
山楂麥芽配,白芷甘草一同煎,服之不
過七八劑。
外用方:
白礬、
杏仁、
樟腦、
麝香、
狗膽、公豬油同研,綿裹納入鼻
中,頻換自消。
鼻痛而臭
鼻痛而臭不可聞,外有單方竅自通,白礬雄黃與樟腦,麝香
阿魏同瓜
蒂,六味研成為細末,吹入數(shù)次臭自廢。
鼻夕十人中爛此驗方,異人傳授,屢試屢驗,不可忽略
鼻外人中常赤爛,搔癢奇方難卒辨,雄狗頭骨燒存性,能散瘀血止癢
爛,辛荑散加真有驗,為末服之三五兩,服后紅腫自然散用狗頭骨燒存性,
辛荑散二兩,同為細末。又眼補中益湯十余劑。自爾除根再不患。若作肺熱用
清涼,醫(yī)者誤人真堪嘆。
又方外治法:舊氈帽燒灰、
青果核燒灰,
麻油調(diào)搽,日數(shù)次即效。
鼻涕不于
老人鼻涕常不干,我有單方—‘劑安,獨蒜五個搗成泥,貼上足心三五
換。
又單方,治鼻孔爛穿,名
鼻疳。
鹿角燒灰研,一兩
枯礬一兩 人發(fā)燒灰五錢
三味共為細末,先用
花椒煎湯洗凈,后用
末藥撒上即愈。如不收口,
又用
松香燒存性,研末撤上即收口。
鼻病諸方考
麗澤通氣湯 治久風(fēng)鼻塞,不聞香臭。
羌活 獨活 防風(fēng) 蒼術(shù) 升麻
葛根各八分 麻黃四分
川椒五分
白芷一錢 黃芪半錢 甘草七分 姜蔥引
冬月倍麻黃加細辛三分,夏月去獨活加石膏三錢。
蒼耳散 治鼻塞。
蒼耳子 辛荑心 薄荷 白芷各三錢
共為末,姜蔥湯調(diào)下。
防風(fēng)通圣散 防風(fēng) 川芎 當(dāng)歸 白芍 麻黃 連翹 薄荷 大黃
芒硝各一錢
石膏 黃芩 桔梗 甘草各二錢
滑石三錢 荊芥 白術(shù) 梔仁各七分
共為末,姜湯下。
涼膈散 治上焦實熱,鼻生息肉。
大黃 芒硝 甘草各三錢 連翹錢半 梔仁 黃芩 薄荷各五分 竹
葉為引
辛荑湯 治鼻塞,涕出不止。
辛荑心 細辛 藁本 升麻 川芎 白芷
木通 防風(fēng) 甘草各
等分
共為末,茶清調(diào)下。
芎上艸下窮散 治X鼻。
川芎
檳榔 辣桂 麻黃
防己 木通 細辛
菖蒲 白芷各二錢
木香 花椒各—‘錢
①X:鼻孔堵塞而發(fā)音不清。
共為末,姜一片,
蘇葉煎湯調(diào)下。
溫肺散 治鼻塞,陽明鼻塞。
丹皮 黃芪
丁香各一錢 羌活 葛根 甘草各五分 麻黃不去節(jié),二
錢 防風(fēng)五分
水煎,蔥白為引。
神愈散景岳方 治風(fēng)熱在肺,鼻濁涕,窒塞不通。
細辛白芷與防風(fēng),羌活半夏當(dāng)歸芎,桔梗陳皮茯苓輩,十般等分判和
同,三錢薄荷姜煎服,氣息凋勻鼻貫通。
搐鼻法千金方 治鼻X。
通草 細辛 附子
三味共為末,蜜和,綿裹納鼻中。
易簡單方 治痣肉。
用枯礬為末,綿裹納鼻中數(shù)日,息肉隨落。
白礬散 治酒鼓鼻。
白礬 硫磺
乳香各等分
共為末,綿裹擦之。一方用茄搗汁調(diào)末藥敷患處,尤妙。
齒 痛 門
齒也者,統(tǒng)屬足少陰腎經(jīng)。分上下,上屬足陽明胃經(jīng),下屬手陽明大
腸經(jīng)。男子八歲腎經(jīng)實,發(fā)長齒更,年老則齒發(fā)落;女子以七為數(shù)。蓋腎
主骨,齒乃腎之余,髓之所養(yǎng),故隨天癸之盛衰也。有八九十歲,而齒發(fā)
不落者,此后天之氣足,不在此例。
薛云齋云:濕熱盛而痛者,
小承氣湯下之。
一上下牙痛,牽引入腦,脈洪數(shù)有力者,用涼膈散,加酒蒸大黃瀉之。
一大腸積熱,牙根痛腫,用
清胃湯。
一得熱則痛,得涼則止者,小承氣湯加甘草、黃連。
一風(fēng)毒上攻,牙縫有紅肉弩出,用
消風(fēng)散,臨臥半漱半服。
一牙痛用清涼藥更甚者,用畢撥、川花椒、薄荷、細辛、
龍腦、
青鹽,
共為末擦之。
一腎虛而齒痛者,必長出,不紅不腫,用
六味地黃湯加
骨碎補,有風(fēng)
加刺蒺
藜。
一腎經(jīng)虛寒,牙根冷痛者,用八味地黃湯加細辛。
——胃中實熱,口臭不可近,牙根疳蝕出血,乃恣食肥甘所致,宜用清
胃湯加熟大黃,
茵陳,瀉二三次,使
胃熱去,而齒自安矣。
牙痛總論歌
牙床紅腫屬陽明,
生地青皮赤芍黃芩,風(fēng)癢羌活防風(fēng)荊
芥穗,連翹歸
尾薄荷細辛。痛極脈洪為實熱,大黃加入下之靈。若還臭爛牙關(guān)緊,好手
醫(yī)人心膽驚,牙根出血不紅腫,此是腎經(jīng)虛火沖,六味加倍骨碎補,更湊
柏葉有奇功。老年牙痛有奇方,
蒺藜為末用炒黃去刺,每用一錢炒
豬肉,—
齊下酒最為良此方屢試屢驗,痛則止,長出則收,常用固齒不落。
牙痛諸方考
小承氣湯 治濕熱牙痛紅腫。
大黃酒炒 川
厚樸 枳實各三錢 石膏引注:《
傷寒論》載小承氣湯原方:
大黃四兩 厚樸二兩 枳實三枚
涼膈散 治牙痛牽入腦。
大黃 芒硝不用煎 甘草各一錢 連翹錢半 梔仁炒黑 黃芩 薄荷
各五分 青皮錢半 淡
竹葉五分 石膏引
清胃湯
生地黃 青皮
知母 木通 赤芍 丹皮 甘草各等分
消風(fēng)散 治牙縫紅腫吐肉①。
①釋:指牙齦紅腫狀。
川芎 羌活 防風(fēng) 荊芥
藿香 陳皮 茯苓 僵蠶
蟬蛻去頭足
甘草 厚樸各八分
共為末,茶調(diào)下。
擦牙單方
如神散 治牙痛紅腫,一擦即腫消痛止,屢驗。
左鹿右射香
冰片各五厘 上
兒茶三分
硼砂五分 白礬五厘
共為細末,擦牙根,真神方也。
又方 治牙根風(fēng)腫赤痛。
蒼耳 蒺藜 花椒 薄荷同煎湯漱
又方 治風(fēng)蟲牙痛。
絲瓜囊一個,燒為末,擦之效。
又方 治牙根臭爛。
刀豆殼燒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
舌 癥 門
傷寒三十六舌辨,醫(yī)通繪圖又演為舌檻一百二十種,講究已極詳明,
但其旨大煩,臨病難以取閱,予姑就各種奇癥,詳列于后,以備參考。
舌 腫又名木舌
忽然舌腫似
豬肝,針刺兩邊血出安,若是中央針一下,血流不止反為
殃逢二針則傷心也,開竅于舌故耳。
舌下蟲形
舌腫舌下若蟲形,醫(yī)人不識令人驚,微火燒針烙舌下,蟲消木舌白干
平。內(nèi)服黃連
瀉心湯。
舌腫滿口
舌腫塞口不能言,只用
蒲黃末一錢,乳調(diào)涂上自然痊,又用
川連汁呷
吞。
舌生重舌
舌下復(fù)生一小舌,名為重舌苦難言,此是上焦真實熱,黃芩黃柏與黃
連。
又單方:治木舌、重舌、舌腫等癥。
用
黑棗一個,去核留肉,灌①入
青礬一錢,紙包煨熱,去棗不用,只
用青礬一二分,調(diào)水以筆涂之,木舌②涂兩邊,重舌涂舌下,小舌涂數(shù)次,
即消。真經(jīng)予試驗神方也。
舌中出血
舌中出血流不止,炒研
槐花末擦之,七情厚味皆能致,涼膈散服最為
宜方見牙痛門。
弄 舌 癥俗名蛇舌風(fēng),當(dāng)分虛實誤用祛風(fēng)藥必死
弄舌微微吐又收,得于病后最難瘳,實熱舌紅兼有刺,川連——味好推
求經(jīng)云,吐舌屬實,弄舌屬虛,予分虛實蛇三條。久病心虛生弄舌,
歸脾湯服
或能留,參芪當(dāng)歸
遠志肉,茯苓白術(shù)
酸棗仁,甘草廣香
龍眼肉,說與醫(yī)人
① 灌:原文為貫,據(jù)文意改。
② 木舌:舌腫脹,木硬滿口,不能轉(zhuǎn)動,無疼痛謂之木舌。
仔細求。
蛇 舌 風(fēng)
蛇舌風(fēng)生又不同,長錈兩邊兀兀動,只用雄黃一大塊,點之?dāng)?shù)次立時
松。
吐 舌 癥
吐舌出口如蒲扇,此癥醫(yī)人真莫辨,
人中白內(nèi)加冰片,雞毛刷上立時
痊。若還收入問何方,一錢一服好川連。
小舌生紅泡與咽喉癥不同
舌根小舌生紅泡,我有良方一時效,二兩蛇床罐內(nèi)燒,煙吸喉中立刻
消。
落 小 舌
小舌忽落最難醫(yī),殊砂為末急吹之,吹到一次二三次,依然復(fù)上始為
奇。
舌上白苔
舌上白苔塞滿口,兩腮皆有肺經(jīng)生肺熱也,硼砂調(diào)水與雄黃,
鵝毛刷
上自然痊。
又單方神效:用鵝屎擂爛調(diào)水澄清,以毛刷洗口數(shù)次,白苔即落。
舌上黑苔
內(nèi)服黃連、黃柏、梔仁、黃芩各七分。
單方:用青皮展指上,蘸蜜糖,磨黑苔上,即退。
耳 癥 門
耳者,腎之官也,在臟為腎,在竅為耳。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
于耳。脾不及,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肝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
善恐如人將捕之。肺虛,則少氣
耳聾咽干。
論 癥
.耳之閉有五,曰火閉,曰
氣閉,曰虛閉,曰竅閉,曰邪閉;痖]者,
因諸經(jīng)之火,壅塞清道,或脹或塞,或紅或熱,治宜清火,火清而閉自開
也。氣閉者,多因肝膽氣道,憂郁所結(jié)而然,非虛非火,治宜順氣,氣順
舒而閉自開也。邪閉者,因風(fēng)寒外感,亂其營衛(wèi),解其邪而閉自開也。竅
閉者,必因損傷,或挖傷,或雷炮震傷,或患聹耳所傷,宜用開通之法以
治之也。虛閉者,或腎虛,或病后,或勞倦過度,治宜大培元氣,自開也。
耳鳴虛實論
耳暴鳴而聲大者多實,漸明而聲細者多虛;少壯熱盛者多實,中衰無
火者多虛;飲酒厚味,素多痰火者多實,質(zhì)清脈細,素多勞倦者多虛。
耳癥總論歌
外感風(fēng)寒耳紅腫,疏風(fēng)發(fā)表自然松,前胡桔梗薄荷升麻,柴胡知母北
防風(fēng),細辛甘草
石菖蒲,黃柏黃芩小川芎。
耳內(nèi)排膿名聹耳,我有良方速可除,升麻赤芍
菊花蔓京,生地
桑皮與
前胡,木通甘草同知母,服之膿血自然無。
耳中搔癢流黃水,此癥皆因腎有風(fēng),
六味地黃丸加蒺藜子,眼之水竭
五音通。
左右自鳴如蟬咽,醫(yī)人當(dāng)作腎虛攻,六味地黃丸可服,黃柏知母見奇
功。服后若還仍不止,清痰降火自然松。
諸蟲入耳痛難忍,忽然紅腫熱烘烘,古有神方來速治,
貓尿滴耳蟲可
融以生姜擦貓鼻,其尿自出,用鵝毛蘸滴耳中。
耳癥治論
一
耳閉血虛有火,宜用
四物湯加梔仁、柴胡。
——耳閉中氣虛弱,宜用補中益氣湯。
一因怒耳聾,或鳴者,宜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dāng)歸、
山梔仁。
一耳閉午前甚者,陽氣甚也,宜用小柴胡加黃連、梔仁。
一耳閉午后甚者,陰氣虛也,宜用四物湯加白術(shù)、茯苓。
一耳閉血氣俱虛,宜用
八珍湯加柴胡。
一腎虛耳閉,宜用
六味丸加柴胡、白芍。
一頭暈?zāi)垦,眉心或痛而耳閉者痰也,宜用六君子湯加細辛、白芷、
石菖蒲。
一氣逆耳閉,宜用六安煎加香附、丹皮、厚樸、枳殼。
一火盛耳閉,大便結(jié)者,
沉香滾痰丸下之。
一素秉虛弱之人,忽然耳閉,宜用大補元煎加菖蒲。
一憂愁思慮太過而耳聾者,宜用平補
鎮(zhèn)心丹,
辰砂妙香散。
一陽虛于上者,宜用補中益氣湯,或用歸睥湯。
一耳聾用補劑,宜以川芎、菖蒲、遠志、柴胡、升麻之類加減用之。
耳癥諸方考
四物湯 治血虛耳聾。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熟地各等分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耳目閉。
黃芪灸 人參 白術(shù) 土炒 當(dāng)歸各錢半 柴胡酒炒 升麻酒炒 陳皮
甘草各七分
小柴胡湯 治肝火耳閉。 ·
柴胡二錢 黃芩八分 半夏 人參各一錢 姜棗引注:仲景原方尚有甘草
草
六味丸. 治腎虛耳閉。
熟地酒蒸八兩
山藥四兩
萸肉四兩 丹皮三兩 澤瀉三兩 白苓三兩
煉蜜為丸。
六君子湯 治痰多耳閉。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白苓 甘草 半夏 陳皮各等分
六安煎景岳新方 治逆氣耳閉。
陳皮 半夏 白苓 甘草各錢半 楂仁
白芥子各七分
大補元煎景岳方 治耳閉,元氣不足。
人參一錢 山藥二錢 熟地三錢
杜仲二錢 當(dāng)歸三錢 山茱萸一錢
枸杞二錢 甘草二錢
平補鎮(zhèn)心湯 治耳閉,勞心太過。
人參
龍齒 白苓
茯神各三錢
麥冬 五味 車前各三錢 遠志
天冬 山藥 熟地各二錢 棗仁三錢
朱砂為衣
辰砂妙香散 治耳閉,思慮太過。
黃芪 山藥 茯神 遠志 人參
炙草 桔梗各三錢 麝香—錢另研
木香三錢
勿見火,珠砂為衣。
歸脾湯 治陽虛耳閉。
黃芪 當(dāng)歸 白術(shù) 棗仁 志肉 茯神 甘草各一錢 木香五分
耳癥單方
一方 治聹耳。
枯礬一錢 全蟲十個、洗凈、炙干。鹿射香三分
上藥為末,吹耳效。
一方 治耳出膿水。
枯礬一錢 發(fā)灰二錢 銀珠一錢 新納燒灰五分
上藥共為末,吹耳效。
又方 治聘耳出水。
熟石膏 雄黃
硫黃 枯礬各一錢
上藥共為末,細研粘入耳中效。
又方
金銀花五分燒灰 枯礬 冰片各一分
共為末,吹耳效。
又方 治耳鳴百發(fā)百中。
牛腦髓一個 川芎一兩 株砂三錢
二味共為末,放腦髓內(nèi)煮酒吃二三次,永不鳴矣。
又方 治耳聾。
芥菜子搗碎,以人乳調(diào)和,綿裹塞耳,數(shù)易之即聞。
又方
巴豆一粒去殼 斑毛蟲一支去翅足
二味合搗膏,用綿裹塞耳中,再易之,即聞。
口 病 門
口者,脾之所主,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知五味矣。脾熱則口甘,肝
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
口病總論歌
口為脾胃之所歸,睥和五味自能知,酸則膽經(jīng)有實熱,生地枯草柴胡
白芍青皮,外加膽草知母木通。辛為睥家氣上乘,麥冬知母與青皮,更加
桑皮同地骨,增入黃芩倍有靈。咸乃腎液之所鐘,六味湯中
北味同,烏賊
骨添知母入,奇方服后見奇功方見耳病門。淡味時時在口中,有虛有實不
相同,實則藿香與木香,蒼術(shù)陳皮厚樸攻;虛用六君為細末,黃芪當(dāng)歸白
芍芎見耳病門。苦口由來膽之根,
龍膽瀉肝湯為先,小柴胡湯加減用,麥
冬膽草始能痊方載后。口瘡臭爛有丹方,倍子一兩熟煎湯,更把白礬加少
許,時時漱口自安康。
口病治論
一口苦,昔者名曰膽癉。夫膽者,精中之府,五臟取決于膽,咽為之
使,人數(shù)謀慮不決,膽虛氣上逆,而口為之苦也,宜用
龍膽瀉肝湯方見本
門后,或用小柴胡湯方見耳癥門。
一口酸者,肝膽實熱也。佐金丸加神曲、膽草方載本門后。
一口咸者,腎液上乘也。六味丸加五味、
烏賊骨方見耳病門。
一口辛者,肺氣上溢也。用
生脈散加桑皮、
地骨皮、黃芩方見本門后。
一口淡者,胃熱也,有虛有實,實用甘露飲加廣香、藿香方見本門后。
一胃虛口淡,用六君子湯加黃芪、當(dāng)歸方載耳癥門。
一口臭不可近,宜用甘露飲加
犀角、茵陳方載本門后。
一單方治口臭者,用
香薷濃煎汁含之,徐徐咽下。
一方用知母、地骨皮、梔仁、麥冬、甘草、
食鹽,煎湯噙之。
一壯盛之人,口臭如登廁,涼膈散下方見牙痛門。
口病諸方考
龍膽瀉肝湯 治口辛。
柴胡 澤瀉各錢半
車前子 吳茱萸各一錢 當(dāng)歸 膽草各八分 生
地三錢 煨石膏一錢為引
佐金丸 治口酸,兼吐清水,或左
脅痛。
川連六錢 吳萸一錢同川連煮干
共為末,米糊為丸。
生脈散 治口辛。
人參三錢 麥冬去心二錢 五味一錢 燈心為引
甘露飲 治口瘡口臭
天冬二錢 麥冬錢半 生地二錢 熟地一錢 茵陳 枳殼 黃芩 石
斛 甘草各八分
枇杷葉一片布拭去毛。
平
胃散 治口淡①不知味,并不思食。
蒼術(shù)漂 陳皮 甘草各一錢半 厚樸姜水炒
本方加藿香
砂仁各六分 名香砂
平胃散,用煨姜為引。
咽 喉 門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
戶也;懸雍者,音聲之關(guān)也。四者同出一門,而用各異,喉以納氣,故喉
氣通于天;咽以納食,故咽氣通于地;會厭管其上,以司
開合,掩其咽,
則食下不掩其喉必錯,四者相交為用,缺一則飲食廢而死矣。
①淡:原文為痰,據(jù)文意改。
p因喉急癥歌此癥雜方甚多,惟此方便于取效,活人多矣
咽喉腫痛在須臾,速取雄黃燕子泥,
燒酒調(diào)勻和作餅,令臥喉外即敷
之。涎出口開,用陳壁土煎湯一碗速飲之,雙蛾單蛾者有效,秘授仙方共
羨奇,此咽喉一神方也。牙關(guān)緊閉者,一敷即開。雄黃恐難于卒辦,單用
燕子泥亦可。如無燕子泥者,用燒紙數(shù)張,用燒酒浸濕貼喉外,隨干隨換,
此以熱導(dǎo)熱之義也。言發(fā)百中,不可輕視。
咽喉治論
一咽喉腫痛,大便秘結(jié),六脈俱實,宜涼膈散下方見鼻病門。
一走馬喉風(fēng),頭痛
發(fā)熱,先用豆豉濃煎探吐,后用荊芥、防風(fēng)、牛子、
甘草、桔梗、連翹、薄荷、犀角。如口不開,以
牙皂末吹鼻取嚏,方可下
藥。
一外感風(fēng)寒喉痛,但治外感,其痛自止。
一喉中初起微痛,桔梗三錢、甘草一錢、灶心土為引,或用玄參。
一陰虛咳嗽,久久喉痛,用六味地黃丸加玄參、桔梗。
一陰虛火炎以致喉痛,用八味地黃湯,冷水頓冷服,隨食飯一二口壓
之,不令桂附熱氣上騰,此偷關(guān)而過,引火歸源。又景岳新方,熟地三錢、
川牛膝三錢、甘草八分、澤瀉二錢、熟附子一錢、上桂一錢,水一碗煎,以
冷水兌服,引火歸源。予每用此二方,桂附另用黑
鉛同蒸水,沖六味吃,
取鉛重鎮(zhèn),走入腎經(jīng),火不上騰而下達,真神妙莫測也注:鉛有毒,切不可
濫用。
喉痛單方
一方用鵝卵石燒紅,放在小壇內(nèi),以醋淬之,開口對沖效。
一方用胡蘆瓢煎水吃效。
一方用食鹽火煅,以竹簽頭蘸鹽,點紅泡上即消。
一方用硼砂、雄黃、兒茶、冰片,吹入喉中效。
一方用蛇皮燒灰二三分,枯礬二分,生熟石膏各一分,冰片、硼砂各五
厘,共為細末,吹入喉中,此方予每用之,真神效。
醫(yī) 案
張景岳先生治一人
喉痹十余日,頭面浮大,喉頸粗極,氣急聲啞,口
瘡?fù)闯,察其脈,微弱之甚,詢前所服之藥,皆芩連梔柏之類,逐用
鎮(zhèn)陰煎:熟地、川膝、澤瀉、甘草、附子、肉桂,水煎,以冷水頓冷,徐
徐咽下,盡消如失。
薛立齋先生治一婦人,咽間作痛,潰而不斂,諸藥不應(yīng),先以土萆解
湯即
土茯苓又名冷飯枯數(shù)劑而斂。又以四物湯加茯苓、黃芪二十余劑而安。
又治一小兒,先于口內(nèi)生瘡,后延于身,年余不愈,以土茯苓為末,
乳汁調(diào)服可以白湯調(diào)服,月余而愈。
又治一婦人,臉鼻俱蝕,半載不斂,治以土茯苓而愈。
按:土萆解湯即用土茯苓一味,本治yin瘡,味甘而利,善去濕熱,和血脈,所
以治諸瘡毒皆宜用之。
景岳治一小兒,誤吞鐵釘入喉,用
樸硝二錢
磁石一錢并研為細末,熬
熱豬油,加蜜和調(diào),藥末吃盡,二更時,忽便下一物,大如芋子,拔而視
之,則釘在其中。
按:鐵畏樸硝,磁石吸鐵,非油則無以潤,非蜜則未必吞,合是四者,同功合
力裹而出矣。
予治一人,咽喉中生一核,微癢不痛,遂用
蛇床子燒煙,吸喉中立消。
此非實火,乃虛火,故用蛇床子煙薰之而愈。
予又治一人,喉中如懸一
石榴,微微作痛,細考《醫(yī)通》得一方,用
土牛膝根洗盡,入好醋三五匙同研汁,就鼻孔滴入,絲斷珠破而愈。《醫(yī)
通》云,此癥非咽痛,乃鼻中生金絲而發(fā),懸黑泡如石榴,垂掛咽門,致
飲食不入。
附載諸骨鯁喉
水獺足爪治魚骨鯁咽,
鵝涎治稻芒鯁咽,
鴨涎治
螺螄鯁咽,磁石治銅
錢鯁咽,狗涎治
豬骨鯁咽,
橄欖核磨水治魚骨鯁咽不能飲食者,吃三四次,
即能飲食,此方屢驗。
氣 痛 門
一曰飲,二曰食,三曰氣,四曰血,五曰冷,六日熱,七日悸,八日
蟲,九日疰。九種
心痛,乃久客之劇癥,即腎水乘心,
腳氣攻心等癥之別
名也。凡言心痛,即
胃脘痛也,言
心包絡(luò)受邪,不在臟也。真心一痛,手
足必青至節(jié),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小腹一線冷氣沖心是也。
一脈堅實,按之心下滿痛者為實,用大柴胡湯方載頭痛門。
一脈弦數(shù)者,木克土也,宜用小建中湯,取白芍酸收,土中瀉木也方
載本門后。
一脈沉細,是水來侮土,宜用理中湯,取干姜味辛,土中瀉水也方載
本門后。
一脈沉微,大寒客于心胸,嘔逆不能食,痛不可忍,宜用三物大建中
湯,上散濁飲寒氣下安太陰方載本門后。
一脈沉微,氣痛綿綿不已,無增無損,宜用術(shù)附湯加草蔻、厚樸方載
本門后。丹溪曰,諸痛不可補氣①,此言惟邪實氣滯者避之,余不必泥也。
氣痛總論歌
氣痛當(dāng)分久與新,抱胸寒痛急須溫,若還痛久多成郁,藿香正氣桂為
① 氣:原文為味,據(jù)丹溪文改。
君,菖蒲白芍與良姜,青皮
烏藥佐其功注:即藿香正氣散加桂、菖蒲等。
又方氣痛用當(dāng)歸,
玄胡良姜
五靈脂各一錢,木香
艾葉同為引,管教痛
止笑嘻嘻。
實熱痛兮難以按,平胃散加
青木香,更用黃芩兼枳殼,赤芍香附共煎
嘗。按之痛定乃為虛,丁香
白蔻與吳萸,良姜桂附各五分炒白芍兩錢,藿
香艾葉立時除二味各六分。
腹脹脾疼怎抵當(dāng),椒姜之外有丁香,三般等分研為末,調(diào)入
白鹽與白
湯。水磨烏藥治脾疼,每服須教一盞濃,一片陳皮一蘇葉,再煎濃服有神
功。心與睥疼有妙方,良姜切碎等檳榔,兩般同炒研為末,米飲同調(diào)服亦
良。 ’
氣痛單方
一胃脘當(dāng)心而痛,用
荔枝核燒微焦一錢、廣木香七分,共為末,每服一
錢,數(shù)服除根。
兵部手集方,治心腹氣痛,用小蒜以醋煮熟服,后不再發(fā)。
一胸膈胃脘大痛,用
排氣飲,正氣散之類。皆不見效者,但用牙
皂角,
以微火燒煙甫盡,取為末,燒酒調(diào)送七八分即止方載本門后。
一腎氣逆上攻痛,必從臍下上升,小便難,此名心疝,用生
韭汁和五
苓散,以
茴香煎湯下。
一腹中氣痛,用白芍①五錢,甘草三錢,水煎服立止。蓋酸以收之,甘
以緩之也。
一痰
氣胸膈作痛,用生白礬五分,枯礬二分半 檳榔二錢半 共為末,
沙糖和為丸,吞下即安。
又單方:治九種氣痛,
鴿屎二兩炒存性,研末酒調(diào)吃,每服一錢。
① 芍:原文為芷,據(jù)文意改。
氣痛諸方考
小建中湯 治中虛氣痛。加黃芪,名
黃芪建中湯。
白芍三錢 桂枝錢半 甘草一錢 生姜
大棗 理中湯 治寒氣痛。或加附子二錢。
干姜錢半 白術(shù)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一錢
術(shù)附湯
白術(shù)一兩 香附一兩
共為細末,每服一二錢。
大建中湯 治氣痛怯寒。
桂枝錢半 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 當(dāng)歸一錢 人參二錢 棗子五枚 飴
糖五錢 注:《金匱》大建中湯為
蜀椒、干姜、人參三味水煎入
飴糖。
排氣飲 治中氣不和,左右疝痛。
陳皮錢半 木香七分 藿香錢半 香附二錢 枳殼錢半 澤瀉二錢 川
樸一錢 烏藥二錢
平胃散 治胃脘氣痛飽脹。
蒼術(shù)漂 陳皮 厚樸姜水炒 甘草各等分 香附酒炒 青皮醋炒.各二
錢 生姜引
(按語) 本篇對九種心痛之分類源于《類證治裁》。九種氣痛又稱九種心痛,
實指胃脘痛。臨床有虛實之分;實證以因寒邪、食滯、氣郁、血瘀為常見;虛證以
脾胃虛寒和胃陰虧虛為多。本篇除血瘀和胃陰虧虛兩證外,基本上均已列出證治,且
方藥很切實用。瘀血所致者,宜
失笑散、
丹參飲治之;胃陰虧虛者多以
一貫煎加減
而治。
腹 痛 門
內(nèi)經(jīng)云,勞役過甚,飲食失節(jié),中氣受傷,寒氣乘虛入客,陽氣不通
所致,故腹卒然而痛。
一中脘痛屬太陰,用理中湯方見氣痛門。
一臍腹痛屬少陰,用真武湯方見本門后。
一少腹痛屬厥陰,用當(dāng)歸
四逆湯加吳萸方見本門后。
一外感兼宿食而腹痛者,用藿香正氣散方見氣痛門。
一心腹大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名干
霍亂,急以鹽湯灌之,
吐后服藿香正氣散方見氣痛門。
一腹中綿綿而痛無增減,欲得熱手按,及喜熱飲食,脈見沉遲者,寒
也,用理中湯加肉桂,藿香,砂仁方見氣痛門。
一腹痛而水響,乃火擊動真水也,用二陳湯加木香、枳實、黃芩、黃
連、木通。虛人用六君子湯加藿香、砂仁、
豬苓、澤瀉方載耳癥門。
一飲食過傷,腹痛飽脹,用
木香檳榔丸下之方見本門后。
一腹中常有積熱而痛,宜
調(diào)胃承氣湯下之。
一按腹痛,手可重按者屬虛,宜參術(shù)桂姜之類;手不可按者是實,宜
大黃、芒硝下之;夾食微痛,宜用山楂、神曲、麥芽之類消之。
一臍腹忽大痛,人中見黑者,多死。
一腹痛、胃脘當(dāng)心痛,臍下一線冷氣直上沖心者,多死。
一腹痛,或上或下,或有時休止,止即能食,或有塊梗痛,則嘔吐清
水,是蟲也,用理中湯加花椒,
烏梅方見氣痛門。
一腹痛,心脘如錐刺不可忍,以人捶打則止,不打又痛,是蟲嚙心痛
也,以蟲得震動而伏耳,宜理中湯加花椒、烏梅、
雷丸、
鶴虱、蔥腦,苦
楝根為引。
一腹痛口渴不已,隨飲隨渴者,蟲在胃脘吸其津液耳,用
苦楝根皮二
三兩煎湯,加麝香二三分飲之立止。
予治一人腹痛,腹中如
蚯蚓之走,按之有形,口渴不已,用姜蔥、花
椒同煮,面糊敷之,內(nèi)服苦楝根加麝香,口渴立止,下蟲數(shù)十條,口鼻俱
出小蟲,頓愈。次日又復(fù)如是,此腹中有蟲母,生生不已,越二日而死。
注:苦楝根皮有毒,雖可驅(qū)蟲,但不可過量,此案之鑒,一可為苦楝根皮中毒,
一可為蟲被驅(qū)動,梗塞膽管所致。
腹痛諸方考
真武湯《千金方》名玄武湯
白術(shù)六錢 附子熟 茯苓 白芍 甘草 生姜各一兩
四逆湯 治中寒,腹中微微作痛,按之則減。
熟附子 黑姜各五錢 甘草六錢 姜棗引
二陳湯 治腹中痰氣作痛。
茯苓 半夏 陳皮 甘草各等分
木香檳榔丸
木香 檳榔 青皮 枳殼
莪術(shù) 黃連各一兩 黃柏 香附 大黃
各三兩 牽牛四兩
滴水為丸。
調(diào)胃承氣湯 治實熱腹痛。
大黃 芒硝各三錢 甘草二錢 燈芯為引
椒梅湯 治腹痛口渴,飲水不已,兼嘔清水,此蟲渴也。
花椒一錢 烏梅三枚 蔥腦三個 檳榔一錢
(按語) 本篇論治腹痛,從腹痛所在的部位、性質(zhì)及拒按與否,腹痛所伴的
脈癥來辨別其所在的臟腑經(jīng)絡(luò)和寒熱虛實的屬性,分列方藥,既合理法,又切實用。
但氣滯血瘀一型,臨床尚屬多見,故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一法不可不備。
脅 痛 門
脅痛多屬于肝,亦不可拘一而論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故肝主陰
血而屬左,脾主陽氣而隸于右。左脅多怒傷,或留血作痛;右脅多痰積,
或滯氣作痰。雖然痰氣亦有留于左脅者,與血相持而痛,血積亦有傷右脅
者,必因脾氣衰也,或悲傷肺氣所致也,詳列癥治于后。
一傷寒脅痛,用小柴胡湯。不大便,加枳實方載頭痛門。
一寒氣引脅下痛,用理中湯加枳殼方見氣痛門。
一脅痛
氣喘,用分氣紫蘇飲方見本門后。
一脅痛
吐血者,此熱傷肝也。用小柴胡湯去半夏,黃芩加丹皮、
鱉甲 方見頭痛門。
——脅痛小便赤澀者,濕熱也,用龍膽瀉肝湯方見口病門。
一左脅痛,脈弦者,肝火也。用柴胡、梔仁、當(dāng)歸、青皮、白芍,不
已加吳萸炒川連。
—一因怒傷肝,左脅痛者,用
柴胡疏肝散方見本門后。
一氣滯作痛,不得俯仰伸屈,用二陳湯加木香、枳殼、香附方見氣痛
門。
一悲傷肺氣,以致右脅痛者,用推氣散加桔梗,白
芥子方見本門后。又
方:用川芎、枳殼—二味作湯服之。
一兩脅走痛,乃濕痰流注在脅下。用導(dǎo)痰湯加芥子、枳殼、香附、木
香。甚則用
控涎丹,導(dǎo)而下之方見本門后。
一積食寒痰,流于脅下,痛若錐刺,手不可近,用神保丸方見本門后。
一氣虛之人,脈沉細,不拘左右脅下痛,多從勞役傷睥得之。用六君
子湯加川芎、木香、當(dāng)歸、肉桂方見耳癥門。
—·腎虛人,胸隔脅下不拘左右隱隱微痛,乃腎虛不能納氣歸源,氣虛
不能生血之故,宜用
補骨脂、杜仲、牛膝以補腎,當(dāng)歸、熟地以和血。又
用六味地黃丸加肉桂以收全功。
一咳嗽引脅下痛,為水飲①停蓄,用
小青龍湯方見本門后。
一干咳嗽引脅下痛,發(fā)寒熱,為郁結(jié)所致,用逍遙散方見頭痛門。
一脅下硬滿引痛,嘔吐氣短,汗出不惡寒,用
十棗湯方見本門后。
一脅下有塊作痛,乃勞力所致,用逍遙散,左加木香、青皮、鱉甲,
右加芥子、
山甲方見頭痛門。
一內(nèi)傷脅痛不止,用香油半杯,生蜜一杯和勻服,立止。
—一脅下腫痛,乃少陽膽經(jīng)濕熱留滯也,用小柴胡湯加枳殼,川芎。體
實去人參加龍膽草;體肥痰盛加
白芥子。
① 飲:原文為以,據(jù)文意改。
一脅痛連腰脊,不能轉(zhuǎn)側(cè),服六味丸加杜仲,
續(xù)斷,不效。用八味丸
加小茴。
脅痛諸方
分氣紫蘇飲
紫蘇 桔梗 陳皮 白茯苓各錢半 桑皮一錢 腹毛—錢
草果{二五
分
柴胡疏肝散
柴胡 枳殼 川芎 香附各錢半 陳皮 白芍 甘草各七分
推氣散 治右脅脹痛不食。
姜黃 枳殼各錢半 肉桂 甘草各七分
導(dǎo)痰湯
枳殼半錢 陳皮 半夏 茯苓 南星 甘草各一錢
控涎丹 此方惟善用者,始建奇功,體虛人不可用。
白芥子
大戟 甘遂各等分
共為末,醋糊丸如
胡椒大。
神保丸 治脅下脹痛,大便不通。
胡椒二錢半 木香二錢半 全蝎七只 巴豆霜二分半
共為末,湯浸蒸餅為丸,殊砂為衣。
小青龍湯 桂枝 麻黃 半夏各一錢 細辛 五味 炮姜各五分
十棗湯 治脅下硬痛、有水氣、脈弦數(shù)。
芫花 甘遂 大
巴戟各等分
共為末,先煮大棗十個,取水去渣,送服末藥,強人服三分,下后隨
食稀粥。
加味逍遙散 治郁氣左脅痛神效。
當(dāng)歸 白術(shù) 白芍 茯苓各錢半 柴胡半錢 丹皮一錢 梔仁一錢
薄荷五分
[按語) 脅為肝膽之分野,故脅痛多與肝、膽疾患有關(guān)。另如心,肺、腎諸
經(jīng)脈亦循行達胸脅,各臟病變亦可引發(fā)脅痛。故本篇所論脅痛證治,涉及各臟腑氣
血之虛實寒熱,可供讀者臨床辨證擇用。另肝陰不足之脅痛綿綿者,臨床亦不少見,
當(dāng)以一貫煎加減為治。本篇中十棗湯,控涎丹所治脅痛,實屬
懸飲。
腰 痛 門
內(nèi)經(jīng)言太陽
腰痛者,外感六氣也;言腎經(jīng)腰痛者,內(nèi)傷房勞也。腰者,
腎之府也,轉(zhuǎn)搖不能,腎將憊矣,多不治也。詳列癥于后。
‘風(fēng)痛者,脈必浮,或左或右,痛無定處,牽引兩足,用小
續(xù)命湯方
見本門后。
一寒痛者,其腰如冰,其脈必緊,得熱則減,得寒則增,用干姜附子
湯加肉桂、杜仲方見本門后。
一兼風(fēng)寒痛者,用
五積散,熱服微汗之方見本門后。
一內(nèi)蓄風(fēng)熱痛者,脈必洪數(shù),口渴便閉,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羌活、
續(xù)斷方見頭痛門。
一便閉腰痛,更兼腹痛口渴煩燥,用大柴胡湯方見頭痛門。
一濕痛者,或久入水中,或著雨露,以致腰下冷痛,脈必浮緩,用滲
濕湯方載本門后。
一腎虛又臥濕地,濕氣流入腰膝,偏枯冷痹,用
獨活寄生湯方載本門
后。
一腰痛兼濕者,痛必酸麻,用
三痹湯方載本門后。
—一腰痛挾濕熱者,痛必酸麻口渴,用羌活勝濕湯合二妙散二方俱載本
門后。
一腎虛腰痛,痛不能立,熱手摩之則稍減之,用燒
羊腎散方載本門后。
一閃挫腰痛甚,忽然不可俯仰者,用復(fù)元通氣散。不效,必有停血,
用
復(fù)元活血湯二方俱載本門后。
一因氣滯腰痛者,初用烏藥順氣散,不應(yīng),用八味順氣散方見后。
一腰痛因痰流注者,脈必滑,或沉伏,動作便有痰,或一塊作痛是岜。
用導(dǎo)痰湯加香附、烏藥、枳殼方見后。
一肝氣不調(diào)達,睡至黎明則腰痛,時欲轉(zhuǎn)側(cè),早起則止是也,用柴胡
疏肝散方見后;蛴枚钌⒓硬窈、防風(fēng)。
一腰痛如束帶緊者,此帶脈為病,用調(diào)肝散方見后。
一腎虛腰痛,牽引足膝,用青蛾丸加蝎尾補腎補肝也;蛴昧锻杓由
蓉、
故紙、
鹿茸;或用六味丸加
龜板、當(dāng)歸、杜仲、續(xù)斷。
附:腰酸
腰痛或有寒濕之不同,腰酸悉屬房勞腎虛,惟有補之一法,用青蛾丸,
或八味丸加故紙、杜仲。或走精,用六味丸去澤瀉加螵膠,沙蒺藜,五味
子、
益智仁,
牡蠣粉各一錢,
烏豆為引。
腰痛諸方考
干姜附子湯合青蛾丸 治腰痛如神。
附了制熟 干姜各錢半 故紙 杜仲各三錢
五積散 本方加烏藥去麻黃神效。
白芷 陳皮 厚樸 桔梗各一錢 枳殼 川芎 白芍 甘草各七分
白苓 蒼術(shù) 當(dāng)歸 半夏各錢半 肉桂 干姜各·錢·麻黃捶,酒炒,體虛
人忌用
滲濕湯
炙甘草 蒼術(shù) 白術(shù)各一錢 茯苓 于姜各二錢 丁香 橘紅各二分
子 姜皮引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杜仲 細辛 寄生 人參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茯苓 牛膝
甘草 肉桂 熟地 防風(fēng)
秦艽各一錢 生姜引
三痹湯
人參 黃芪酒炒 白術(shù)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白苓各一錢 甘草
防風(fēng) 防己 肉桂 川烏泡制各五分 細辛三分 姜三片 棗三個
羌活勝濕湯
羌活 獨活各三錢 藁本 防風(fēng)各錢半 蔓荊子 川芎 甘草各五分
外加防己五分
燒羊腎散
甘遂 肉桂一作附子 杜仲 人參各一錢 四味合共為末,入羊腎中
煨熟眼之。無羊腎,以
豬腎代之。
復(fù)元通氣散
茴香炒一錢 穿山甲炒成珠 玄胡 牽牛 陳皮 甘草各八分 木香
七分,勿見火 共為末,沙糖酒下
復(fù)元活血湯
玄胡錢半 當(dāng)歸三錢 甘草六分 山甲七分 熟莊黃
桃仁五十粒
紅花三分
花粉五分
烏藥頤氣散
麻黃 橘紅 烏藥各二錢 僵蠶 川芎 炙草 枳殼 白芷 桔梗
各—錢 干姜五分 共為末,姜棗湯F
八味順氣散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各一錢 青皮 白芷 橘
紅皮 烏藥各半錢
導(dǎo)痰湯
茯苓 陳皮 半夏 甘草 南星 枳殼各·—錢
(按語) 腰為腎之外候,凡勞倦過度,腎氣虧損,或感受外邪、跌打閃挫等
致腰部經(jīng)絡(luò)循行受阻,均可發(fā)生腰痛。其中以外邪外傷者居多,治宜散寒祛濕,利
濕清熱,活血行氣,舒筋通絡(luò)為主;病程久者,反復(fù)發(fā)作,治宜補腰腎.強筋骨為
主。本篇所列諸證治法頗詳實,可供讀者臨床擇用。
腳 痛 門
腳痛初起,無非濕滯,治宜分利為主。凡腳膝中濕,或腰膝酸痛而兼
腫者,宜除濕為主;寒濕外侵,致成腳痛者,其癥疼痛拘攣,身惡寒,脈
弦細,治宜溫經(jīng)除濕為主。古人治此之法,大抵熱藥多,寒藥少,每用麻
黃、川烏、桂、附、干姜等之類。內(nèi)經(jīng)曰,濕侵于內(nèi),治以苦熱。止以烏、
附、麻黃,走而不守,故能通行經(jīng)絡(luò);姜、桂辛熱,故能助陽退陰,病無
不愈。
一外感寒濕,流注于足,致成腳氣,痛而不可忍者,宜
雞鳴散。
一寒濕內(nèi)侵,陽虛陰盛,經(jīng)絡(luò)之氣不行,致成腫痛,用
獨活湯,或用
六物附子湯方載后。
一寒濕兼風(fēng)襲者,或腳冷或身痛,宜用獨活寄生湯方載后。
一濕熱下壅,腳脛腫痛,宜
防已飲或二妙散。不愈,用當(dāng)歸拈痛湯方
載后。
——腳痛氣喘不得眠,宜行氣降氣為主,常服檳榔湯方載后。
腳痛諸方備考
雞鳴散 治腳氣第一品。
檳榔 橘紅
木瓜各三錢 吳茱萸開水泡,六分 紫蘇 桔梗各一錢
生姜引,雞鳴時服。
獨活湯
獨活 生地
干葛 肉桂各一錢 白芍酒炒 炙甘草各一錢 麻黃捶
灰,開水泡過 生姜為引
六味附子湯
附子 防已 桂枝 白術(shù)土炒,各錢半
獨活寄生湯
寄生 杜仲 牛膝各錢半 北細辛六分 人參 秦艽 白苓 桂枝各
—‘錢 白芍酒炒 熟地 漢防已 蒼術(shù)開水泡,炒 川芎 當(dāng)歸各三錢 姜
棗引
防己飲
白術(shù) 木通 防己 檳榔各二錢 甘草 犀角 蒼術(shù) 生地 黃柏
二妙散
蒼術(shù) 黃柏酒炒,各三錢 姜汁引
當(dāng)歸拈痛湯
當(dāng)歸 茵陳 羌活 防風(fēng)各錢半 知母 澤瀉 豬苓 白術(shù)土炒
人參 升麻 干葛 蒼術(shù) 黃芩 甘草 生姜引
檳榔湯
檳榔 香附 陳皮 紫蘇各三錢 木瓜
五加皮 甘草各一錢 生姜
引
足趾痛死驗方
足之大趾起于肝,忽然紅腫痛如針,但流黃水不作膿,此為肝火下來
侵。丹方只用陳豬肉,貼之痛止不須驚;內(nèi)服柴胡香附米,川膝川連川郁
金,芪術(shù)歸芍遠志肉,茯神廣香酸棗仁,服之不過七八劑,腫消痛止白快
心。若還爪下生黑塊,任是仙方不顯靈此肝氣絕也。若是足背上紅腫,淡醋
炊梨樹葉貼之,日換二三次,紅腫即消。
痛風(fēng)歷1節(jié)風(fēng)諸方備考
舒筋散 治血脈凝滯經(jīng)絡(luò),過節(jié)腫痛,第一神方也。
玄胡醋炒 全當(dāng)歸 上肉桂各三錢
共為末,酒下。
趕痛湯 治瘀血濕熱,流注經(jīng)絡(luò),遇空竅處即腫痛等癥。
明乳香炙去油
沒藥炙,各一錢 香附酒炒 地龍 紅花 甘草 牛
膝酒炒 五靈脂酒炒各七分 當(dāng)歸 羌活各錢半 生姜引
虎附散 治白虎歷節(jié)風(fēng),走注疼痛。
虎脛骨酥炙 附子各二兩
煉為丸,酒吞下。
活絡(luò)丹 治歷節(jié)風(fēng)。
① 歷:原文為中,據(jù)后諸方適應(yīng)癥改。
川烏泡制 地龍炙 制南星 乳香炙去油 沒藥炙,各錢半 酒煎生姜
引
附子丸 治歷節(jié)腫風(fēng)。
熟附子 制川烏 上肉桂 川花椒開水泡 石菖蒲 甘草各二兩 天
麻煨 骨碎補姜水炒 白術(shù)各一兩
陳蜜為丸 酒吞下。
(按語) 歷節(jié)風(fēng)及痛風(fēng),多由風(fēng)寒濕邪侵入經(jīng)脈,流注關(guān)節(jié)所致,癥見關(guān)節(jié)
腫痛,游走不定,痛勢劇烈,屈伸不利,晝輕夜重,治宜祛風(fēng)散寒利濕為主,本論
列治頗詳。若邪郁化熱,則關(guān)節(jié)見紅腫熱痛,桂枝
芍藥知母湯等可以選用。
-----------這書的第一卷那區(qū)了?
-----------家父從祖父手中傳得兩本線裝版的,推崇備至,今分余一本,命多看多學(xué),不敢有誤,受益非淺。特薦。
-----------我有增補<醫(yī)方一盤珠全集>,十卷都有.很有使用價值!
-----------期待3、4、5卷......的文字檔!